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届望道修辞学论坛在温州举行
本文选题:修辞学研究 切入点:温州大学 出处:《当代修辞学》2012年01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正第三届望道修辞学论坛于2011年11月5日至7日在温州大学成功举行。论坛由复旦大学、温州大学主办,《当代修辞学》编辑部与复旦大学中文系、温州大学人文学院承办,共收到参会论文四十余篇,来自复旦大学、温州大学、香港中文大学、台湾辅仁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北京语言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上海师范大学、上海财经大学、上海政法学院、浙江大学、浙江师范大学、绍兴文理学院、解
[Abstract]:The third Wangdao rhetoric Forum was successfully held at Wenzhou University from November 5th 2011 to 7th. The forum was sponsored by Fudan University and Wenzhou University. The editorial Department of Contemporary rhetoric and the Chinese Department of Fudan University and the School of Humanities of Wenzhou University undertook the forum. More than 40 papers were received from Fudan University, Wenzhou University,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Furen University of Taiwan, Institute of language of the Chinese Academy of Social Sciences, Beijing language University, Beijing Foreign Studies University, East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Shanghai Jiaotong University, Shanghai Foreign Studies University, Shanghai normal University, Shanghai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Shanghai Institute of political Science and Law, Zhejiang University, Zhejiang normal University, Shaoxing College of Arts and Sciences,
【分类号】:H05-27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高万云;曲金;;胡裕树先生对中国修辞学的贡献[J];汉语学习;2007年03期
2 高万云;鹿晓燕;;关于修辞学理论与方法的再思考[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6期
3 商珍;;修辞学浅述[J];考试周刊;2009年28期
4 刘媛媛;曾毅平;;学科融通视角下的修辞研究——中国修辞学会2009年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J];修辞学习;2009年05期
5 周晓平;;隐喻的使用辨析——从修辞学、文学到传播学的理解[J];云南财贸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5期
6 董仁;;吴士文修辞学的创新思想探究[J];修辞学习;2006年05期
7 卢军坪;郭宇飞;;中西修辞学研究:区别与联系[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0年07期
8 孙汉军;;谈修辞学及其任务[J];外语研究;2006年04期
9 高万云;;吕叔湘的修辞学思想浅析[J];毕节学院学报;2006年05期
10 王希杰;;修辞的对象及其他[J];语文研究;1981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郑荣馨;;大力倡导修辞学研究的辩证法——兼论中国修辞学研究的现状和发展[A];走向科学大道的修辞学[C];2010年
2 秦旭卿;李胜昔;;《修辞学通论》:理论修辞学的科学化和精致化[A];王希杰修辞思想研究续辑——暨王希杰修辞思想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3 鞠玉梅;;关于修辞学的两个基本问题的思考[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八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8年
4 郑荣馨;;论王希杰修辞学研究的科学精神[A];走向科学大道的修辞学[C];2010年
5 施发笔;;试探王希杰修辞学思想的发展轨迹[A];王希杰修辞思想研究续辑——暨王希杰修辞思想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6 陈炯;;修辞学界的江苏学派[A];王希杰和三一语言学——暨王希杰和三一语言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7 郑颐寿;;简评台湾修辞学研究之“广”与“深”[A];文学语言理论与实践丛书——辞章学论文集(下)[C];2002年
8 钟玖英;;零度偏离理论研究述评[A];王希杰修辞思想研究续辑——暨王希杰修辞思想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9 徐学会;;王希杰先生的零度偏离观[A];修辞学新视野——汉语修辞与汉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10 徐丹晖;戴军明;齐爱霞;杨琳;印园园;;王希杰先生修辞学思想座谈会会议纪要[A];王希杰修辞思想研究续辑——暨王希杰修辞思想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8条
1 山东;世界汉语修辞学会举行首届年会[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8年
2 谭学纯;历史与修辞相遇[N];光明日报;2005年
3 美国俄勒冈大学 大卫·弗兰克;国家修辞的核心是说服而非武力[N];社会科学报;2011年
4 世界汉语修辞学会会长 陈汝东;国家修辞,国家实力较量的另一“战场”[N];社会科学报;2011年
5 晓白;汉语也有风格[N];中国图书商报;2000年
6 梁丹丹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语言科技系;言语交际学:理论基础实 应用前景广[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7 谭学纯 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透视“话语不作为”[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8 傅闻;该不该提倡温州话[N];温州日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王彬;当代流行歌曲的修辞学研究[D];四川大学;2005年
2 袁影;修辞批评新模式构建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8年
3 马晓红;陈望道对中国语法修辞研究的历史贡献[D];复旦大学;2005年
4 马景秀;新闻话语意义生成的系统功能修辞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洪志英;从修辞的角度重新审视理查斯的“意义理论”[D];福建师范大学;2008年
2 李芸;现代维吾尔语动词的配价研究[D];喀什师范学院;2009年
3 丁小静;儒墨语言理论比较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09年
4 李佑丰;《容斋随笔》的修辞论研究[D];湘潭大学;2008年
5 刘旭琴;古代文字狱之修辞学考察[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6 刘佳淼;张弓《现代汉语修辞学》研究[D];内蒙古大学;2007年
7 刘庆伟;《修辞学通诠》研究[D];内蒙古大学;2007年
8 温都胡;汉语和蒙古语比喻格的特点及翻译表达法探微[D];西北民族大学;2009年
9 郎佳;谈换喻对隐喻的影响[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年
10 宋扬;英汉若干幽默修辞手段透视[D];上海海事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156555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xuelw/15655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