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V个N”结构对VN的选择和制约条件分析
本文关键词: “V个事件量词N”结构 有界化 事件结构 理想认知模型 出处:《世界汉语教学》2012年01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本文讨论特殊"V个N"结构——"V个事件量词N"(简称为S2)对VN的选择和制约条件。当VN为动宾式离合词、惯用语或N为事件名词时,"V个N"结构一般为S2;当VN为动宾短语时,"个"后N的典型性特征、N在认知域范畴中所处的层级、N的指称性、VN的事件结构性质、VN的理想认知模型等因素对"V个N"的语义理解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另外,当N为身体部位名词且VN所代表的动作行为具有"熟语化"特征时,VN插入"个"形成的"V个N"结构大都为S2。
[Abstract]:In this paper, we discuss the selection and restriction conditions of VN by the special "V N" structure-"V event quantifier N" (S _ 2). When the idiom or N is an event noun, the structure of "V N" is generally S2; when VN is a verb-object phrase, the typical characteristic of N after "N" is the referential property of N in the category of cognitive domain. Factors such as known models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semantic understanding of "V N". When N is a body part noun and the action behavior represented by VN is characterized by "idiom", the "V N" structure formed by inserting "V N" is mostly S2.
【作者单位】: 广州大学国际教育学院;
【分类号】:H146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邵敬敏,刘焱;论名词的动态性及其鉴测方法[J];汉语学习;2001年06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宋芫;;英汉合成词的认知理据对比[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5期
2 吴璇;;疑问代词“什么”向感叹标记的发展[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1年07期
3 周政;;高校汉语课程教材改革方案探究[J];安康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4 赵炳文;;浅谈老舍《在烈日和暴雨下》动词的艺术效果[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04期
5 吴青峰;;涟源市古塘方言疑问句研究[J];长春大学学报;2006年11期
6 谢应光;中国现代文化转型与中国现代诗学的发生[J];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7 吴继刚;;大学本科《现代汉语》教学随想[J];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8 王朝辉;;浅谈长沙报纸新闻报道方言词使用问题[J];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04期
9 王金娥;试论汉语中的异读字——兼论异读词[J];甘肃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10 张素玲;刘慧清;;现代汉语区别词的词类地位[J];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夏中华;;话语的冗余与辞格的形成——列日学派的辞格分析方法的相关概念阐释[A];繁荣·和谐·振兴——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首届学术年会获奖成果文集[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莫启扬;语言中的时间性及其操作[D];西南大学;2011年
2 李文浩;基于突显观的构式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3 张烨;支谶译经“构词法”及“造词法”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4 赵春利;形名组合的静态与动态研究[D];暨南大学;2006年
5 周芍;名词量词组合的双向选择研究及其认知解释[D];暨南大学;2006年
6 吴立红;现代汉语程度副词组合研究[D];暨南大学;2006年
7 陈振宇;现代汉语时间系统的认知模型与运算[D];复旦大学;2006年
8 Maharani(陈玉兰);汉语、印尼语动词重叠对比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7年
9 高航;现代汉语名动互转的认知语法考察[D];中国人民解放军外国语学院;2007年
10 赵国军;现代汉语变量表达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钟鸣;汉英事件名词比较[D];南昌大学;2010年
2 郭毅;汉语“区别词”和相关词类的共性和个性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3 李元尧;缅北华裔(云南籍)普通话语音习得偏误分析及教学对策研究[D];云南大学;2011年
4 张其娟;基于词频统计的《徐霞客游记·粤西游日记》词汇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11年
5 王世昌;现代汉语动宾式双音复合词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6 季露林;基于英汉对应语料的限定性关系从句的英汉翻译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7 邓锡琴;现代汉语中肯定应答的表达方式[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8 付婷婷;留学生汉语学习动机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1年
