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语言学论文 >

论测试辩论的理性逻辑与累进方法

发布时间:2018-02-12 03:09

  本文关键词: 测试辩论 理性逻辑 图尔明模型 累进辩论 出处:《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2012年04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本文首先分析了解释辩论(IA)、以证据为中心的设计(ECD)和测试使用辩论(AUA)这三个主要测试辩论模型的逻辑机制,发现三个模型存在类似的逻辑问题:构成要素的概念名不符实、推理过程自相矛盾且无限循环。与图尔明模型对比分析后,进一步发现逻辑问题都是因为替换了图尔明反驳的概念并修改了模型的逻辑结构引起的。为了解决测试辩论的逻辑问题,同时克服理性辩论难以处理复杂数据的局限性,本文提出了一个将科学研究与理性辩论相结合的测试辩论模型——累进辩论,一方面强调在理性辩论无法顺利进行时通过统计分析产生更有说服力的新证据,另一方面强调通过模型的循环和递归使用解决层级嵌套的辩论问题。
[Abstract]:This paper first analyzes the logical mechanism of the three main test debate models, namely, the explanation debate, the evidence-centered design (ECD) and the test use debate (AUAA). It is found that the three models have similar logic problems: the concept of the constituent elements is not worthy of the name. The reasoning process is contradictory and infinite. It is further found that the logical problems are caused by replacing the concept of Turmin's rebuttal and modifying the logical structure of the model... in order to solve the logical problems of the test debate and to overcome the limitations of the rational debate's difficulty in dealing with complex data, This paper presents a test debate model, progressive debate, which combines scientific research with rational debate. On the one hand, it emphasizes that statistical analysis can produce more convincing new evidence when rational debate cannot proceed smoothly. On the other hand, it emphasizes solving the problem of hierarchical nesting by loop and recursion of models.
【作者单位】: 湖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基金】: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语言理解能力测试的命题质量控制研究”(项目编号09YBB289)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分类号】:TP391.1;H019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柳明明;;《语言评测实践:现实世界中语言评测的开发及使用论证》述评[J];外语教学与研究;2011年04期

2 李清华;;语言测试之效度理论发展五十年[J];现代外语;2006年01期

3 辜向东;彭康洲;;从测试有用性到测试使用论证:Bachman语言测试理论的新发展[J];中国外语;2008年06期

4 贾贻东;;《语言测试与评价》(第二版)述介[J];现代外语;2011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珍;;隐喻认知视角下的大学英语词汇教学[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2 王山珍;;隐喻与EFL词汇教学[J];成都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7年01期

3 冉志晗;;商务英语测试效度及其实现[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20期

4 兰春寿;;篇章类英语试题的考点效度验证[J];福建农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6期

5 周颖;;听力水平测试的效度分析[J];飞天;2011年22期

6 胥云;;语言测试中基于论证的效度验证模式述评[J];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2011年04期

7 邢宏;;从入学测试看学生英语应用能力发展态势——以自建题库为例[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2期

8 陈艳君;刘德军;;TEM-4考试后效与基础英语教学改革研究[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06期

9 杨颖;;“效度一元化”对效度理论发展的影响[J];华章;2012年19期

10 王海贞;;基于评分过程证据的英语专业四级口试效度研究[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7年04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彭康洲;基于测试使用论证的听力理解任务效度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陈怡;英语专业高年级学生汉译英能力与文本测试评分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陈畅;顾客满意度视阈下高考命题质量的评价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4 薛荣;完形填空及其在口语测试中的应用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年

5 孔文;英语专业四级考试(TEM4)阅读任务效度多角度分析[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卢颖;大学英语分班考试效度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2 龚进;新课标下普通高中英语测试的效度分析[D];西南大学;2011年

3 王准;2010年高考(湖南卷)完形填空题的效度实证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4 彭海艳;英语专业口语评分标准研究[D];郑州大学;2011年

