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所X”式与“无所X”式及相关问题
本文选题:有所 切入点:无所 出处:《中国语文》2014年04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现代汉语的"有所X"式、"无所X"式由古代汉语的"有所V"式、"无所V"式发展而来。早期的"有所V"式中的"有所"是个跨层邻近序列,随着时间的推移,它逐渐趋向词汇化,正演变成一个对肯定表达进行弱化处理的专用词语。从句法上看,"有所"后接成分突破了动词的限制,可以接形容词,甚或名词。"无所V"式中的"无所"在动词的选择方面也有放宽。"无所"有限的接名词的用法可能是"有所"类推的结果,其理据不同于"有所"的同类用法。文章在共时考察的基础上,重点从历时角度对"有所V"式和"无所V"式的发展脉络及演变理据进行了系统的梳理与分析。研究表明,"有所V"式和"无所V"式发展演变的不同有其内在的语言动因。
[Abstract]:In modern Chinese, "have X", "nowhere X" develop from ancient Chinese "have V" and "no place V". In the early period of "having V", "having" is a cross-layer adjacent sequence, and over time, it gradually tends to lexicalization. It is evolving into a special word that weakens the positive expression. Syntactically, the following element of "something" breaks through the limitation of the verb and can be used as an adjective. Even nouns. "No place" in the "nowhere V" formula has also relaxed the choice of the verb. The use of the limited conjunction of "nowhere" with a noun may be the result of a "somewhat" analogy. The rationale is different from the similar usage of "something". In this paper, the author systematically combs and analyzes the developmental context and the evolving motivation of the "having V" and "No V" from the diachronic angle. The study shows that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there V" and "no-place V" have their own internal language motivation.
【作者单位】: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
【分类号】:H146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刘丹青;;重新分析的无标化解释[J];世界汉语教学;2008年01期
2 沈家煊;;我看汉语的词类[J];语言科学;2009年01期
3 赵丕杰;;“有所起色”是生造词语[J];语文建设;2010年09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国宪;“的”字的句法、语义和语用分析[J];淮北煤师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4年01期
2 杜道流;省略句的信息理解[J];淮北煤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1期
3 张德岁;张雪涛;;名物化问题研究中存在的不足及亟需解决的问题[J];淮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3期
4 李贵生;;《史记》受事“者”字结构研究[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07期
5 方洪民;;科技汉语动词谓语否定的英译转移[J];江苏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2期
6 孙瑞霞;;话语标记“好了”的语法化过程及无标化分析[J];沈阳航空工业学院学报;2008年06期
7 王学忠;闫晶淼;;试探一种上下位“之”字标题[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8 岳中奇;“的”的有无与名词性偏正结构的语义差异[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2期
9 胡清国;;“不客气”和“别客气”比较研究[J];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10 张玉金;;出土战国文献中助词“之”的研究[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6条
1 沈家煊;;“名动词”的反思:问题和对策[A];高名凯先生学术思想研讨会——纪念高名凯先生诞辰100周年论文集[C];2011年
2 潘雪莲;;词典中名词释义模式的选择[A];中国辞书学会第六届中青年辞书工作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3 赵敏之;;“的”字结构的语义可省略形式[A];第六届汉语词汇语义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4 应学凤;;“不大”词汇化试析?[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5年年会论文集[C];2005年
5 马薇薇;;“VP者”与“VP的”的对应关系[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6 祖生利;;《元典章·刑部》直译体文字中的特殊语法现象[A];蒙古史研究(第七辑)[C];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莫启扬;语言中的时间性及其操作[D];西南大学;2011年
2 陈勇;汉语数量范畴及其非范畴化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3 刘志富;现代汉语领属性偏正结构及其相关句法现象[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4 向二兰;汉英助动词句法比较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5 张金圈;汉语单音方位词与单音动词的偏正性组配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6 林新宇;汉语和韩国语话题句对比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7 王国旭;新平彝语腊鲁话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8 赵e,
本文编号:157000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xuelw/15700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