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后语哲与体验人本观——十一论语言学研究新增长点
本文选题:哲学 切入点:语言哲学 出处:《外语学刊》2012年04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本文简述哲学和语言哲学的定义,详细解读钱冠连先生的"中国后语哲"思想,将其总结为"四项原则"。笔者基于该思想以及LakoffJohnson的体验哲学提出"体验人本观",旨在反思西方后现代哲学中的"激进人本观",主张在"有一百人读哈姆雷特就有一百个哈姆雷特"之后再加上半句"但他们仍然是哈姆雷特"来体现该观点。从这个意义说,当前国内外学者热衷的体验哲学和认知语言学正是中国后语哲的一项主要内容。
[Abstract]:This paper briefly describes the definitions of philosophy and philosophy of language, and interprets Qian Guanlian's thought of "Chinese language philosophy" in detail. On the basis of this thought and LakoffJohnson's philosophy of experience, the author puts forward the idea of "experiencing humanism" in order to reflect on the "radical humanism" in western postmodern philosophy, and argues that "there are 100 people who read Hamlet." A hundred Hamlets followed by a half-sentence, "but they are still Hamlet." in this sense, At present, experiential philosophy and cognitive linguistics, which scholars at home and abroad are keen on, are one of the main contents of postlanguage philosophy in China.
【作者单位】: 四川外语学院;
【分类号】:B089;H0-0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李红儒;从语句的交际结构看说话人形象[J];外语学刊;2002年04期
2 李洪儒;试论语词层级上的说话人形象——语言哲学系列探索之一[J];外语学刊;2005年05期
3 钱冠连;;西语哲在中国:一种可能的发展之路[J];外语学刊;2007年01期
4 刘利民;;先秦名家在形容词语义中的哲学盘旋[J];外语学刊;2009年05期
5 王寅;体验哲学:一种新的哲学理论[J];哲学动态;2003年07期
6 王寅;;主客主多重互动理解[J];哲学动态;2009年10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何仁富;维特根斯坦的“图式说”与尼采的“透视论”——兼论科学主义和人本主义对哲学的主题转换[J];安徽大学学报;2002年04期
2 陶清;;自然观:庄子与怀特海比较研究[J];安徽大学学报;2006年04期
3 曾文雄;;中西语言哲学“语用学转向”新解[J];安徽大学学报;2006年04期
4 吴玉军;;确定性追求与自我的失落——考察前现代人生存境遇的一个视角[J];安徽大学学报;2006年05期
5 詹全旺;;新闻言语行为分析[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6 丁智琼;;“快乐即幸福”与“有德即幸福”——伊壁鸠鲁学派与斯多亚学派幸福观之比较[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7 吴怀东;;历史 现实 方法——欧洲浪漫主义思潮论[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8 李家玉;朱跃;;莎士比亚《麦克白》原型叙事空间主题探析[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9 王猛;晚期希腊哲学伦理化倾向的历史根源[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04期
10 王平;;社会契约论三种——对霍布斯、洛克与卢梭政治哲学思想的比较[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7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瑞青;;英语教学中的词汇搭配问题[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一辑)[C];2007年
2 史茜;;英语重叠词的理据和认知策略[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三辑)[C];2008年
3 张燕;;弗雷格意义理论浅析[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六辑)[C];2010年
4 黄旦;;新闻自由:新闻媒介职业化的政治基础——对西方新闻自由思想历史发展的再思考[A];信息化进程中的传媒教育与传媒研究——第二届中国传播学论坛论文汇编(上册)[C];2002年
5 楼巍;许为民;;技性科学观:科学的当代性和复杂性[A];全国科学技术学暨科学学理论与学科建设2008年联合学术年会浙江大学论文集[C];2008年
6 赵名宇;;文艺复兴以来自然观的历史演变[A];第二届中国科技哲学及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论文集(硕士卷)[C];2008年
7 张永青;李允华;;浅析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的分野与整合[A];第二届中国科技哲学及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论文集(硕士卷)[C];2008年
8 张改珍;;沟通科学与人文的研究进路及潜在行动者研究[A];第二届中国科技哲学及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论文集(博士卷)[C];2008年
9 邓华;;略论机械自然观的内涵及其影响[A];第三届全国科技哲学暨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文集[C];2010年
10 何艳娜;;简析德绍尔对机械唯物主义世界观的批判[A];第三届全国科技哲学暨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文集[C];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徐佳;生态语言学视域下的中国濒危语言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王春秀;现代俄语同义词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施佳胜;经典 阐释 翻译——《文心雕龙》英译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4 原雪;二语/外语语境下的批判性阅读理论构建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5 杨石乔;基于语料库的汉语医患会话修正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6 朱新春;莱布尼茨自然有机论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0年
7 刘宇;从臣民到公民[D];南开大学;2010年
8 刘自学;论政治哲学范式的演进[D];南开大学;2010年
