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语言学论文 >

自称语的语用身份建构:作为语用行为的顺应

发布时间:2018-01-26 11:32

  本文关键词: 顺应理论 多元身份 语用身份 自称语 语用行为 出处:《外语教学》2012年05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自称语的使用充分体现了语言顺应的选择性特征,并因语言的变异性、商讨性和顺应性而使自称标记身份的表达成为可能,而人类身份的多元性则为自称表达提供了客观基础。说话人突显某一特定的身份特征是说话人顺应性选择的结果,是说话人根据交际需要为突显某一身份特征从而进行语用身份建构的语用行为(pragmatic act)。本研究的第三人称自称、转喻性自称以及NP+我与我+NP式自称不仅从宏观上表明了说话人的身份特征,而且从微观上传递了其情景性身份特征。文章提出应以顺应理论为理论依据,在语用行为框架下进一步探讨自称的语用身份建构及其元语用特征。
[Abstract]:The use of self-proclaimed language fully reflects the selective characteristics of linguistic adaptation and makes the expression of self-proclaimed marker identity possible because of language variability negotiation and adaptability. The diversity of human identity provides an objective basis for self-expression. The speaker highlights a particular identity characteristic is the result of the speaker's adaptive choice. The third person in this study claims to be the pragmatic act of pragmatic identity constructed by the speaker in accordance with the communicative needs in order to highlight a certain identity and thus construct a pragmatic identity. Metonymy and NP and I not only show the identity of the speaker from the macro perspective. Furthermore, it conveys its situational identity characteristics from a micro perspective, and puts forward that the construction of self-proclaimed pragmatic identity and its meta-pragmatic characteristics should be further explored under the framework of pragmatic behavior based on adaptation theory.
【作者单位】: 南京邮电大学外国语学院;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商业会话中语用身份建构的实证研究”(项目编号:10YJC740126) 江苏省教育厅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项目“商业会话中的语用身份建构研究”(项目编号:2010SJB740004) 江苏省高校“‘青蓝工程’资助”项目 南京大学“985工程”三期改革型项目“当代西方语言学前沿理论研究与应用探索”(项目编号:NJU985JD05) 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资助项目
【分类号】:H030
【正文快照】: 1.引言日常语言交际中,我们常会听到说话人用不同的方式自称:(以下加粗部分均指说话者本人)(1)什么事都得你妈去跑,等妈妈老了跑不动了怎么办?(2)我这个做哥哥的,也得说两句。(3)周老师很喜欢你们噢,这次考试可不要让他失望。以往对称谓的研究多集中在他称上,袁周敏(2011b:26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袁周敏;;称呼语的身份标记功能的元语用考察[J];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2 徐学平;顺应论与语用距离[J];外国语言文学;2005年02期

3 袁周敏;方宗祥;;言语交际中的身份建构及其理据研究[J];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4 袁周敏;;克林顿总统就职演说的身份建构研究[J];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5 郭圣林;;“NP+我”与“我+NP”的语用考察[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4期

6 黄碧蓉;;称呼语变异使用驱动机制解析[J];外语学刊;2009年02期

7 袁周敏;;社会心理学与语用学视角下的身份研究[J];外语学刊;2011年04期

8 王欣;语用学:人类调适性交际学——J.Mey语用行为理论述评[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5年03期

9 大西智之;;亲属称谓词的自称用法刍议[J];世界汉语教学;1994年04期

10 张克定;Verschueren的语用理论对语用句法研究的启示[J];外语教学;2002年05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徐佳;;汉英语言性别歧视的比较研究[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5期

2 殷定芳;从委婉语的应用看中英社会文化价值[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6期

3 张宏国;;白谎语言策略的顺应性解释[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6期

4 杨娜;;从法语看语言的性别歧视问题[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3期

5 张鸽;;会话答语中“对”的语用限制因素初探[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1年11期

6 陶卫红;语域对英语语篇理解的制约作用[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2期

7 游春花;;语码转换的社会心理动机解析[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8 姜晖,冯智强;英语词汇教学的多元模式[J];白城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01期

9 马晓梅;;商务英语写作教学策略设计[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S1期

10 王秀君;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创新教育[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5年06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俊;对《红楼梦》中称呼语的所指和意图的研究:认知语用视角[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贾丹;反思法视角下的口译课堂教学教师发展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龙又珍;现代汉语寒暄系统研究[D];武汉大学;2009年