5 陈素萍;基于课程标准的中考英语阅读测试效度检验[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6 闪豆豆;高考英语模拟考试的预测效度分析[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7 石燕波;近三年江苏省高考英语试题效度分析[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8 孙洁;基于新课程标准的高中英语测试内容效度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9 王一菲;交际语言测试理论下的全国翻译专业资格水平考试二级口译实务试题有用性评估[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10 杜芳;完形填空应用于口语测试的效度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辜向东;彭康洲;;从测试有用性到测试使用论证:Bachman语言测试理论的新发展[J];中国外语;2008年06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黄慧;;二语习得的逻辑问题:从普遍语法到联结主义[J];天津外国语学院学报;2006年06期

2 侯平英;;普遍语法在二语习得中的可及性探析[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S3期

3 刘精盛;对汉字构形进行逻辑阐释的历史和现状[J];唐都学刊;2005年04期

4 叶青;;第二语言习得中普遍语法的可及性——“根本差异假说”引起的反思[J];安徽科技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5 张文才;浅谈审讯问语中的逻辑问题[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9年03期

6 黄慧;;二语习得的逻辑问题:诠释与思考[J];南昌航空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7 吴松林;;科技的翻译逻辑概念介绍[J];科技信息;2006年S2期

8 于善志;;二语习得中的功能语类标注变异与逻辑问题研究[J];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7年03期

9 罗广;冯秋珍;;语言的灵活性与逻辑的严密性[J];武汉航海(武汉航海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年03期

10 潘华凌,陈志杰;五载群英荟萃 译学硕果累累——《中国翻译》(2000~2004)载文研究[J];宜春学院学报;2005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彬;王依然;文采菊;周鑫;;基于标注语料库的《新闻联播》语言特征统计分析[A];第三届学生计算语言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2 董宇;陈小荷;;带标注语料库中切分变异的统计分析及思考[A];第三届学生计算语言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3 鲍怀翘;郑玉玲;;普通话动态腭位图数据统计分析初探[A];新世纪的现代语音学——第五届全国现代语音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1年

4 冯勇强;初敏;贺琳;吕士楠;;汉语话语音节时长统计分析[A];新世纪的现代语音学——第五届全国现代语音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1年

5 彭瑞祥;;汉字结构的统计分析[A];中国心理学会第三次会员代表大会及建会60周年学术会议(全国第四届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下)[C];1981年

6 陈肖霞;;连续话语中不送气塞音统计分析[A];新世纪的现代语音学——第五届全国现代语音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1年

7 郑林啸;苏彦华;;声母统计分析的软件实现[A];自然语言理解与机器翻译——全国第六届计算语言学联合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1年

8 胡庚申;;问题·思考·实践·出路——我国跨文化交际研究的一个方向[A];第六届中国跨文化交际研究会年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5年

9 王东波;陈锋;;现代汉语“名+名+名”组合的统计分析[A];第三届学生计算语言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10 秦少康;;网络交流用词分布特征浅析[A];第六届汉语词汇语义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2条

1 许钧邋朱玉彬;我国翻译史研究的新进展[N];中华读书报;2007年

2 国家语委副主任、教育部语信司司长 李宇明;《通用规范汉字表》的发布意义[N];语言文字周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孙雪;国际音标符号系统之元音声学特征分析[D];南开大学;2009年

2 马文;汉语会话中的照应修正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4年

3 姚双云;复句关系标记的搭配研究与相关解释[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4 潘卫民;全球化语境下的译者素养[D];上海交通大学;2009年

5 王建勤;外国学生汉字构形意识发展的模拟研究[D];北京语言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学会;校园流行语调查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08年

2 高煜波;现代汉语特殊句式标注及统计研究[D];北京语言大学;2005年

3 秦绿叶;粤西三地粤语客话方言词汇分析计量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7年

4 阿不都克依木·沙依木;现代维吾尔语名词统计分析研究[D];新疆大学;2007年

5 陈t,

本文编号:150465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xuelw/150465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84e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