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语言学论文 >

“临了”的虚化及其篇章衔接功能——基于对外汉语高级阶段的篇章教学

发布时间:2018-01-30 00:05

  本文关键词: 临了 偏误 虚化 篇章衔接 对外汉语教学 出处:《汉语学习》2012年03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临了(Línliǎo)"是对外汉语高级阶段词语,现代汉语中的"临了"是具有篇章衔接功能的时间副词,但一些辞书和对外汉语教材并未注明,这会影响学生特别是外国留学生准确掌握该词的用法。本文首先对留学生的偏误进行分析,然后从语法化视角考察"临了"由表短暂时段义的介词短语虚化为表顺序义时间副词的过程,再考察其在语篇中的篇章衔接功能。最后给出"临了"的对外汉语教学建议,希望本文的研究对该词的对外汉语教学有所帮助。
[Abstract]:"L 铆 nli" is an advanced stage word in TCFL. In modern Chinese, it is a temporal adverb with the function of textual cohesion, but some dictionaries and textbooks of TCFL are not indicated. This will affect students, especially foreign students, to accurately grasp the use of the word. The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grammaticalization, this paper examines the process of "coming" from a prepositional phrase with a short meaning to a temporal adverb of sequential meaning. Finally, the author puts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for teaching Chinese as a foreign language, hoping that the research in this paper will be helpful to the teaching of Chinese as a foreign language.
【作者单位】: 海南师范大学国际文化交流学院;
【分类号】:H195
【正文快照】: §0引言“临了(Línliǎo)”是对外汉语高级阶段词语,在《汉语教程》(2006)中将其标注为副词,表示结束的时候。《现代汉语词典》(2005)、《现代汉语虚词词典》(2007)、《新华汉语词典》(2006)等词典,都认为“临了”是副词,是“最后,到最后、到末了”的意思。虽然各大词典及对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张谊生;副词的篇章连接功能[J];语言研究;1996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娟;;《世说新语》“以”字处置式研究[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3期

2 周刚;连词产生和发展的历史要略[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1期

3 叶建军;;疑问副词“还”溯源[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4 马春华;;假设复句和条件复句的欧化:将+主句动词[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6期

5 张定;;枞阳方言被动标记“着”的历史来源及其语法化[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6 何继军;;《祖堂集》“这(者)+连带成分”之考察[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5期

7 陈红萍;唐韵;;论《西游记》中“将”字的词性[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6期

8 王大丽;;《敦煌变文集》中的处所介词[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7期

9 李锦;;《三国志平话》的程度副词研究[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1期

10 张丽;;试论格式“非……不可”及相关问题[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董秀芳;;句法构式与词汇化[A];科学发展:文化软实力与民族复兴——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论文集(上卷)[C];2009年

2 郭万青;;《国语》中的“曰”字与“云”字分析[A];《国学论衡》(第四辑)[C];2007年

3 徐静;;换言连接成分类型及其语篇特点研究[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4 李泉;;“全速、大力”一类词的语义语法特征及词类归属[A];第六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论文选[C];1999年

5 梁敬美;;韩、中汉语使用者在“这—”、“那—”使用上的异同点[A];第七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论文选[C];2002年

6 黄立;;日本留学生汉语转折复句的习得研究[A];第七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论文选[C];2002年

7 崔建新;张文贤;;不同语体下连词使用率的统计与分析[A];第七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论文选[C];2002年

8 朱其智;;“由”字句的语篇分析[A];第七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论文选[C];2002年

9 马燕华;;初级汉语水平日本留学生汉语语篇衔接手段分析[A];第七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论文选[C];2002年

10 孙雁雁;;初级阶段汉语回答句的衔接语模式教学[A];第九届国际汉语教学研讨会论文选[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杜熙茹;珠江三角洲城市职业女性体育生活方式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2 吴善子;汉韩反诘语气副词对比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刘艳红;唐五代方位词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4 董正存;汉语全称量限表达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5 祖生利;元代白话碑文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0年

6 梁敬美;“这-”、“那-”的语用与话语功能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2年

7 王道英;“这”、“那”的指示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3年

8 聂仁发;现代汉语语篇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2年

9 卢小群;湘南土话代词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3年

10 延俊荣;给予句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军珲;基于统计的常用汉语副词用法自动识别研究[D];郑州大学;2010年

2 石娜;从形合意合角度比较《傲慢与偏见》两译本[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田洁;现代汉语回声拷贝式“A就A”结构分析[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4 杨瑞;衔接理论在海商法英汉翻译中的应用[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5 刘孟洋;《祖堂集》动结式述补结构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6 崔显丽;《清平山堂话本》连词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7 孙淑营;《列子》介词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8 鲁燕燕;衔接理论在英汉科技语篇翻译中的应用[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9 邬述法;《九章算术》虚词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10 肖艳;中高级阶段越南学生汉语常用篇章衔接手段偏误分析[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晨;英语国家学生学习汉语在篇章连贯方面的常见偏误[J];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2 吴晓露;;论语段表达的系统训练[J];世界汉语教学;1994年01期

