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主义与符号异化——中国社会流行语的后现代价值取向
本文选题:社会流行语 切入点:后现代主义 出处:《学术论坛》2012年03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流行语是最能体现社会与时代焦点的语言。文章通过揭示"神马都是浮云"和"忐忑"等社会流行语背后的价值观点与文化特征,讨论了中国社会转型时期后现代主义的精神特征,呼吁寻找新的参照点重塑人们的思想意识。
[Abstract]:Catchwords are the most representative of the focus of the society and the times. This article reveals the value and cultural characteristics behind the social buzzwords such as "God and horse are floating clouds" and "perturbed and perturbed".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spiritual characteristics of postmodernism in the period of social transformation in China, and calls for a new reference point to rebuild people's ideological consciousness.
【作者单位】: 中南大学外国语学院;湖南师范大学新闻传媒学院;
【基金】: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后现代批判视域下的跨文化人格研究”(编号WLH53) 湖南省十二五教科规划课题“全球化背景下跨文化外语教学研究”(XJK011BGD037)
【分类号】:H136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衣俊卿;现代性的维度及其当代命运[J];中国社会科学;2004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韩德明;;反思性法制现代化初论[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2006年05期
2 陈晓毅;;城市外来少数民族文化适应的社会意义——以深圳“中国民俗文化村”员工为例[J];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05期
3 漆彦忠;;弥合:社会结构转型中的内生规则[J];甘肃社会科学;2006年02期
4 吴全华;;“适切性”抑或“出位之思”?——对后现代主义教育思想的中国语境的检视[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5 于伟;教育观的现代性危机与新路径初探[J];教育研究;2005年03期
6 刘尚明;马克思哲学的现代性立场及其效应[J];兰州学刊;2005年05期
7 汪习根,涂少彬;发展权的后现代法学解读[J];法制与社会发展;2005年06期
8 曾正滋;;解读公共治理:双重维度分析[J];上海行政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9 杨亮才;全球化境域中的当代中国社会发展[J];天府新论;2005年05期
10 韩德明;风险社会中的司法权能——司法改革的现代化向度[J];现代法学;2005年05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山小琪;现代性的制度之维[D];复旦大学;2005年
2 王永强;理性文明的追问[D];吉林大学;2006年
3 李殿森;论课程知识的社会建构[D];西南大学;2006年
4 李永成;经济法人本主义论[D];西南政法大学;2006年
5 衡孝庆;现代性视域中的城市伦理研究[D];苏州大学;2006年
6 赵庆杰;家庭与伦理[D];东南大学;2005年
7 杨长虹;实践批判的逻辑[D];吉林大学;2007年
8 韩德明;司法的现代性及其超越[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9 孙庆斌;勒维纳斯的他者问题研究[D];黑龙江大学;2007年
10 张耕;民间文学艺术的知识产权保护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贲利;承接与超越[D];黑龙江大学;2005年
2 江振峰;关于现代性在中国命运的哲学思考[D];大连海事大学;2006年
3 周力辉;西方“终结论”思潮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6年
4 孙波;我国城乡医疗社会保障公平问题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6年
5 谭月娥;学校招贴画的文化批判[D];西北师范大学;2006年
6 韩辰锴;对《启蒙辩证法》中工具理性批判思想的批判[D];河南大学;2006年
7 刘颖;现代新儒家(1949年前)对宗教信仰的拒斥与容纳[D];黑龙江大学;2006年
8 方敏;现代性批判与中国现代化[D];安徽师范大学;2006年
9 徐俊凯;现代性视野中的张爱玲与赵树理[D];广西师范大学;2006年
10 范兴云;异化、物化理论与现代性批判[D];首都师范大学;2007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张楚廷;课程与课程论研究发展的十大趋势[J];课程.教材.教法;2002年01期
2 方克立;;关于文化体用问题[J];社会科学战线;2006年04期
3 赵津晶;;当代大众传媒的后现代倾向[J];新闻前哨;2007年Z1期
4 衣俊卿;现代性的维度及其当代命运[J];中国社会科学;2004年04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伟;;火星文:争议中的生存[J];理论与创作;2011年04期
2 王寅;;认知语言学[J];中国外语;2011年04期
3 刘君红;;论跨文化语用学的后现代特征[J];语文学刊;2011年11期
4 陈立中;;从生态语言学的角度看“火星文”产生和流行的原因[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5 唐龙云;;后现代知识观视角下“知识”概念的语义辨析[J];教育探索;2011年06期
6 邓志勇;;伯克辞格理论的解构思想及其对修辞学的意义[J];外语学刊;2011年04期
7 王宁;;消解“单一的现代性”:重构中国的另类现代性[J];社会科学;2011年09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刘亚杰;;网络流行语“零度X”词族探微[A];黑龙江省语言学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5条
1 余中先;重译与合译中的利弊[N];人民日报;2004年
2 辽宁社科院 曲彦斌;网络语言的使用与规范[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5年
3 吴锡平;流行语解码[N];人民日报;2003年
4 谭学纯;历史与修辞相遇[N];光明日报;2005年
5 记者 徐川山;扎实推进中国的语用学研究[N];语言文字周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王娟;理论旅行:吸收与变异[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陈建伟;网络流行语研究[D];广西大学;2008年
2 赵金桂;周星驰电影中的无厘头语言的社会语言学研究[D];山西大学;2006年
3 李蔓;语言之为语言—人之为人[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4 邹婷;为了逼近人类写作行为的真实图景[D];四川师范大学;2006年
5 向华江;斯图亚特·霍尔与“文化研究”的符号学路径探析[D];江西师范大学;2009年
6 李小霞;意识形态与诗学对文学翻译选材的影响[D];中南大学;2007年
7 李红绿;互文性与广告翻译[D];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8 徐佳;现代流行语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63674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xuelw/16367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