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语言学论文 >

许威汉先生语言学学术思想探略

发布时间:2018-03-20 01:29

  本文选题:许威汉 切入点:汉语词汇学 出处:《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4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许威汉治学严谨,文字、训诂、词汇、语法等靡所不通,注重教学与科研相结合,在汲取传统语文学精华的同时运用现代语言学观点对汉语词汇学作全局性的透视,从"训诂学要向词汇学发展"着眼探讨汉语词汇学,在汉语的特性、汉语词汇复音化的成因、汉语词汇的体系、"通假"的实质、汉字的发展演变、语法研究的平面和词的音义关系等方面皆有阐发和创获,为汉语词汇学和语言学的研究做出了卓越贡献。
[Abstract]:Xu Wei-han 's study of rigorous, literal, exegetical, lexical, grammatical, and so on is so impenetrable that he pays attention to the combination of teaching and scientific research, while drawing on the essenc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literature and using modern linguistic viewpoints to make a comprehensive perspective on Chinese lexicolog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Exegetics to lexicology development", this paper discusses Chinese lexicology,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hinese, the causes of Chinese lexical polyphoneticization, the system of Chinese vocabulary, the essence of "clearing false", and the development and evolution of Chinese characters. The plane of grammatical research and the phonetic and semantic relationship of words have made great contributions to the study of Chinese lexicology and linguistics.
【作者单位】: 上海师范大学古籍研究所;
【分类号】:H1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许威汉;论汉语词汇体系[J];古汉语研究;1989年04期

2 许威汉;“通假”质疑[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0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余足云;“是……的”句式的比较与系统分析[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3期

2 王葆华;同动式论略[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9年03期

3 薛凤生;;动补结构否定形式小议[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8期

4 户美娟;;浅析古今汉语异义词[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6期

5 董翠红;刘冬慧;;《论语》的焦点表达[J];安康学院学报;2008年03期

6 邱庆山;;现代汉语词汇体系研究综述[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10期

7 张卫东;论19世纪中外文化交往中的汉语教学[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4期

8 张颖;对复谓结构中“引陪式”的再认识[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S1期

9 唐作藩;;试谈王力先生的治学[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4期

10 康连星;;兼语式、致使结构和使、叫、让构块式[J];才智;2008年1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赵晓伟;韩群;;单用“X是X”的语义分析[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2 魏亮珍;;浅析《吕梁英雄传》中的“给”[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3 黄立;;日本留学生汉语转折复句的习得研究[A];第七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论文选[C];200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周傲生;《切韵》的音韵格局[D];浙江大学;2008年

2 皇甫素飞;现代汉语紧缩构式的多维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3 张德岁;谓词性主语与谓词性宾语不对称现象研究[D];安徽大学;2011年

4 曾海清;现代汉语同语式全方位研究[D];安徽大学;2011年

5 刘颖;汉语矛盾格的多维观照[D];安徽大学;2011年

6 邱闯仙;现代汉语插入语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7 元莲仙;汉韩语言对比研究及在对韩汉语教学中的应用[D];南开大学;2010年

8 吴为民;汉语性别词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9 任敏;现代汉语非受事动宾式双音复合词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1年

10 王俊;现代汉语离合词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金素娟;插入结构的功能分析[D];黑龙江大学;2011年

2 陈长虹;现代汉语“使”、“令”、“让”字句比较研究[D];苏州大学;2011年

3 涂舟;《汉语水平词汇与汉字等级大纲》甲、乙级词汇网络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4 李志华;“远宾续动”结构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5 苏艳飞;壮泰语带被动标记句对比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11年

6 杨明泽;几组汉语常用词的演变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11年

7 王华;五组常用词演变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11年

8 马丽;现代汉语外来词研究综述[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9 李伟;《搜神记》复音词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10 刁艳红;汉语句法语义歧义研究综述[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林虹;;语言与性别差异初探[J];文教资料;2011年18期

2 ;河北省语言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在石家庄市举行[J];中国语文;2011年04期

3 尹少君;邹长虹;;南非语言政策概述[J];文学界(理论版);2011年07期

4 张婷婷;;言语幽默的语用功能阐释[J];才智;2011年18期

5 辛宇杰;;浅评胡塞尔的语言现象学[J];才智;2011年18期

6 范允龙;;从“大一统幽默观”谈幽默分类[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07期

7 本刊记者;;商务印书馆举行“2011中青年语言学者沙龙”[J];语言科学;2011年02期

8 ;香港语言学学会粤语语言学杰出学生论文奖[J];语言研究;2011年02期

9 颜杨洋;;浅议思想的语言表达[J];青年文学家;2011年08期

10 郭飞飞;;浅谈“A里AB式”[J];语文学刊;2011年1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崔为;;逸韵余霞,斯人独秀——陈独秀《连语类编》及其他[A];中华中医药学会医古文分会成立30周年暨第二十次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1年

2 史有为;;此词类与彼词类——从高名凯先生词类理论谈词类[A];高名凯先生学术思想研讨会——纪念高名凯先生诞辰100周年论文集[C];2011年

3 肖娅曼;;汉语“词类”的非独立实存性与词类功能(摘要)——纪念高名凯先生诞辰100周年[A];高名凯先生学术思想研讨会——纪念高名凯先生诞辰100周年论文集[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宗守云 上海师范大学教授;为语言学鼓与呼[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2 张肖雯 编译;“自私的声音”:语言学中的达尔文主义[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3 冯志伟;数学是语言学现代化的重要工具[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4 尹洪波 北京外国语大学外国语言研究所;赋予语言学一级学科地位[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5 周诺;让语言学“热”起来[N];中国教育报;2004年

6 王玉红 华中师范大学语言与语言教育研究中心;“七老八十”成“语”的语言学理据[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7 记者 李瑞英;语言学大师罗常培学术成果被整理出10部文集[N];光明日报;2009年

8 苏宝荣;谈谈汉语词汇学研究的民族特征[N];光明日报;2002年

9 ;一个世纪后,地球上的语言将会减少一半[N];新华每日电讯;2006年

10 刘茜;《汉语方言地图集》填补语言学空白[N];中国文化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马晓红;陈望道对中国语法修辞研究的历史贡献[D];复旦大学;2005年

2 卡丽娜;乌汉语词汇对比研究[D];复旦大学;2008年

3 雒自清;语义块类型、构成及变换的分析与处理[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声学研究所);2004年

4 高海洋;北京话常用词社会分层研究[D];北京语言大学;2006年

5 张莹;译学观念的演进和冲突[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8年

6 王望妮;中美政府首脑记者招待会语言对比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8年

7 孙国俊;语言歧义及其消解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8年

8 张玉芳;演讲话语象征性互动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8年

9 田良臣;语文科口语课程的多维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10 吴平;文化模式与对外汉语词语教学[D];中央民族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郭艳红;翻译研究的新课题[D];太原理工大学;2005年

2 钱英娇;当代合同语言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09年

3 李俊勇;写作基本规律再认识[D];长春理工大学;2006年

4 赖阳;试论语用的基本原则[D];首都师范大学;2006年

5 程艳梅;贾公彦语言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4年

6 龚潇;[D];四川师范大学;2004年

7 周满伟;邢f:语言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4年

8 孙莉萍;[D];电子科技大学;2003年

9 徐萍;翻译中的词汇空缺[D];山东大学;2005年

10 冯欣;品牌命名问题的综合研究[D];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2007年



本文编号:163691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xuelw/163691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21b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