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释文》异读成因考探
本文选题:《经典释文》 切入点:异读 出处:《辞书研究》2012年06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经典释文》异读产生的原因主要有:叶韵、讹误、方言、历史音变、假借、形态音变六种,但最主要的应该是上古汉语形态音变。
[Abstract]:The main reasons for different reading are: leaf rhyme, error, dialect, historical phonetic change, false loan, morphological phonetic change, but the main reason should be the morphological phonetic change in ancient Chinese.
【作者单位】: 华东政法大学人文学院;
【分类号】:H131.6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沈建民;试论异读——从《经典释文》音切看汉字的异读[J];语言研究;2002年03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王月婷;《经典释文》异读之音义规律探赜[D];浙江大学;2007年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黄易青;论上古侯宵幽的元音及侵冬谈的阴声——兼论冬部尾辅音的变化及其在上古音系中的地位演变[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6期
2 伍巍,蒋尊国;汉语方言中表示“拨出(饭菜)”的“减”[J];辞书研究;2005年03期
3 罗江文;谈两周金文合韵的性质──兼及上古“楚音”[J];楚雄师专学报;1999年04期
4 曹兆兰;金文中方言“[-”与雅言“母”的相因生义[J];方言;2002年02期
5 张维佳;关中方言果摄读音的分化及历史层次[J];方言;2002年03期
6 郭锡良;历史音韵学研究中的几个问题——驳梅祖麟在香港语言学会年会上的讲话[J];古汉语研究;2002年03期
7 黄笑山;《切韵》元音分韵的假设和音位化构拟[J];古汉语研究;2002年03期
8 简启贤;晋代音注中的鱼部[J];古汉语研究;2003年01期
9 赵小刚;《诗经·周颂》“来牟”解[J];古汉语研究;2003年01期
10 张金霞;颜师古的古音学[J];古汉语研究;2003年0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长书;《国语》词汇研究[D];山东大学;2005年
2 包萨仁;蒙古语族东乡语与汉语的接触研究[D];北京大学;2006年
3 胡萍;湘西南汉语方言语音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4 吴锤;《释名》声训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6年
5 杜季芳;《群经音辨》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6 范登脉;《黄帝内经素问》疑难字词校补[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7年
7 王彤伟;《三国志》同义词研究[D];复旦大学;2007年
8 朴元基;《水浒传》述补结构研究[D];复旦大学;2007年
9 王媛媛;汉语“儿化”研究[D];暨南大学;2007年
10 申红义;出土楚简与传世典籍异文研究[D];四川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红花;《广韵》方言词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2年
2 李英;原本《玉篇》与宋本《玉篇》反切比较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03年
3 曹洁;《王三》又音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04年
4 刘盛举;魏晋南北朝墓志铭用韵初探[D];西南师范大学;2004年
5 董冰华;《中原雅音》新考[D];吉林大学;2004年
6 郝晋阳;魏晋南北朝墓志中的假借字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5年
7 贝先明;浏阳境内湘语、赣语的语音比较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5年
8 王广勇;陆贾《新语》在儒家思想史上的地位初探[D];山东大学;2005年
9 史俊;《广韵》异读探讨[D];苏州大学;2005年
10 张亚蓉;《说文解字》谐声字的音韵关系及上古声母的讨论[D];苏州大学;2005年
【相似文献】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2条
1 刘桓;说《肥致碑》碑首文字的释读[N];中国文物报;2009年
2 周志锋;“蕊头”与“围巾”[N];宁波日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王怀中;《经典释文》陆氏音系之声类声母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9年
2 杜季芳;《群经音辨》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3 周晨萌;北京话轻声、儿化、清入字的变异研究[D];北京语言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妮;《经典释文》陆德明反切的类相关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4年
2 李晶;司马彪《庄子注》研究[D];四川大学;2004年
3 李秀芹;《经典释文》中的舌音初探[D];陕西师范大学;2001年
4 吴迪;《经典释文》同源词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9年
5 吴萍;东晋李轨音切研究[D];贵州大学;2006年
6 黄晓东;中古清入字在今北京话中的异读现象考察[D];北京语言文化大学;2001年
7 刘琴勇;《类篇》重音字声类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7年
8 崔洋;唐五代音释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2年
9 杨逸帆;《经典释文》如字、破读考论[D];南京大学;2011年
10 卜红艳;《经律异相》注音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162832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xuelw/16283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