3 杨翼;;语用分析在高级汉语教学中的运用[J];世界汉语教学;1995年03期

4 高宁慧;;留学生的代词偏误与代词在篇章中的使用原则[J];世界汉语教学;1996年02期

5 邓恩明;;语用学与对外汉语教学[J];世界汉语教学;1996年03期

6 赵金铭;;对外汉语教材创新略论[J];世界汉语教学;1997年02期

7 毛悦;;对一次留学生话语能力测试的分析[J];世界汉语教学;1997年03期

8 张晓慧;;对外汉语教学的复述训练[J];世界汉语教学;1997年04期

9 刘月华;;关于叙述体的篇章教学——怎样教学生把句子连成段落[J];世界汉语教学;1998年01期

10 曹秀玲;;韩国留学生汉语语篇指称现象考察[J];世界汉语教学;2000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田小琳;;句群及其在汉语教学中的地位[A];第二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论文选[C];1987年

2 吕效东;;基础汉语写作课的基本训练方法[A];第三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论文选[C];1990年

3 彭利贞;;论中介语的语篇层次[A];第五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论文选[C];1996年

4 黄立;;日本留学生汉语转折复句的习得研究[A];第七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论文选[C];200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孔艳;英语国家留学生汉语语篇衔接手段使用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梁贞爱;对外汉语中级口语教材的成段表达练习题考察[D];北京语言文化大学;2002年

2 张述娟;汉语篇章中主要的衔接方式及留学生偏误考察[D];暨南大学;2003年

3 霍静宇;日本学生初级汉语叙述体语篇衔接手段问题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4年

4 孙新爱;主位—述位理论和留学生汉语语篇教学[D];暨南大学;2004年

5 王瑶;从指称类型考察中高级阶段越南留学生的语篇连贯性问题[D];广西师范大学;2004年

6 刘建霞;韩国留学生叙事语篇中名词性词语省略的偏误分析[D];北京语言大学;2005年

7 刘怡冰;中级印尼留学生篇章衔接偏误分析及写作课篇章教学[D];暨南大学;2006年

8 彭彩红;留学生汉语叙事语篇零形回指的习得研究[D];暨南大学;2006年

9 杨丽峗;中级阶段以英语为母语的留学生叙事文体篇章照应使用情况分析[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10 王晨;建立在认知基础上的对外汉语语段训练策略[D];广西大学;2006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潘洪超;;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惯用语偏误分析及启示[J];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2011年07期

2 李文奇;;越南学生学习时间副词“正在”、“正”的偏误考察[J];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3 李治平;;“说是”的功能和虚化与对外汉语教学[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2011年04期

4 马莹;;韩日俄三国留学生“了”字使用的偏误调查[J];天津市财贸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5 朴红瑛;;对韩国学生汉语词汇教学的一点思考[J];青年文学家;2011年15期

6 付义琴;;存现句结构及其教学[J];西昌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7 冯金萍;;浅谈对外汉语初级阶段口语教学[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1年07期

8 董玲;;对外汉语的形声字教学[J];群文天地;2011年08期

9 郭星;;浅析泰国学生作文中的偏误现象及对教学的启示——以汉泰定语顺序对比研究为例[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1年06期

10 李霞;;浅论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汉语本体研究问题[J];北方文学(下半月);2011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许娜;;对外汉语教学中的颜色词[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2 张洋;;汉语韵律的语篇功能与对外汉语教学[A];第五届全国语言文字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3 刘涛;;汉语拼音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A];语文现代化论丛(第七辑)[C];2006年

4 陆庆和;;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得体性问题[A];得体修辞学研究[C];1999年

5 赵延军;;对外汉语教学与词语辨析[A];语言学论文选集[C];2001年

6 金敏;;短期对外汉语教学探讨[A];语言学新思维[C];2004年

7 江海漫;;论对外汉语教学中对偶辞格切入的可行性——读王希杰《修辞学通论》有感[A];走向科学大道的修辞学[C];2010年

8 赵峰;;隐含义与对外汉语词汇教学[A];福建省“对外汉语教材建设问题”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9 金美;;对外汉语教学中三种教学模式的设计[A];福建省“对外汉语教材建设问题”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10 黄锦章;;从“把”的用法看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语法问题[A];第二届全国教育教材语言专题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金宝荣;汉语指示语及其篇章衔接功能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2 贾改琴;现代汉语时间副词的形式语义研究[D];浙江大学;2009年

3 陈晨;留学生汉语体标记习得的实证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0年

4 唐善生;话语指及其篇章功能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5 罗耀华;副词性非主谓句成句问题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6 陈全静;汉语并列式双音时间副词的词汇化及相关问题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7 甘瑞瑗;国别化“对外汉语教学用词表”制定的研究:以韩国为例[D];北京语言大学;2005年

8 丁银贞;韩国学生学习汉语语法的困难和对策[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9 王骏;字本位与认知法的对外汉语教学[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10 吴长安;“还”和“更”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爽;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常用个体物量词偏误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0年

2 薛婧婧;面向对外汉语教学的时间副词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9年

3 刘林燕;表延续义时间副词的对外汉语教学分析[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4 丁蓉;动态助词“了”的隐匿规律与对外汉语教学[D];湖南师范大学;2008年

5 龙娟;对外汉语教学趋向补语偏误分析[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6 雷敏;对外汉语量词教学探析[D];四川师范大学;2009年

7 刘鸿雁;基于语料库的日本留学生单音形容词习得偏误研究[D];河北大学;2011年

8 马瑞晨;初中级留学生汉语时间副词偏误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9 张园;HSK动态作文语料库中留学生使用“还是”偏误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10 郭惠琴;面向对外汉语教学的时间副词偏误分析与教学策略[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47472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xuelw/147472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46f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