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域研究中的语境因素
本文关键词: 语域 语境 语域一致性 连贯 衔接 出处:《学术交流》2012年10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语境是决定语域理论定位的关键所在,它使语域既表现为语法特征,又表现为语义特征。同时,语境还决定语域在语篇连贯中的作用,它使语域与衔接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成为语篇连贯中不可缺少的因素。语域在语篇连贯中所表现出来的一致性是指语篇参与者在语篇意义,即概念意义、人际意义和篇章意义的表达过程中受情景语境诸要素影响所表现出来的社会性和认知性,具体可以分为话语范围一致性、话语基调一致性和话语方式一致性。这三个方面的语域一致性体现了意义与语境因素的统一。由语域一致性所产生的结构性语篇特征在意义上可表现为显性信息,也可以表现为隐性信息,信息的编码和解读过程中都离不开语境因素的影响。
[Abstract]:Context is the key to determining the positioning of register theory, which makes the register both grammatical and semantic. At the same time, context also determines the role of register in text coherence, which combines register and cohesion organically. The consistency of register in text coherence refers to the meaning of the discourse by the participants in the text, that is, the conceptual meaning. In the process of expressing interpersonal meaning and textual meaning, the sociality and cognition, which are influenced by the elements of situational context, can be divided into the consistency of discourse scope. The register consistency of these three aspects embodies the unity of meaning and contextual factors. The structural text characteristics produced by register consistency can be expressed as explicit information in meaning. It can also be shown as implicit information, the information coding and interpretation process can not be separated from the influence of context factors.
【作者单位】: 北京师范大学外文学院;
【分类号】:H030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胡壮麟;语境研究的多元化[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2年03期
2 程晓堂;;角色定位与语篇连贯[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7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谭姗燕;;主位推进模式与作为听力材料的人物介绍语篇分析[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04期
2 覃江华;;典籍英译中语篇衔接手段的翻译策略初探——以《论语》的六种英译为例[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4期
3 邱文生;语境与文化意象的理解和传译[J];安徽大学学报;2004年03期
4 许有江;关于生成语法理论认识误区的研究[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5 陈峥嵘;;语境与非英语专业研究生英语口语能力培养[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6 王惠萍;查平;;图式知识与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篇连贯[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7 刘道武;;主位“使能”与图式在理解中的互动性[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8 汪海燕;;听力理解教学中语境的作用[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9 任长普;张竹莉;周美才;;衔接理论在大学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应用[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10 刘世荣;;英语专业翻译教学的问题与对策[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娜;;语境与英语精读教学[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一辑)[C];2007年
2 罗巍;;浅论语篇分析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二辑)[C];2008年
3 陈华;;从主位结构角度对比分析英语语篇[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5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4 ;The Comparison between Chomskyan Transformal Linguistics and Hallidayean Functional Linguistics[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5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5 肖传芬;;从形式机制谈语篇词汇衔接[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5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6 易静;;从系统功能语法角度分析阅读理解错误[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5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7 彭菲;;学术论文提要的主位推进模式分析[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6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C];2006年
8 侯春杰;;教师语言的人际功能[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6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C];2006年
9 方言清;;英语环保类新闻的语篇功能分析[A];福建省外文学会2007年会暨华东地区第四届外语教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10 席晓青;;演讲语篇中说话者的元语用意识与元语用选择[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喜荣;英汉叙述语篇参与者标识手段对比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吴莉;转喻与话语的符号—认知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龙翔;中国英语学习者言语交际中语用失误之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4 原雪;二语/外语语境下的批判性阅读理论构建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5 卢玉卿;文学作品中言外之意的翻译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6 邵春;英语主位化评述结构的功能语言学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7 李枫;英语评论附加语的评价意义及其动因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8 林新宇;汉语和韩国语话题句对比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9 姚小鹏;汉语副词连接功能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10 熊德米;基于语言对比的英汉现行法律语言互译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曹静;语篇动态性的系统功能语言学研究[D];河北大学;2007年