9 张广洲;韩国留学生习得汉语趋向补语调查与分析[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10 刘燕峰;现代汉语“副+NP”结构新探[D];暨南大学;2004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邵敬敏;;动量词的语义分析及其与动词的选择关系[J];中国语文;1996年0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高树钦;赵莲月;;社会谎言理想认知模式的构建及其意义[J];科技信息;2010年03期
2 丁加勇;戴玮;;汉语“程度副词+指人名词”结构中的理想认知模型[J];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2007年03期
3 肖yN;;从认知角度看指示语阐释[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4 刘馨西;;轻动词及其在双宾句中的作用[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5 余渭深;田庆强;;汉语形容词及事件结构表达[J];外国语言文学研究;2003年04期
6 施叶丽;;概念转喻和ICM在名名复合词创建中的作用[J];浙江海洋学院学报(人文科学版);2011年02期
7 周慧霞;;英汉双宾语结构的事件结构研究[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6期
8 吴平;;“使”字句事件结构的语义分析[J];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9 汪赋;;英语政治委婉语的转喻理想认知模型解读[J];语文学刊(外语教育与教学);2009年06期
10 王强;;认知视角下的语篇连贯分析[J];大连海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8条
1 吴欣达;;从「悬、挂、吊」看现代汉语近义词的区辨[A];第一届学生计算语言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2 蔡永强;;“张三追得李四直喘气”及其相关句式[A];对外汉语教学的全方位探索——对外汉语研究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4年
3 彭玉海;;动词转喻与题元结构的认知语义功能分析[A];中国首届“海峡两岸俄语教学与研究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4 彭玉海;;动词转喻与题元结构的认知语义功能分析[A];中国首届“海峡两岸俄语教学与研究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5年
5 杨洋;郁鼎文;赵忠欣;;基于虚拟仪器技术的兵器自动测控系统[A];第七届全国信息获取与处理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6 陈立民;;语言的结构和结构的转化——句子生成初论[A];高名凯先生学术思想研讨会——纪念高名凯先生诞辰100周年论文集[C];2011年
7 张建伟;;Fuzzy图最强路与事故树最强割值[A];模糊数学和系统成果会论文集[C];1991年
8 尚妍;苏龙江;郭六笋;李雅茹;;基于LabVIEW的任意波形发生器设计[A];2009全国虚拟仪器大会论文集(一)[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尚和利 王慧明;兰飞强化计划管理[N];中国航空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樊友新;从事件结构到句子结构[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2 蒋建民;对称与动作细化[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成都计算机应用研究所);2006年
3 孙秀莉;基于动作细化的异步电路自动综合[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成都计算机应用研究所);2005年
4 孙肇春;汉语事体结构[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7年
5 郑光;并发系统的动作细化理论[D];兰州大学;2008年
6 谢都全;论元实现和事件结构:动词短语句法[D];上海交通大学;2009年
7 李线宜;上海手语类标记结构调查研究[D];复旦大学;2010年
8 朱俊阳;现代汉语双事件结构衍生关系的被动式研究[D];北京大学;2011年
9 童小娥;四类述补短语与位移事件[D];北京语言大学;2008年
10 朱怀;概念整合与汉语非受事宾语句[D];吉林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田庆强;汉语形容词及其事件结构表达[D];重庆大学;2004年
2 郭沫;英语脑筋急转弯的理想认知模型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3 王静;汉语V-R动结式的事件结构理论研究[D];湖南大学;2008年
4 代尊峰;英汉动结结构对比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05年
5 高树钦;社会谎言的理想认知模型分析[D];河北师范大学;2006年
6 官荣芸;中美新闻导语文化差异的实证研究[D];重庆大学;2006年
7 张沁园;西班牙语谓语词汇体的尝试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年
8 张秀秀;数字电路并发行为的STE验证方法[D];兰州大学;2007年
9 顾轶;语境知识体的语篇衔接作用[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10 赵红彬;基于事件的Verilog结构化操作语义[D];兰州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52734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xuelw/15273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