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语言学论文 >

中译外人力资本与国家文化软实力提升

发布时间:2018-03-25 04:36

  本文选题:中译外人力资本培养 切入点:文化软实力 出处:《学习与探索》2012年04期


【摘要】:在向世界准确展现现代化进程中的中国和中国文化时,高等教育担负着以人力资本为导向,为社会输送高水平的中译外翻译人才的重任。然而,长期以来高等院校对中译外人力资本的培养工作却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因而导致了当前中译外人才严重匮乏与队伍的"断层"状况,这直接影响到中国在文化上与国际社会的交流和沟通,影响了其文化软实力的提升。基于此,应加强中译外人力资本培养,建立良好的中译外生态环境,为使中国文化更大规模地走出去和提升中国的文化软实力奠定坚实的基础。
[Abstract]:In accurately showing the Chinese and Chinese culture in the process of modernization to the world, higher education is charged with the task of providing the society with a high level of Chinese-foreign translation talents, guided by human capital. For a long time,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have not paid enough attention to the training of human capital for translation, which has led to the serious shortage of talents and the "fault" of the team. This has directly affected China's cultural exchanges and communication with the international community, and affected the promotion of its cultural soft power. Based on this, it is necessary to strengthen the cultivation of human capital in and out of China and to establish a good ecological environment for Chinese and foreign translation. In order to make Chinese culture go out on a larger scale and promote the soft power of Chinese culture lay a solid foundation.
【作者单位】: 哈尔滨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
【分类号】:H059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王岳川;东方文化身份与中国立场[J];东南学术;2005年01期

2 胡德香;;对译入译出的文化思考[J];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3 潘文国;;中籍外译,此其时也——关于中译外问题的宏观思考[J];杭州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6期

4 唐述宗;何琼;;文化全球化背景下的“东学西渐”——寻求与西方文明的平等对话[J];中国科技翻译;2008年02期

5 陈强;郑贵兰;;从“中国年”到“孔子学院”——文化传播与国家形象的柔性塑造[J];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6 党金学;新世纪呼唤新型中译外翻译人才[J];外语教学;2002年03期

7 韦建桦;加强中译外工作是时代的要求——在全国中译外学术研讨会开幕式上的讲话(节选)[J];中国翻译;2000年06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莉红;连泰;;中国译者的文化身份与汉英翻译研究[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年02期

2 覃江华;;典籍英译者的文化意识与语篇意识的融合——以《论语》三种英译为例的讨论[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3 谢柯;;中译外在当代语境下的使命[J];重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4 陈静;;对孔子学院发展的几点思考[J];大家;2010年24期

5 朱利民;;“输出东方”视野下的比较诗学研究[J];当代文坛;2006年02期

6 魏耀川;;文化态势与影片翻译[J];电影评介;2008年16期

7 陈振东;;伽达默尔哲学诠释学对中国文学作品译出的启示[J];国外理论动态;2011年05期

8 洪丽;;试论跨文化交流中“文化自觉”的培养[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2011年09期

9 罗海澜;;功夫、熊猫与狄仁杰——西方作品“中国风”对中国文化的传播影响和启示[J];当代文坛;2012年02期

10 韩凤芝;;国际汉语传播的文化价值与社会影响[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3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耿强;文学译介与中国文学“走向世界”[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黄芳;跨语际文学实践中的多元文化认同[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3 权绘锦;转型与嬗变[D];武汉大学;2006年

4 王汝坤;人性与政治的原则[D];中共中央党校;2008年

5 宋敏;“非市场经济地位”与中国的外交策略[D];暨南大学;2008年

6 唐艳芳;赛珍珠《水浒传》翻译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7 冯智强;中国智慧的跨文化传播[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8 黄中习;典籍英译标准的整体论研究[D];苏州大学;2009年

9 吕黎;中国现代小说早期英译个案研究(1926-1952)[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10 付瑛瑛;“传神达意”[D];苏州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谢珊;《聊斋志异》六个英译本的历时性研究—描写译学的视角[D];上海交通大学;2011年

2 范静;应用文体常用体裁的汉英翻译[D];广西大学;2001年

3 刘守斌;我国新时期政论文体的翻译[D];四川大学;2003年

4 吴晓萍;论高中英语课程标准视野下的翻译与语言教学[D];福建师范大学;2003年

5 李新艳;归化还是异化?[D];郑州大学;2004年

6 张春芳;中国翻译教学初探[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4年

7 杜修丽;从传播学角度探中文报刊新词英译[D];武汉理工大学;2006年

8 杨莉红;戴乃迭的文化身份及其汉英翻译[D];湘潭大学;2007年

9 孙鹏程;孔子学院和国际语言推广机构的比较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10 童俊;微观触摸旅行中的后殖民批评:中国语境下后殖民批评五个关键词的译介研究[D];贵州大学;2008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谢柯;;中译外在当代语境下的使命[J];重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2 陈伟源,刘东平;回望:“中法文化年”带给我们什么?[J];对外大传播;2005年10期

