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外之意的理解与非单调推理
本文关键词: 言外之意 非单调推理 认知语境 语境重译 出处:《当代修辞学》2014年03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言外之意的理解过程是一个推理过程。这种推理是非单调推理,包括显性和隐性两种形式。显性非单调推理包括完形式和缺省式;隐性非单调推理主要是通过联想,根据辞面作恰当的推测。不管是哪种形式,都需要接受者了解表达者表达时的认知语境,实现语境重译,在此基础上才能作出恰当的推理,真正理解言外之意。
[Abstract]:The process of understanding implicature is a reasoning process. This kind of reasoning is non-monotone reasoning, including explicit and implicit two forms. Explicit non-monotone reasoning includes complete form and default form. Implicit non-monotone inference is mainly based on association and appropriate speculation according to the surface of speech. Whatever form it is, it is necessary for the receiver to understand the cognitive context of the expressor's expression and to realize the contextual retranslation. Only on this basis can we make appropriate reasoning and really understand the implication.
【作者单位】: 云南师范大学华文学院;
【基金】:云南师范大学博士科研启动项目“言外之意理解机制探究”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H136
【正文快照】: 一、引言言外之意是表达者用一定的语言形式来表达其语表意义之外的内容,使人思而得之,进而收到言近旨远、余味曲包效果的一种积极修辞现象。言外之意在汉语中的备受关注,与其能被理解,具有较大的可接受性有关。因此,对其理解规律的探究就成为言外之意研究中的重要部分。此外,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熊学亮;认知相关、交际相关和逻辑相关[J];现代外语;2000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梅;;认知语境与广告语篇的文化互文性[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4期
2 杨波;;浅论认知语境分析对商务英语语篇信息度的影响[J];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2011年06期
3 廖东红;关联理论与语义理解[J];达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03期
4 王建国;翻译的推理空间等距原则之补充原则与回译[J];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2004年02期
5 杨小茜;汉语人称词语的性别区分与认知浅析[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S2期
6 陈荣;;认知语境与英语阅读教学[J];贵州教育学院学报;2008年08期
7 匡露;;隐喻的生成和理解对认知语境的依赖[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8 邬菊艳;王文斌;;论估推和类比在英语构词析取中的作用[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9 吴泽扬,马芫;关联理论与语境[J];上海金融学院学报;2004年03期
10 彭霞;;从认知语境看隐喻意义理解[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武宏志;;非形式逻辑或论证逻辑:相干性[A];第一届全国非形式逻辑与法律逻辑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胡健;逆证推理与言语理解[D];复旦大学;2003年
2 宋杰;品特戏剧的关联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7年
3 杨宁;汉语零形回指消解的心理语言学研究[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8年
4 王燕;哈罗德·品特戏剧话语里沉默现象的语用文体学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8年
5 陈丽梅;“言外之意”修辞现象研究[D];复旦大学;2012年
6 张健军;现代汉语转折范畴的认知语用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2年
7 崔a\知;基于语言象似性的汉语单音节动词重叠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艳;赵本山小品幽默的关联理论语言阐释[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2 李玲波;运用关联理论提高高中生阅读推断能力[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3 史俏俏;关联理论视角下的法律译者主体性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1年
4 李路;关联理论视角下的逆证推理在语境中的运用[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1年
5 朱来斌;关联理论视角下法律术语的翻译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1年
6 王娟娟;关联视角下《读者文摘》幽默栏目中言语幽默的语用探究[D];复旦大学;2011年
7 樊明伟;论前景化与交际意图的实现[D];长春工业大学;2011年
8 王宁;从《大卫科波菲尔》看关联理论在文本解读中的应用[D];长春工业大学;2011年
9 姬鹏宏;科技翻译的关联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0年
10 Liu,Ge;[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熊学亮;语言交际的概率逻辑分析[J];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1995年0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谢凯博;廖备水;;非单调推理与论辩系统[J];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9期
2 陈丽梅;;言外之意的理解与非单调推理[J];当代修辞学;2014年03期
3 李海波,王永秋;语言中的非单调推理[J];胜利油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4期
4 林作铨;戴汝为;;纯粹理性批判与人工智能[J];计算机科学;1992年05期
5 孙踊,方明;耶鲁枪击案: 对非单调推理案例的分析(英文)[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8年05期
6 张立英;;概称句推理与排序[J];逻辑学研究;2009年02期
7 苏开乐;渐近实现非单调推理(英文)[J];中山大学学报论丛;2000年02期
8 吴洪博,马巧云;基于L~*系统的一种非单调推理系统[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4期
9 梁庆寅,王廷利;演绎框架下实现归纳推理的一种设想[J];中山大学学报论丛;2000年02期
10 ;[J];;年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陈雷明;邹欣;党德玉;;一种基于语义优化非单调推理的方法[A];2006年全国开放式分布与并行计算机学术会议论文集(三)[C];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刘飞;非单调推理及其应用[D];河南大学;2011年
2 余U,
本文编号:147512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xuelw/14751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