4 方清明;现代汉语名名复合形式的认知语义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5 李枫;英语评论附加语的评价意义及其动因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6 金莉娜;韩(朝)汉语篇结构标记对比研究[D];延边大学;2011年

7 祁世明;当代汉语变异的概念整合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8 万明;国际政治中女性领导人的政治传播比较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9 董宇艳;德育视阈下大学生情商培育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1年

10 Zhang Xinhong;[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邹莹洁;长沙店名的社会心理修辞探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2 梁菊;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下的委婉语动机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3 谷颖;网络数字谐音词生成与传播的解释性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4 熊艳萍;顺应论视角下中英文商业广告对比研究[D];南昌大学;2010年

5 尚宁华;大学生英语会话风格的性别差异研究[D];西安工业大学;2011年

6 杨阳;海峡两岸传媒语言差异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7 吴希斌;网络新闻标题语言调查分析[D];沈阳师范大学;2011年

8 刘芳;汉语新兴族词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1年

9 王晓男;沈阳市商业牌匾用语的社会语言学考察[D];沈阳师范大学;2011年

10 王翰英;网络征婚语言的社会语言学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建平;刘娇;;走出身份迷误——解析《眼望上苍》的种族身份建构[J];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4期

2 袁周敏;;称呼语的身份标记功能的元语用考察[J];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3 陈辉,陈国华;人称指示视点的选择及其语用原则[J];当代语言学;2001年03期

4 李战子;;身份理论和应用语言学研究[J];外国语言文学;2005年04期

5 李成团;;诗歌翻译的语用视角:语境补缺与语用充实[J];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2010年02期

6 李明洁;称谓图式:称谓语的认知模式[J];汉语学习;2000年03期

7 王晓红;称呼语的社会文化标志功能[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1年01期

8 曲婧华;称呼的语用研究[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1999年02期

9 袁周敏;方宗祥;;言语交际中的身份建构及其理据研究[J];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10 袁周敏;;克林顿总统就职演说的身份建构研究[J];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余玉萍;;从顺应论的角度看称呼语的语用失误[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2 席艳艳;侯涛;;从顺应理论的角度研究科技英语[J];山西煤炭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3 徐湘平;;委婉语的关联-顺应性研究[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2期

4 李元胜;;“中国英语”——语言顺应的必然产物[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年04期

5 唐素华;;从语言顺应论语用能力的培养[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8年03期

6 黄成夫;;顺应理论在中国研究的回顾与展望[J];长沙大学学报;2008年03期

7 乔妍;;英语新闻翻译:选择与顺应[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08年08期

8 鞠静;;低调陈述话语的顺应性分析[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09年01期

9 李冰;;主位推进模式的语境顺应性阐释[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9年35期

10 陈雅婷;;语际语用失误与语内语用失误的顺应性研究[J];韶关学院学报;2009年1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陈雅婷;;语际语用失误与语内语用失误的顺应论阐释[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龚龙生;顺应理论在口译中的应用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8年

2 赖yN华;口译动态RDA模型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2年

3 李金凤;“评价—顺应”视角的读者定位研究[D];复旦大学;2009年

4 刘建刚;语用选择与等效翻译[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7年

5 叶慧君;汉语词义在线理解的词汇语用学研究[D];河北大学;2013年

6 崔凤娟;庭审语篇中模糊限制语的顺应理论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7 朱玉山;英语专业学生写作文本中元话语使用和分布特征对比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巩清民;顺应理论在高中英语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口语教学中的应用[D];山东师范大学;2005年

2 徐艳秋;政治外交语篇中的语用模糊分析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3 李黎;基于顺应理论的附加疑问句产出的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8年

4 杨利芳;基于顺应理论分析冗余信息[D];中国海洋大学;2008年

5 姚正锦;美国俚语的语境顺应分析及其对大学英语教学的启示[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8年

6 孙庆芳;从顺应理论角度研究口译中的语用失误[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年

7 赵媛媛;英语中主位推进模式的顺应性研究[D];山西大学;2007年

8 贾婕婷;话语冲突的顺应性研究[D];山西大学;2007年

9 武文刚;顺应理论角度下的社交指示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09年

10 宋欣;从顺应理论的视角分析英语新闻语篇中的模糊现象[D];山东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46549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xuelw/146549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33f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