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语言学论文 >

汉语描写女性的语汇研究

发布时间:2018-01-30 03:50

  本文关键词: 女性语汇 结构 修辞 语法 语义 文化 出处:《山西师范大学》2013年硕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摘要】:汉语言文字是汉语文化的结晶,而汉语中的成语、谚语、歇后语、惯用语又是最具特色的群体。它们不仅形式简洁,结构相对固定,还体现了人们在长期生活中的思维和认识规律,被誉为我国语言宝库中的璀璨明珠。女性语汇作为语汇系统中的独特一支,别具特色。本文主要选取汉语语汇中描写女性的成语、谚语、歇后语、惯用语作为研究对象,从结构、修辞、语法、语义方面展开描写、分析与讨论。 本文共分为六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绪论,介绍了选题的缘由和描写女性语汇的概念界定、研究现状和研究方法。第二部分以汉语中描写女性的成语为研究对象,,分别从构成方式、修辞方式、语法功能三方面进行探究。结构方式主要分为“二二相承”和“不完全二二相承”,就其内部关系又可以分成许多小类;修辞方式主要从修辞特点和修辞格两方面进行了研究;在语法功能方面,描写女性的成语在单句中可充当各种句子成分,在复句中可充当分句,也可以单独成句。第三部分以描写女性的谚语为研究对象,分别从构成方式、修辞格式、语法功能三个方面进行了分析。第四部分主要分析了描写女性的惯用语,分别从构成方式、修辞特色、语法功能三个方面进行了分析。第五部分主要分析了描写女性的歇后语,分别从构成方式、修辞格式、语法功能、表达作用四个方面进行了分析。第六部分对描写女性的成语、谚语、歇后语、惯用语总的进行了语义分类并揭示了其蕴含的文化意蕴,主要从外貌、言语行为禁忌、地位三方面进行了分类,然后又分了小类,并从文化的角度对这些小类进行了分析,揭示了其中所蕴含的中国传统女性文化。 本文以语言学理论为指导,并结合民俗学、文化学、社会学以及前人的优秀成果对汉语描写女性的语汇进行了分析,希望能为语汇的研究、使用和教学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参考和借鉴。
[Abstract]:Chinese characters are the crystallization of Chinese culture, and Chinese idioms, proverbs, sayings and idioms are the most distinctive groups. They are not only simple in form, but also relatively fixed in structure. It also reflects people's thinking and understanding law in long-term life and is praised as the bright pearl in our language treasure house. Female vocabulary is a unique branch in the vocabulary system. This paper mainly selects idioms, proverbs, sayings, idioms and idioms in Chinese vocabulary as the object of study, and describes, analyzes and discusses them from the aspects of structure, rhetoric, grammar and semantics. This paper is divided into six parts. The first part is the introduction, which introduces the reason of the topic and the definition of the concept of describing female vocabulary. The second part focuses on the idioms describing women in Chinese as the object of study, respectively from the way of constitution and rhetoric. The grammatical function is explored in three aspects. The structure can be divided into two parts: "two two phases" and "incomplete two two phases inheritance", which can be divided into many subcategories according to their internal relations. Rhetorical methods are mainly studied from two aspects: rhetoric characteristics and rhetorical devices. In the aspect of grammatical function, the idioms describing women can act as all kinds of sentence elements in simple sentences, as clauses in complex sentences or as separate sentences. The third part takes proverbs describing women as the object of study. Part 4th mainly analyzes the idioms about women, from the aspects of constitution, rhetorical format and grammatical function. In the 5th part, it mainly analyzes the exposition of describing women, from the form of constitution, the rhetorical format, the grammatical function. Part 6th classifies the idioms, proverbs, sayings, idioms and idioms of women and reveals their cultural implication, mainly from the aspect of appearance. This paper classifies the taboo and status of speech act, and then divides them into subcategories, and analyzes them from the cultural point of view, and reveals the Chinese traditional female culture contained in them. Under the guidance of linguistic theory and combined with folklore, culture, sociology and the outstanding achievements of predecessors,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vocabulary of Chinese description of women, hoping to be a lexical study. Use and teaching to provide some valuable reference and reference.
【学位授予单位】:山西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H136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薛玺;成语与惯用语、歇后语辨略[J];内蒙古电大学刊;1990年02期

