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语言学论文 >

关于交替传译中译员记忆力和笔记记录特点的实验报告

发布时间:2018-03-20 01:22

  本文选题:交替传译 切入点:口译记忆力 出处:《南京师范大学》2013年硕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摘要】:本研究主要探讨交替传译中译员记忆力和笔记的关系,同时考察记忆力、笔记和口译质量的关系。实证研究以6名南京师范大学MTI专业研二的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现场录音、开放性访谈和观察受试者笔记手稿来收集数据。笔者在总结专家理论和经验的基础上先提出假设结论,即笔记脑记在量方面存在此消彼长关系,笔记的量过多和过少对脑记产生干扰作用。实验结果与预期不尽相同:第一,笔记辅助记忆提高了近三成的信息量,笔记对译员记忆力干扰表现在由于笔记质量问题造成的解码耗时过长,影响译员短期记忆和对随后内容的回忆。第二,个人记忆水平和笔记字符数没有显著的此消彼长的关系。第三,笔记字符数与口译质量没有明显的相关性,比之笔记,短期记忆对口译质量的影响更大。本论文在相关实证研究不足的情况下自行设计实验环节,研究结论对未来研究人员探讨交替传译中笔记与脑记之间的互动关系提供了真实可靠的数据;在促进口译教学、提高实际口译技能上起到积极作用。
[Abstract]:This study explor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interpreters' memory and note-taking in consecutive interpretation, as well a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memory, note-taking and interpretation quality. Open interview and observation of the subjects' note-taking manuscripts are used to collect data. On the basis of summing up the theory and experience of the experts, the author first puts forward the hypothetical conclusion that there is a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volume and the quantity of the note-taking. Too much and too little notes interfere with brain memory.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are not the same as expected: first, note-assisted memory increases the amount of information by nearly 30 percent. Notes interfere with the interpreter's memory because the decoding time is too long due to the quality of the note, which affects the interpreter's short-term memory and memory of the subsequent content. Second, There is no significant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level of personal memory and the number of note-taking characters. Third, there is no significant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number of note-taking characters and the quality of interpretation. Short-term memory has a greater impact on the quality of interpretation. The results provide reliable data for future researchers to explore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note-taking and memorization in consecutive interpretation, and play a positive role in promoting interpretation teaching and improving practical interpretation skills.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H059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英;论交替传译过程中的笔记记录[J];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2 张筠艇;;交替传译教学中的记忆训练[J];外国语言文学;2006年04期

3 皇甫姝瑜;;交替传译中的笔记分析[J];当代教育论坛(管理研究);2010年12期

4 王静;;浅谈交替传译笔记[J];海外英语;2011年02期

5 吕兆杰;;再论交替传译笔记的可行性[J];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6 易敏;;交替传译中“话语不和”及对策[J];群文天地;2011年24期

7 李惠岚;;交替传译中笔记的重要性[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2年09期

8 李婉璐;;交替传译中的笔记[J];科技信息;2013年06期

9 张新敏;;交替传译中的笔记技巧[J];科技视界;2014年05期

10 李雨霖;;浅谈交替传译中的笔记与脑记[J];青年文学家;2011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陈思佳;;交替传译笔记——理论与提高[A];首届海峡两岸外语教学与研究学术研讨会暨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1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胡竞;;交替传译笔记初探[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3 张姗姗;;交替传译中译员中立性[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3年年会暨海峡两岸翻译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3年

4 孙海燕;;英汉交替传译笔记中的精力分配模式初探——以口译专业研究生为例[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2年会论文集[C];2012年

5 吴中庆;;简论英语专业本科英汉交替传译的教与学[A];语言·翻译·翻译教学[C];2008年

6 邹yN;;从吉尔口译理解公式谈英汉交替传译中长难句的理解[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2年会论文集[C];2012年

7 吴玉美;;关于中国学生译员在英汉交替传译笔记中语言选择的实证研究[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八辑)[C];2011年

8 姚钰媛;;图式理论关照下的口译教材研究——以《实战口译》《交替传译》为例[A];中国翻译学学科建设高层论坛摘要[C];2013年

9 曹汀;;CS1之争:谁与争锋?——浅谈交替传译是否易于同声传译[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9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10 尚小奇;;从交替传译和同声传译对比研究浅析口译教学[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5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3条

1 于建坤;外语翻译证书考试主打能力牌[N];中国教育报;2007年

2 记者 韩晓玲邋通讯员 陈丽霞;武大口译队扩容 新增4个小语种[N];湖北日报;2008年

3 佳欣;英语翻译资格考试考什么?[N];市场报;200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胡凌鹊;交替传译中笔记的心理语言学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8年

2 虞文婷;交替传译中自我监控机制与自我修正模式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胡璇;英汉交替传译笔记的有效性[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2 张书田;交替传译中的精力分配问题[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2年

3 蔡悦;汉英交替传译中不流畅现象及其成因分析[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4年

4 柴振宇;2014年北京APEC工商领导人峰会习近平主席主旨演讲模拟交替传译实践报告[D];河北师范大学;2015年

5 贾敏;中非城市规划与建设交流会交替传译实践报告[D];河北大学;2015年

6 向群;关于译者在英汉交替传译训练中笔记语言的选择[D];内蒙古大学;2015年

7 刘柳君;交替传译和同声传译译文的文本特点[D];海南大学;2015年

8 尚莹;目的论视角下外交口译汉英交替传译策略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5年

9 封裕;英汉双语交替传译中隐喻的理解与表达[D];内蒙古大学;2015年

10 张洁;译前准备对交替传译质量的影响[D];宁夏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163688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xuelw/163688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102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