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语者话语含义及语用分析的哲学思辨
本文选题:话语语用分析 切入点:哲学 出处:《湖南社会科学》2012年03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话语是特定的社会语用环境中人与人之间从事沟通的具体言语行为,及一定的施语者与受语者之间在特定语用环境中展开沟通和交流的言语活动。包括施语者、受语者、文本、语境等诸多要素。话语内容由词或句(或者说名称)构成。话语始终出自具体的施语者,即具体的个人。施语者的内在思想付诸现实则必然离不开将内在抽象的语言思维外化为具体的话语形式。外化的话语形式在客观语用中所蕴含的施语者的话语含义必须具备的显性功能决定了语后行为的效度。语言效度离不开从哲学角度分析话语这一社会活动中的语言活动。话语具有连贯性,有意识的话语行为中语言的使用必然有着某种目的、意义和辩证联系。
[Abstract]:Utterance is a specific speech act in which people communicate with each other in a specific social-pragmatic environment, and a certain speech activity in which the speaker and the addressee communicate in a specific pragmatic environment, including the addressee, the addressee, the text, the speaker, the addressee, the addressee, the addressee, the addressee and the addressee. Context and many other elements. The content of the discourse is composed of words or sentences (or names). That is, the concrete individual. The internal thought of the speaker is bound to be put into reality without externalizing the internal abstract language thinking into the concrete discourse form. The utterance of the addressee contained in the external discourse form in the objective pragmatics. The explicit function that meaning must possess determines the validity of postlingual behavior. Language validity cannot be separated from the philosophical analysis of discourse as a language activity in social activities. The use of language in conscious discourse behavior must have some purpose, meaning and dialectical relation.
【作者单位】: 上海外国语大学;湖南文理学院;
【基金】:2011年度湖南省高等学校科学研究项目部分研究成果(编号:11C0896)
【分类号】:H030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章淮平;话语的语用含义[J];安徽大学学报;2004年03期
2 陆荣荣;从认知语境差异看文学作品中习语的翻译[J];安徽大学学报;2005年02期
3 宛小平;;对“叔本华的悲观主义美学”之说的质疑[J];安徽大学学报;2006年03期
4 曾文雄;;中西语言哲学“语用学转向”新解[J];安徽大学学报;2006年04期
5 詹全旺;;新闻言语行为分析[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6 袁德玉;;从认知语用角度分析现场采访中的话轮沉默[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年04期
7 任丹青;;农业社会中的“醉翁”形象——从认知语境角度分析英译本《醉翁亭记》[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05期
8 胡健;文学文本的读者推导模型初探[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1期
9 鲍曼;;论荷恩等级的不适用性[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10 刘成科;;关联理论关照下的话语理解[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晓春;;《清语易言》的语言学价值[A];满学论丛(第一辑)[C];2011年
2 刘红婴;;论法定程序的“以言行事”[A];边缘法学论坛[C];2005年
3 张燕;;弗雷格意义理论浅析[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六辑)[C];2010年
4 李洁麟;;心理语言学与“传”务求通新解——对电视“说”新闻的心理语言学解读[A];全球信息化时代的华人传播研究:力量汇聚与学术创新——2003中国传播学论坛暨CAC/CCA中华传播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4年
5 楼巍;许为民;;技性科学观:科学的当代性和复杂性[A];全国科学技术学暨科学学理论与学科建设2008年联合学术年会浙江大学论文集[C];2008年
6 周频;;在学习词典中采用语义网络凸显语词意义[A];中国辞书学会双语词典专业委员会第6届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专辑[C];2005年
7 孔慧;;哈贝马斯论塞尔的《意义、交往及表现》[A];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评论(7)[C];2009年
8 徐琴;;中西思维方式差异及翻译对策[A];福建省外文学会2007年会暨华东地区第四届外语教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9 李燕芳;;从关联理论看外交委婉语[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9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10 林小峰;;论文化差异中语言系统差异对翻译的影响[A];贵州省翻译工作者协会2006年会暨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贺;汉语歌词中隐喻应用的认知分析[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2 宋文平;现代汉语“A而不B”格式的多角度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黄圆圆;《老友记》幽默对白的语用分析[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4 任芝;请求言语行为的俄英对比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5 沈炜;从美联理论的角度分析侍意隐喻的作用及其理解过程[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6 单军锋;图式理论视角下的连贯研究及对读前教学的启示[D];山东农业大学;2010年