9 王伟;《吕氏春秋》体道和治道思想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10 赵庆灿;新理学与中国哲学的现代转型[D];南开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瑞芹;英汉多义词“手”的认知研究及其对英语词汇教学启示[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2 季婧;理查德·罗蒂新实用主义真理观探析[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李鼐;关于数字电影传播特征的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4 任芝;请求言语行为的俄英对比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5 苏杭;汉语对英语动名词搭配的负迁移以及对高中英语教学的启示[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6 耿冰;“实现事件”结构词汇化模式的英汉对比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7 邓岚;《苏菲的世界》:多面体折射下的人生呈像[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8 贺羡;我国两性收入差距的现状、原因及对策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0年
9 刘昌顶;以人为本的哲学视角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10 王佳;诗为能言画[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无通;;我在牛津做游戏[J];读书;1993年04期
2 钱冠连;语言哲学修辞论:一个猜想——西方语言哲学系列研究之十[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6期
3 李红儒;从逻辑、哲学角度看句义理论的发展——“语句中的说话人因素”理论探讨之一[J];外语学刊;2001年01期
4 李洪儒;;系词——人在语句中的存在家园——语言哲学系列探索之二[J];外语学刊;2006年02期
5 王寅;;认知语言学的“体验性概念化”对翻译主客观性的解释力——一项基于古诗《枫桥夜泊》40篇英语译文的研究[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8年03期
6 刘宓庆;《翻译与语言哲学》[J];外语与外语教学;1998年10期
7 王寅;Lakoff & Johnson笔下的认知语言学[J];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2001年04期
8 隋然;译学研究的研究与分析哲学的分析[J];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2003年01期
9 钱冠连;;论工具性语言扩展式——西方语言哲学研究之八[J];语言科学;2003年03期
10 李红儒;施为语句的结构—形态特征及其解读[J];中国俄语教学;2003年04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姜胜;语言哲学中“人”(讲话者)的地位问题概览[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1年03期
2 陈晓茹;;从语言哲学维度看施莱尔马赫的语言解释学[J];外语学刊;2008年05期
3 张玉宏;;巴赫金语言哲学视角下的元话语标记研究[J];兰州学刊;2009年04期
4 宋北平;陈勇;;语言哲学与法律语言规范化研究[J];清华法学;2009年03期
5 谢亚军;;从语言哲学视阈谈言语行为理论中的意向性问题[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6 迟晶;;语言学和语言哲学的关系探究[J];考试周刊;2009年40期
7 王慧;;是语言的艺术,还是艺术的语言?——对哈罗德·品脱语言哲学的研究[J];科技信息;2009年30期
8 易立新;;洪堡特语言哲学的辩证精神[J];前沿;2011年02期
9 陈勇;;从逻辑分析到概念分析的嬗变——语言哲学视阈下的“语言的逻辑分析”课题组[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10 周建设;语言研究的哲学视野[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6条
1 冯智强;;语言哲学视阈下的翻译观溯源——从语言观问题谈起[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八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8年
2 熊学亮;;论所指的能指域[A];全国语言与符号学研究会第五届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2年
3 庄丽媚;;当代语言哲学的隐喻研究及其意义[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5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4 欧阳燕;;翻译研究的语言哲学途径[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八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8年
5 辛斌;;语言和意识形态[A];全国语言与符号学研究会第五届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2年
6 黄建华;李文伟;卞琴;沈自尹;;语言哲学揭示中医概念分析的逻辑框架:以对“肾精”分析为例[A];第三届江浙沪中西医结合高峰论坛论文汇编[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8条
1 王立志;结构、符号与意义[N];光明日报;2008年
2 姜国权 首都师范大学国际文化学院;博弈论和演化论拓宽传统语言学研究视野[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3 陈嘉映;日常语言与哲学[N];文汇报;2004年
4 谭学纯 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语言学研究与公共阅读[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5 尚新;汉语研究应以“字”为本[N];中华读书报;2003年
6 张国功 百花洲文艺出版社;重构:逻辑起点的重立与内涵构建[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7 陈嘉明 厦门大学哲学系;从语言现象学看中国传统哲学现代化问题[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8 南京大学文学院 李开;段玉裁与清代学术国际研讨会综述[N];光明日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黄远振;生态哲学视域中的中国外语教育[D];福建师范大学;2007年
2 刘利民;在语言中盘旋[D];四川大学;2007年
3 王志栋;语用要点识别模型研究[D];清华大学;2008年
4 王晓阳;语言的自我中心成分及其文本解释[D];黑龙江大学;2009年
5 王航赞;迈克尔·达米特的语义学思想研究[D];山西大学;2009年
6 孙小龙;规范、推论与社会实践[D];南京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廖琴;语言哲学视域中的《论语》[D];四川大学;2007年
2 熊佳娟;转喻的认知研究:汉语作为转喻的语言[D];辽宁师范大学;2007年
3 李雪娇;从描写到解释[D];黑龙江大学;2009年
4 孙作光;评价视域中的歇后语研究[D];黑龙江大学;2009年
5 龚世莲;从寻求形而上到探究生活形式[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6 信传艳;A.A.波捷布尼亚的语言观[D];吉林大学;2008年
7 邓超;论“文化不可译现象”的可译潜势[D];中国地质大学;2009年
8 徐柳;洪堡特语言内部形式理论在俄罗斯语言哲学中的解读[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9 房小娜;语言哲学视域下的关联理论探究[D];黑龙江大学;2011年
10 代建颖;使役范畴的句法语义诠释[D];黑龙江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56315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xuelw/15631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