齐铭摹误考辨四则
本文关键词: 铭文摹误 庚壶 少司马耳杯 陈逆| 陈璋方壶 出处:《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01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铜器铭文摹本的细微失误,可导致对古文字的错误释读。在齐系铜器铭文摹本中,存在着一些因被误摹而错释的字。通过对庚壶铭文两个摹本中"(甲)"、"执"二字的研究,发现张光远本的字形摹写有误,而容庚本则非常精准。除此以外,少司马耳杯的"(造)"、陈逆| 的"武";陈璋方壶的"(将)"等字,也因为摹写失误而被误释。
[Abstract]:The subtle mistakes in the copy of bronze inscriptions can lead to the misinterpretation of ancient characters. In the description of bronze inscriptions in the Qi system, there are some characters that have been misinterpreted because of being miscopied. "(a)" in the two copies of the inscriptions of the Geng-pot. In the study of "holding", it was found that Zhang Guangyuan's font was miswritten, while Rong Geng's was very accurate. Besides, the "(made)" of the Shaomar Cup and the "Wu" of Chen Ni were found to be very accurate. The words "(will)" of Chen Zhang's square pot were also misinterpreted because of misrepresentation.
【作者单位】: 河北大学文学院;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汉字发展通史”(11&ZD126)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大项目“十二五期间新公布出土材料数字化集成”(11JJD740018)
【分类号】:K877;H121
【正文快照】: 青铜器因残泐而致使铭文拓片不清,是古文字形体辨认的一大障碍。对铭文进行摹写,是解决这一难题的有效方法。但是,只要是手工摹本,就不可能不出现摹写失误,小的失误可以忽略,大的失误就会导致对文字产生错误的释读,进而对文意产生错误的理解。本文对齐系金文摹本中的几个错误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李学勤 ,祝敏申;盱眙壶铭与齐破燕年代[J];文物春秋;1989年Z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余萍;;《新收殷周青铜器铭文暨器影汇编》所收两件越国青铜器铭文集释[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10期
2 杨娟;;《战国策》限定范围副词考[J];保山学院学报;2010年06期
3 卓娜;;荆编《古代汉语》中的几点纰漏[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03期
4 武振玉;;两周金文中“休”的词性和用法[J];长春大学学报;2009年07期
5 彭芒;;原始多词句与语无定序[J];长沙大学学报;2006年03期
6 郑堆;慧光;;创佛教哲学研究新纪元——中国藏学研究中心“梵文经典研究”综述[J];中国藏学;2011年S2期
7 伏俊琏;张艳芳;;周绍良先生的敦煌文学研究[J];敦煌学辑刊;2009年02期
8 杨挺;不存在儿郎伟文体和儿郎伟曲调[J];敦煌研究;2003年01期
9 方建军;两周铜旽综论[J];东南文化;1994年01期
10 吴红松;;释西周金文赏赐物“甲”[J];东南文化;2009年06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吕庙军;中国古代政治文化符号[D];南开大学;2010年
2 胡志明;战国文字异体现象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3 豆海锋;长江中游地区商代文化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4 李发;商代武丁时期甲骨军事刻辞的整理与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5 吕蒙;汉魏六朝碑刻古文字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6 陆德富;战国时代官私手工业的经营形态[D];复旦大学;2011年
7 邬可晶;《孔子家语》成书时代和性质问题的再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8 田成方;东周时期楚国宗族研究[D];武汉大学;2011年
9 罗小华;战国简册所见车马及其相关问题研究[D];武汉大学;2011年
10 罗宝珍;简帛病症文字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吴艳丽;河北出土商周青铜礼器、杂器铭文辑证[D];河北大学;2009年
2 尹志强;晋系玉石文献词汇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3 魏红燕;古文字中“囗”形多义性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4 张一诺;江陵凤凰山漠墓遣策集释[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5 金菲菲;长沙马王堆一号漠墓遣策集释[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6 熊贤品;《包山楚简》所见战国晚期楚国社会制度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7 李瑶;战国燕、齐、中山通假字考察[D];吉林大学;2011年
8 张士博;包山楚简词义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9 程龙东;战国文字新增字研究[D];安徽大学;2011年
10 江,
本文编号:144201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xuelw/14420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