7 罗益群;在大学英语听力教学中提高会话含义理解能力的实验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10年
8 陆晓燕;修辞学视阈下英汉声韵和押韵比较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9 石小娇;救赎之道:马尔库塞伦理思想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10 房芳;标记性:《血色浪漫》中玩笑话语分析[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冉冉;许远理;;从多个视角试析人类情绪的生物性和社会性[J];社会心理科学;2010年06期
2 陈世旭;;陈世旭散文二篇[J];中华散文;1998年10期
3 葛鲁嘉;;对心理生活的经典探索的考察[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4 乐美儿;;是颠覆还是超越?——对布莱克《飞蝇》之还原性解读[J];湖北教育学院学报;2007年09期
5 孔漫春;;下通人性 上达天理——孟子的哲学思辨及其文化价值[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6 张慧;浅谈春节短信祝颂语[J];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7 徐玉臣;阅读教学中的语境化策略[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1年03期
8 彭琳;英语语调与话语含义的语用推导[J];郴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1期
9 阿忠荣;生命欲求的哲学思辨——《颠覆:爱欲与文明》评介[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2期
10 杨艺欣;阅读中的语境问题[J];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刘建新;;顽固性便秘的哲学思辨[A];中华中医药学会肛肠分会换届会议暨便秘专题研讨会论文专刊[C];2007年
2 陈满铭;;辞章章法的哲学思辨[A];文学语言理论与实践丛书——辞章学论文集(上)[C];2002年
3 唐旺;刘亚杉;;佛教生死观对临终心理的影响[A];2004医学心理、军事心理、康复心理、医学心理教育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4年
4 龚晓笛;;浅议工商管理工作中“监管”与“收费”的哲学思辨[A];从“收费型”工商向“监管型”工商转变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5 陈梦晴;;也谈“言外之意”[A];2007年福建省辞书学会第18届年会论文提要集[C];2007年
6 余锡铭;刘向红;;英汉形合、意合翻译策略探究[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八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8年
7 刘云;;偏头痛中西医治疗的哲学思辨[A];2010中国医师协会中西医结合医师大会摘要集[C];2010年
8 刘建新;;顽固性便秘的哲学思辨[A];第十一次全国中西医结合大肠肛门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9 刘永富;;关于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几点反思[A];第五届马克思哲学论坛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态研究会议论文集(上)[C];2005年
10 王任直;;失败是成功之母[A];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学分会第九次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中国老龄协会 吴秋风;对老龄问题进行哲学思辨[N];中国老年报;2000年
2 刘建新;顽固性便秘的哲学思辨[N];健康报;2004年
3 刘明江;中国水电七局十年发展变迁的哲学思辨[N];经理日报;2006年
4 胡翌霖;略谈哲学普及[N];光明日报;2006年
5 吴弘毅;哲学,在生命中运动成长[N];光明日报;2006年
6 江西师范大学财政金融学院 陈运平;休闲的哲学思辨[N];光明日报;2009年
7 姚润皋;现实关怀与哲学思辨之间[N];光明日报;2007年
8 罗诗汉;北海加速发展战略的哲学思辨[N];经理日报;2005年
9 山东中医药大学 皋永利;指出自身不足就是“贬低中医”吗[N];中国中医药报;2007年
10 陈恒才邋吴娟;“小大人”现象令人忧?[N];中山日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张萌;汉语儿童反语理解的心理学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6年
2 吴秋明;集成管理理论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4年
3 方巍;环境价值论[D];复旦大学;2004年
4 赫广霖;戏曲与儒学[D];山东大学;2005年
5 张亘;马拉美作品中的“否定观”[D];武汉大学;2005年
6 王栋;戴维森意义理论之镜中的语言与实在[D];吉林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毛反骄;关联理论视角下的隐喻翻译[D];湖南师范大学;2009年
2 张颖;朱迪斯·莱特诗歌论[D];安徽大学;2007年
3 宋畅;语文教师提问性话语语用策略分析[D];吉林大学;2007年
4 薛俊义;大学生诚信教育的哲学思辨[D];苏州大学;2007年
5 周志高;当前我国教育研究规范性的理论探讨[D];广西师范大学;2007年
6 蔡伟林;8~12岁儿童和成人对反语的意义理解及情绪反应[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7 焦常红;赵本山小品中刻意曲解现象的顺应—关联性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2年
8 李佳;言语交际模式及策略研究[D];黑龙江大学;2006年
9 周泉;戏剧翻译中的预设处理[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7年
10 张伟;从人际功能视角阐释权势与等同[D];北华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62607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xuelw/16260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