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符号象似性的多维认知表征研究
本文选题:象似性 切入点:任意性 出处:《黑龙江高教研究》2012年07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语言符号象似性论题一直是哲学界、语言学界以及符号学界争论的问题。文章在认知语言学符号象似性的视角下,以英语为例,从字母、语音、词法、句法和修辞等角度,多维度地探究了语言符号象似性问题。这为理解和掌握语言符号象似性与任意性的对立统一关系提供一个新的视角。
[Abstract]:The iconicity of linguistic symbols has always been a controversial issue in the field of philosophy, linguistics and semiotics. In the perspective of iconicity in cognitive linguistics, this paper takes English as an example from the perspectives of letters, pronunciation, lexical, syntax and rhetoric.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iconicity of language symbols in many dimensions, which provides a new perspective for understanding and grasping the unity of opposites between iconicity and arbitrariness.
【作者单位】: 广东金融学院外语系;
【基金】:广东金融学院2010年教学改革重点课题(编号:JY2010A03)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H0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石毓智;论汉语的结构意义和词汇标记之关系——有定和无定范畴对汉语句法结构的影响[J];当代语言学;2002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海泉;距离临摹动因在汉语中的运用[J];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年01期
2 李明和,盖世梅;诉讼证据概念的语义学浅析[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年05期
3 詹勇,钱益军;关于语言符号任意性原则的几点思考[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3期
4 陈保亚;;论意义的两个来源和语言哲学的任务——从语言游戏规则和单位的还原说起[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5 刘洪波;图书馆知识组织的新思路[J];图书与情报;1992年01期
6 傅金祥;文学的全息思维视域——对文学存在意义的一种解证[J];滨州师专学报;2004年03期
7 王会平,张世晶;解读人类本体论追求的生存内涵[J];长白学刊;2002年06期
8 魏书胜;刘国华;;“哲学的问题”之历史类型及当代启示[J];长白学刊;2006年04期
9 孟万春;;介词结构“在+处所”句中分布的制约因素[J];重庆社会科学;2006年10期
10 熊志海,张步文;论刑事证据与案件事实之关系[J];重庆邮电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辛献云;;篇章象似性与英诗汉译[A];国际译联第四届亚洲翻译家论坛论文集[C];2005年
2 卢智f,
本文编号:159493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xuelw/15949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