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语言学论文 >

“双师型”教师语文学习提升文学修养的论述

发布时间:2018-01-29 04:14

  本文关键词: 语文学 双师型 文学修养 出处:《语文建设》2014年08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根据高等教育改革的纵深和社会发展的要求,教师的角色和职能都相应地发生了重要的变化。教师在做好专业性知识的进修和教育工作之外,其文学修养也被看做是衡量"双师型"教师的一个重要因素。教师的文学修养主要依赖于语文学科的学习,主要是从师德方面对教师人格进行熏陶,本文将从语文学的视角出发,分析"双师型"教师语文学习的主要内容以及提升文学修养的主要途径,并阐明语文学习对"双师型"教师文学修养培养的重要性和可行性。
[Abstract]:According to the requirements of higher education reform and social development, the roles and functions of teachers have changed accordingly. Its literary accomplishment is also regarded as an important factor to measure the "double-qualified" teacher. The teacher's literary accomplishment mainly depends on the study of the Chinese subject, and mainly edifies the teacher's personality from the aspect of teacher's moralit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hinese literature,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main contents of the Chinese learning of the "double qualified" teachers and the main ways to improve their literary accomplishment. It also expounds the importance and feasibility of Chinese learning to the cultivation of double-qualified teachers' literary accomplishment.
【作者单位】: 黄河科技学院;
【基金】:河南省科技厅2013年软科学项目:民办高校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方法,途径的研究的阶段性成果之一。(项目编号:132400410925)
【分类号】:G642;H193
【正文快照】: “双师型”教师的专业知识进修和文学修养建设对于高等教育有着重要的现实作用,从语文学科之中探索提升教师文学修养的途径,对于“双师型”教师的专业知识提升和师德建设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和创新研究。本文将在语文学的视角下从“双师型”教师和文学修养的基本概念入手,论述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陈晓虹;高等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探析[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07期

2 叶小明;朱雪梅;;“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影响因素与模式探讨[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6年04期

3 邵建忠;浅析职业教育中的“双师型”教师的培养[J];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年04期

4 易玉屏,夏金星;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内涵研究综述[J];职业教育研究;2005年10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代友;;中等职业技术教育教师资格证推行现状及对策研究[J];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2 杨平;;浅析高职院校实验室建设的几大误区[J];重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3 齐芳;;高职院校“双师型”日语师资队伍建设初探[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4 隋静;;实施“双培双带”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J];科技和产业;2011年10期

5 石兆;;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以湖南省为例[J];产业与科技论坛;2009年10期

6 邰茜;;高职院校“双师型”教育模式的构建[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1年16期

7 路彩霞;李军成;;实验老师在畜牧兽医专业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J];法制与经济(下旬);2011年08期

8 赵一鹏;;“双师型”界定的解读及现存问题[J];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9 刘邵宏;姚幼敏;;高职高专动漫人才培养模式与“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初探[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年02期

10 黄莉;;水利高职高专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研究[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年2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申晓龙;;高职院校“双师结构”教师队伍现状分析与对策[A];2009无锡职教教师论坛论文集[C];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董改变;我国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标准的实施状况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2 胡彬彬;河南工业贸易职业学院“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对策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3 姜小暖;团队沟通在团队集体效能感与团队绩效之间的调节作用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4 雷新亮;兰州地区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5 张亚美;产学研合作机制下山西高职院校教师培养模式研究[D];山西财经大学;2011年

6 邓秋萍;中等职业学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1年

7 陈洲;中丹中等职业教育比较研究[D];西南大学;2007年

8 付云;重庆市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研究[D];西南大学;2007年

9 高焕家;中等职业学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7年

10 孙清立;山东理工大学“双师型”职教师资培养现状及对策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7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鲁传让;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探索[J];安徽教育;2003年02期