2 李敏;对罗斯福和奥巴马就职演说的及物性分析[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3 黄姗姗;系统功能理论视阈下的“X是X”结构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4 于娜;政治演讲中主位及主位推进模式分析[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5 陈文华;从标记主位视角看小说《鸡蛋》[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6 彭静;语篇翻译中的衔接[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7 尹剑波;《老人与海》及其汉译本中的语篇连贯性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年
8 许家骏;功能分析马克·吐温短篇小说《竞选州长》[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9 王磊;系统功能语法视角下的语篇分析在专业英语精读课中的运用[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10 胡婕妤;一项关于主位推进模式在汉英交替口译中的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樊慧;;论语篇的衔接与连贯[J];作家;2011年16期
2 石青环;;隐喻在语篇分析中的功能浅析[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3 谢传生;论语言变异中语篇的衔接与连贯的实现[J];黎明职业大学学报;1999年04期
4 陈新仁;衔接的语用认知解读[J];外语学刊;2003年04期
5 成方志,窦同沛;论篇章连贯[J];滨州师专学报;2004年01期
6 刘礼进;再论“衔接”与“连贯”[J];福建外语;2002年01期
7 刘庆元;语篇翻译中的衔接与连贯[J];山东外语教学;2004年03期
8 喻家楼;语篇中显性连贯、隐性连贯与译作的语义传递[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5期
9 杨自俭;语篇和语境——《衔接与连贯理论的发展及应用》序[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3年02期
10 张德禄;社会文化因素与语篇连贯[J];山东师大外国语学院学报;2000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彭静;;语境,牵制和影响语义的一个重要因素[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5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2 王克友;;论语体风格和修辞意图在翻译中的连贯性体现[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八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8年
3 单虹;王颐嘉;乔丽华;;普通话水平测试评分细则研究[A];第三届全国普通话水平测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4 郦帅;;A New Term in Communication——A Survey of the Chinese Polite Phrase‘bu hao yi si’(不好意思)[A];第六届中国跨文化交际研究会年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5年
5 许钟宁;;网络语言变异的语言文化解析[A];修辞学新视野——汉语修辞与汉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6 李清清;;语篇分析隋景喜剧《武林外传》中的幽默[A];福建省外文学会2007年会暨华东地区第四届外语教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7 史晓东;陈毅东;;基于语篇的机器翻译前瞻[A];中文信息处理前沿进展——中国中文信息学会二十五周年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8 邱武松;;汉语语篇修辞结构标注实验[A];第五届全国青年计算语言学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9 王晋瑞;;关联理论视阈下的摹状词指称赋值研究[A];山西大学2008年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科学技术哲学)[C];2008年
10 冉永平;薛媛;;语用信息与学习型外语词典[A];中国辞书学会双语词典专业委员会第三届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2条
1 浙江大学 施旭;究竟什么是“话语”和“话语研究”?[N];社会科学报;2008年
2 本报驻京记者 王乐;大学语文非得中文老师教?[N];文汇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曾常红;汉语论辩体语篇分析[D];湖南师范大学;2002年
2 马伟林;隐性评价与显性评价:语篇功能的评价研究[D];复旦大学;2009年
3 刘丽艳;口语交际中的话语标记[D];浙江大学;2005年
4 胡剑波;冒犯称谓语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8年
5 张玮;隐喻视角下的语篇连贯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6 李晓康;态度意义构建世界[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年
7 董育宁;新闻评论语篇的语言研究[D];复旦大学;2007年
8 李海辉;电视访谈中话语缓和的语用研究[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8年
9 涂涛;汉字字源语境多媒体再现之教育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5年
10 严轶伦;基于知识解析体系的语篇综合分析模式[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燕;概念隐喻与语篇分析[D];中国石油大学;2009年
2 程呈;认知转喻在语篇衔接与连贯中的体现[D];长春理工大学;2008年
3 石磊;概念隐喻的语篇衔接与连续功能[D];山东大学;2008年
4 张玉蓉;隐喻的衔接与连贯功能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09年
5 王大方;语篇中的词汇衔接模式及其连贯建构功能[D];黑龙江大学;2005年
6 刘岩;口语语篇连贯的动态分析[D];黑龙江大学;2008年
7 罗春宏;现代汉语篇章中的总结关系连接成分[D];南昌大学;2007年
8 郭文燕;建立在语义基础上的汉语语篇基本衔接手段研究[D];南昌大学;2005年
9 周冬华;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晚报浏览”节目的新闻衔接研究[D];湘潭大学;2007年
10 王海英;汉英新闻语篇连贯性对比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52675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xuelw/15267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