2 李弗不;;例说成语歇后化[J];语数外学习(初中版八年级);2011年05期

3 马丹丹;;成语、谚语与歇后语之联系[J];青年文学家;2009年03期

4 陈复源;成语、歇后语、惯用语的特点和区别[J];中学生读写(高中);2005年06期

5 任泉清;小结英语中的几种精辟词类[J];山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1年04期

6 雨文;《成语 谚语 歇后语典故概说》[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2年01期

7 吴直雄;语海之中“家族”多 区别“融通”应探索——论典故与成语、俗语、谚语、歇后语等的区别与“融通”[J];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年06期

8 肖文辉;;《红楼梦》中俗语翻译初探[J];才智;2009年18期

9 沈慧云;;歇后语应该“归入成语和谚语之中”吗?[J];语文研究;1981年02期

10 王耀辉;简论熟语的交叉与转化[J];临沂师范学院学报;1998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之伟;;谈歇后语及其修辞、语法功能[A];文学语言理论与实践丛书——辞章学论文集(下)[C];2002年

2 姚景良;;试说闽南特有的歇后语[A];闽南文化研究——第二届闽南文化研讨会论文集(上)[C];2003年

3 周彩莲;;成语中的“一”[A];语言学论文选集[C];2001年

4 林玉山;;编纂成语词典的一些问题——编写《中华多用成语大辞典》的一些体会[A];福建省辞书学会2003年会论文集[C];2003年

5 陈伟群;;汉语中有“鹿”字成语出处、比喻与示文[A];2011中国鹿业进展[C];2011年

6 曾贤模;;歇后语的认知语言学初探[A];第四届全国认知语言学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6年

7 韩少君;;女性的现实与批判——也读《当哥哥有了外遇》[A];首都师范大学驻校诗人阿毛诗歌创作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8 胡可一;;请不要把它看作成语[A];中国当代秘书群星文选[C];1999年

9 安娜;刘海涛;侯敏;;语料库中熟语的标记问题[A];第三届全国语言文字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10 谢仁友;;论成语的区别特征[A];中国辞书论集2000[C];200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冯新生;邯郸,让成语景观灵动起来[N];中国旅游报;2009年

2 张鹏;“中华成语印”百米长卷落户沈阳市馆[N];中国档案报;2010年

3 鲍飞立;小议成语“美轮美奂”语义及其他[N];语言文字周报;2011年

4 林发彦;集大成的成语辞典[N];中华读书报;2007年

5 赵永成;成语乱改成怪胎[N];语言文字周报;2007年

6 邯郸市第七中学 门娟;成语学习三忌[N];邯郸日报;2008年

7 孙建清;且看官员改写成语和口号[N];检察日报;2011年

8 文竹;突破、实用兼顾 诠释成语精髓[N];中国图书商报;2003年

9 戴昭铭;同舟共济[N];语言文字周报;2011年

10 启东市南苑小学 丁翠红;打开成语之门 闪耀灵性之光[N];江苏教育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屈卫国;歇后语认知理解机制的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2 沈玮;论汉语俗语的文学图像[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3 刘志生;东汉碑刻复音词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4 胡宪丽;基于《汉语大词典》语料库的唐代新词语研究[D];山东大学;2012年

5 吴玉凤(Nareerat Watthanawelu);明清华南竹枝词民俗文化词语与熟语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6 郭冰;明清时期“水浒”接受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7 沈卓娅;中国门文化特性的系统研究[D];江南大学;2008年

8 吴东海;傣语四音格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5年

9 钱琴珍;儿童对汉语知识内隐记忆和外显记忆的实验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10 徐睿渊;厦门方言一百多年来语音系统和词汇系统的演变[D];厦门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孙文娟;汉语描写女性的语汇研究[D];山西师范大学;2013年

2 陈凤;同喻歇后语生成机制研究[D];宁波大学;2010年

3 刘廷果;《新华歇后语词典》中歇后语语义分析[D];南京师范大学;2012年

4 高竹;隐喻视角下的歇后语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5 赵红艳;文化视野中的歇后语研究[D];信阳师范学院;2012年

6 周晓辉;认知语言学视角下的汉语歇后语探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0年

7 管清亮;《红楼梦》中歇后语运用的顺应论阐释[D];四川外语学院;2010年

8 付瑶;概念整合理论指导下的《红楼梦》歇后语认知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9 刘淑娟;歇后语的新分类与英译[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10 宋佳;人物歇后语的认知语用解析[D];四川外语学院;2011年



本文编号:147521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xuelw/147521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91f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