2 粟显进;;谈“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J];教育与职业;2004年07期

3 余群英;高职“双师型”教师资格认定探析[J];教育发展研究;2002年09期

4 刘勇;高等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队伍培养方案探讨[J];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5 谷群广,宋新书;论“双师型”教师的意义、内涵和特征[J];邢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1年04期

6 车信超,毕鸣;简论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与兼职教师队伍建设[J];中国成人教育;2005年08期

7 杨作新;“三个面向”与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改革[J];中国高教研究;1998年06期

8 李建求;论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J];职教论坛;2002年19期

9 申家龙;论职业教育的泛化[J];职教论坛;2004年01期

10 黄尧;大力加强职教师资队伍建设 努力造就一支高素质的职教师资队伍[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0年10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任雅玲;;大学“双师型”写作教师队伍建设的对策探究[J];绥化学院学报;2010年06期

2 李瑛;再造 独创 整合——我国当代语文教育研究方法之反思[J];内蒙古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年05期

3 陈勇;“新课标”背景下语文知识教学的困惑[J];广西教育;2005年Z5期

4 王建军;网络技术与语文教学[J];上饶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5 张承凤;古代诗歌启蒙教育与语文学科的性质[J];涪陵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6 李新跃;;应用行为导向教学法切实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J];语文学刊;2009年18期

7 周士魁 ,梁达志 ,张庆 ,陈大庆 ,张朝骏;必须按语文学科的性质进行语文教学[J];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79年02期

8 刘刚;语言教育与审美教育[J];教育学报;1993年01期

9 陶礼军;对高职语文教学的思考与尝试[J];江西青年职业学院学报;2005年03期

10 廖海;高职学生需要什么样的语文课堂[J];文教资料;2005年1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李泉;;高职院校大学语文课改革初探[A];中国交通教育研究会2008年度交通教育科学优秀论文集[C];2009年

2 傅琼芝;;农业高职院校语文教学的思考[A];农业教育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云南省农业教育研究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7年

3 雒晓春;;文学本位、人文素养与语文教育的终极使命[A];高教改革研究与实践(上册)——黑龙江省高等教育学会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4 李绪兰;岳巍;;阿列克谢耶夫对《聊斋志异》中形象性词语的翻译[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三辑)[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句法语文学科召开工作研讨会[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3年

2 张慧;让美妙的声音永驻诵读[N];莱芜日报;2010年

3 扬州大学 张爱凤;大众传媒深入文学教育改革[N];社会科学报;2007年

4 江苏省宿迁经贸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张传刚;实施“四化” 构建有效高职语文教学[N];中国教师报;2008年

5 贵州黔南民族师范学院中文系副教授 陈寿江;改善语文教育的生产源[N];中国教育报;2007年

6 大象出版社北京事业部总经理 李人凡;尊重经典 优选时尚[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7年

7 王泉根;关于儿童分级阅读的思考与对策·[N];文艺报;2009年

8 陆定远;德育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渗透[N];潮州日报;2007年

9 西北大学文学院 张龙;一部持中守正的上乘之作[N];中国教育报;2008年

10 本报驻京记者 吴越;如何叫醒沉睡的“熊猫”?[N];文汇报;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颖贤;1956年汉语、文学分科改革述评[D];浙江师范大学;2005年

2 裴笑春;五年制高职专作文教学方法创新的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5年

3 朱洪波;国外教育对中国语文教育百年变革影响摭论[D];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4 吴琼;《语文读本》的解读及其实施策略初探[D];上海师范大学;2007年

5 舒娜;我国高职院校双语教学研究[D];武汉大学;2007年

6 乔改琴;朱光潜论文学趣味的培养[D];首都师范大学;2007年

7 徐世芳;试析《红楼梦》两种藏译本的诗词翻译[D];西北民族大学;2005年

8 龚清;高职语文研究性学习的理论与实践探讨[D];江西师范大学;2006年

9 姜燕;影视艺术与语文教学的整合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10 古咏洁;马来西亚董教总版高中《华文》与中国人教版高中《语文》之比较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47249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xuelw/147249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ca7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