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楚简文构形差异比较研究
本文关键词: 秦简牍文 楚简帛文 新增特异构件 比较 出处:《古汉语研究》2012年04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战国时代秦楚简文构形比较是古文字研究中的一个前沿课题。以新增特异构件这一视角来看,在不重复字形层面和文献用字层面,秦简牍文和楚简帛文在战国时段各自出现的特异构件所造成的影响力都很小。从新增特异构件的功能分布看,相较秦简牍文而言,战国时段出现的楚简帛文表音特异构件更为发达;而相较楚简帛文而言,战国时段出现的秦简牍文象形特异构件、指事特异构件、会意特异构件和无理特异构件更为发达。
[Abstract]:In the warring States period, the comparison of the forms of Qin and Chu bamboo slips is an advanced topic in the study of ancient character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adding special components, it is not repeated at the level of glyph and literature. Qin slips and Chu bamboo slips and silk characters in the warring States period of the emergence of special components caused by the impact is very small. From the new functional distribution of special components, compared with Qin bamboo slips. During the warring States period, the special components of the expressions and sounds of Chu bamboo slips and silk were more developed. Compared with Chu bamboo slips and silk characters, Qin bamboo slips which appeared in the warring States period were more developed in terms of pictographic components, specific components, specific components and unreasonable components.
【作者单位】: 上海海洋大学人文学院;
【基金】:上海市哲社规划青年课题“战国秦楚文字构形差异定量研究”(2012EYY002) 上海海洋大学博士启动基金项目“战国简帛文字字集字频研究”(A-2400-10-0126)
【分类号】:H121;K877.5
【正文快照】: 一引言分域研究一直是战国文字研究中的重要课题。总的来看,目前战国文字的分域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编纂分域文字编、考察研究某一地域文字的特点、枚举性地分域比较。[1][p133]现在出土的战国文献主要是楚简和秦简,它们是战国文字分域研究极其珍贵的语料。张传旭的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蒋鲁敬;;战国文字分域研究综述[J];青年文学家;2010年13期
2 王贵元;;汉字形体演化的动因与机制[J];语文研究;2010年03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张传旭;楚文字形体演变的现象与规律[D];首都师范大学;2002年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白兆麟;论传统“六书”之本原意义[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2期
2 杨增宏;;甲骨文会意字的象似性[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5期
3 李洪智;李淑燕;;“咉书”辨[J];书画世界;2009年01期
4 安丽娟;;六书理论的发展演变[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11期
5 余萍;;《新收殷周青铜器铭文暨器影汇编》所收两件越国青铜器铭文集释[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10期
6 赵学清;;试论汉字研究的基本观点[J];安康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7 傅华辰;;偏旁“口”字的构形功能[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7期
8 何林英;;西汉石刻隶书字体风格论析[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2期
9 左青;;《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文字字形研究三则[J];安阳工学院学报;2012年01期
10 易敏;;石刻佛经文字研究与异体字整理问题[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王建勤;高立群;;欧美学生汉字形音意识发展的实验研究[A];对外汉语教学的全方位探索——对外汉语研究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4年
2 鲁川;;立足汉语实际的信息语言学——确立汉语基元单位和构建角色序列模式[A];语言文字应用研究论文集(Ⅱ)[C];2004年
3 朱智武;;东晋南朝墓志俗字及其成因探析[A];汉唐社会经济与海盐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艳清;清代“六书”学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2 卢建平;基于拓扑学和统计学的无字库汉字智能造字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3 胡志明;战国文字异体现象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4 豆海锋;长江中游地区商代文化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5 李发;商代武丁时期甲骨军事刻辞的整理与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6 马瑞;西北屯戍汉简文字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7 刘翔;汉字生成系统构建探索[D];西南大学;2011年
8 吕蒙;汉魏六朝碑刻古文字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9 张智慧;基于对外汉字教学的汉字构形理论应用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1年
10 陆德富;战国时代官私手工业的经营形态[D];复旦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孙立稳;传统的“六书”理论与现代汉字教学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2 何立均;符号学视野下的汉字象似性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3 程建红;会意字构形理据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4 罗荣辉;象形字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5 邬峰高;符{撐淖中伪溲芯縖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6 李萍;汉字造型对现代版面编排设计的启示研究[D];湖南工业大学;2010年
7 苏海菊;论汉字的性质特点在对外汉字教学中的应用[D];南昌大学;2010年
8 魏红燕;古文字中“囗”形多义性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9 于海波;泰山石经文字研究[D];鲁东大学;2011年
10 金菲菲;长沙马王堆一号漠墓遣策集释[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陈婷珠;殷商甲骨文字形系统再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楼兰;;战国秦简牍文、楚简帛文本体比较研究综述[J];广西社会科学;2010年08期
2 ;[J];;年期
3 ;[J];;年期
4 ;[J];;年期
5 ;[J];;年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本文编号:147453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xuelw/14745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