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语言学论文 >

词汇化的过程及其动因——以“自在”的成词过程为例

发布时间:2018-02-26 03:32

  本文关键词: 自在 成词过程 词汇化动因 出处:《求索》2012年06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一个句法成分成词以后,原有的句法形式的组合即使经历很长的历史时期也未必就会消失。因此,我们不能以原有的句法形式的消失来作为判断词汇化完成的标志。即使一个语言形式作为短语和词两种形式并存,如果可以确定是词,我们就可以认为词汇化已经完成。人们在社会生活中产生了一定的认识,当这种认识通过概念隐喻投射到一个语言片段上,这时词汇化便发生了。词汇化的动因是概念隐喻,重新分析是其结果,范畴化是表现形式。
[Abstract]:After a syntactic component is formed into a word, the combination of the original syntactic form may not necessarily disappear even after a long historical period. We cannot use the disappearance of the original syntactic form as a sign of lexicalization. Even if a linguistic form coexists as a phrase and a word, if it is a word, We can think that lexicalization has been completed. People have a certain understanding in social life. When this cognition is projected onto a language segment through conceptual metaphor, lexicalization occurs. The motivation of lexicalization is conceptual metaphor. Reanalysis is its result, categorization is the form of expression.
【作者单位】: 云南师范大学商学院;
【分类号】:H146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王灿龙;词汇化二例——兼谈词汇化和语法化的关系[J];当代语言学;2005年03期

2 李健雪;论作为语法化反例的词汇化[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晋霞,刘云;论定中V_双+N_双词汇化的制约因素[J];当代语言学;2003年04期

2 B.Heine ,T.Kuteva ,龙海平,刘云;《世界语法化词典》述评[J];当代语言学;2005年03期

3 汪yN;从同经异译看“叉手”一词的确义[J];大庆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01期

4 林新年;《祖堂集》“著”的语法化等级研究[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5 田范芬;连词“以及”的历史来源[J];古汉语研究;2004年01期

6 蒋宗许;论中古汉语词尾“当”[J];古汉语研究;2004年02期

7 张旺熹;汉语介词衍生的语义机制[J];汉语学习;2004年01期

8 李珂;从“AVP给R”格式看动词语义特征对“给”字语法化的影响[J];汉语学习;2004年03期

9 王磊;“但”的词性演变史及其机制[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05期

10 陈昌来;汉语介词的发展历程和虚化机制[J];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2年03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龙国富;姚秦汉译佛经助词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3年

2 李锦姬;现代汉语补语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3 方向红;基于内涵逻辑的现代汉语连接词及关联句式语义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4年

4 张小艳;敦煌书仪语言研究[D];浙江大学;2004年

5 于红岩;《元曲选》状态形容词研究[D];复旦大学;2004年

6 宛新政;现代汉语致使句研究[D];复旦大学;2004年

7 韩玉国;范畴语法与汉语非连续结构研究[D];北京语言大学;2005年

8 王飞华;汉英语气系统对比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9 胡晓华;郭璞注释语言词汇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10 马丽;《三国志》称谓词研究[D];复旦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黄婉梅;儿童语言中的时处格、根由格、关涉格介词[D];安徽师范大学;2003年

2 方红;“侥幸”类语气副词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3年

3 唐敏;副词“还”语义网络系统的形成和发展[D];上海师范大学;2003年

4 马慧;唐以前“得”字及相关“得”字句的演变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3年

5 肖瑜;上古至中古汉语判断句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3年

6 刘文霞;《世说新语》中的判断句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4年

7 韩蓉;“下来”“下去”语法化过程考察[D];北京语言大学;2004年

8 孟艳红;《五灯会元》程度副词研究[D];武汉大学;2004年

9 王磊;《真诰》连词研究[D];四川大学;2004年

10 孙斐;“来”和“去”的语法化及其相关问题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5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洪君;音节单双、音域展敛(重音)与语法结构类型和成分次序[J];当代语言学;2001年04期

2 李晋霞,刘云;论定中V_双+N_双词汇化的制约因素[J];当代语言学;2003年04期

3 王灿龙;词汇化二例——兼谈词汇化和语法化的关系[J];当代语言学;2005年03期

4 蒋绍愚;近代汉语研究概述[J];古汉语研究;1990年02期

5 李宗江;语法化的逆过程:汉语量词的实义化[J];古汉语研究;2004年04期

6 王灿龙;无标记被动句和动词的类[J];汉语学习;1998年05期

7 王文斌;英语构词中析取现象透视[J];外语研究;2005年02期

8 张继东,刘萍;中国大学生英语写作中的使役结构及相应的词化现象调查与分析[J];外语研究;2005年03期

9 蔡基刚;英汉词化对比与综合表达法[J];山东外语教学;2005年05期

10 沈家煊;“语法化”研究综观[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4年04期



本文编号:153637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xuelw/153637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007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