3 王岳川;发现东方与中国文化输出[J];解放军艺术学院学报;2002年03期

4 高玉;“异化”与“归化”──论翻译文学对中国现代文学发生的影响及其限度[J];江汉论坛;2001年01期

5 胡敏文;;文学译文杂合与中国文化非边缘化[J];求索;2005年12期

6 乐黛云;全球化趋势下的文化多元化[J];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年01期

7 高永晨;文化全球化与跨文化交际研究[J];苏州大学学报;1999年04期

8 孙会军 ,郑庆珠;翻译与文化“杂合”[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3年04期

9 孔慧怡;谈中诗英译与翻译批评[J];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学院学报);1991年05期

10 刘乃京;文化外交——国家意志的柔性传播[J];新视野;2002年03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何琳 赵新宇;[N];中华读书报;2003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翠玉;;发达国家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经验与启示[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0年11期

2 毛颖;戴莉;;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的探析[J];林区教学;2011年07期

3 李冉;;对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几点思考[J];企业家天地下半月刊(理论版);2009年07期

4 赵社娜;李明轩;;文化软实力的四个层面内涵及其培育[J];理论前沿;2009年23期

5 徐秉鹏;;发展文化软实力可行性探微[J];消费导刊;2009年01期

6 魏恩政;张锦;;关于文化软实力的几点认识和思考[J];理论学刊;2009年03期

7 陈培涵;;文化软实力:理论思考与文化建设[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5期

8 张锰;;全球化与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J];大视野;2008年07期

9 张华;王树文;;齐齐哈尔市文化软实力要素分析[J];商业文化(上半月);2011年08期

10 孙西辉;吕虹;;文化软实力与加快我国文化软实力建设研究[J];理论学刊;2008年0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吴玲;王志章;;城市文化软实力构建中的政府行为研究[A];生态文明视角下的城乡规划——2008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08年

2 魏磊;;系统思维对文化软实力的整合价值[A];《思维科学与21世纪》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3 方宏亮;;文化话语权与汉英外宣翻译中原文差异性保留[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八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8年

4 赵静;;工业设计与创意产业[A];节能环保 和谐发展——2007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二)[C];2007年

5 丁俊之;;大学要为提高茶文化软实力而锐意进取[A];《中华茶祖神农文化论坛》论文集[C];2008年

6 张强;;以饮食文化输出作为东部农业“走出去"的战略性先导——入世与东部地区都市型农业应对方略[A];论提高农产品国际竞争力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7 翟少红;李然;;从“文化输出”的视域高瞻中国武术的输出立场与方略[A];第八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一)[C];2007年

8 ;奥运会品牌形象问题[A];中国企业家世纪论坛(奥运会品牌形象问题)论文集[C];2005年

9 韩晓东;金健秋;;试论网络时代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弘扬[A];第七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一)[C];2004年

10 任佳;;文化外交能否提升日本软实力——以“动漫外交”为例[A];中日关系史研究·2010年第4期(总第101期)[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筱琳;求伯君:当前是中国文化输出的最好时机[N];中国信息报;2009年

2 何军;求伯君:当前是中国文化输出的最好时机[N];证券日报;2009年

3 记者 毛晶慧;当前是中国文化输出的最好时机[N];中国经济时报;2009年

4 本报记者 第五燕燕;深圳已成为文化输出的生力军[N];深圳特区报;2009年

5 贾樟柯;价值观与文化输出[N];经济观察报;2010年

6 本报记者 李佳;守正创新与文化输出[N];中华读书报;2010年

7 徐冬玲;“拿来主义”与“文化输出”[N];广西日报;2004年

8 本报驻东京记者 严圣禾;从“酷·日本室”看日本的文化输出[N];光明日报;2011年

9 叶渡;演出业:江苏省的文化输出图谋[N];中国文化报;2004年

10 本报记者 石一宁;“文化输出”当思战略之“策”[N];文艺报;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李晓平;和谐社会的舆论环境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8年

2 郭梅君;创意产业发展与中国经济转型的互动研究[D];上海社会科学院;2011年

3 陈萍;文化软实力的经济学分析[D];吉林大学;2010年

4 郭继文;文化软实力的历史观阐释[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5 李鉴修;文化软实力与党的对外宣传工作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云涛;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理性反思[D];黑龙江大学;2009年

2 李耀明;中国文化软实力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

3 莫群;民办幼儿园文化软实力打造的个案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9年

4 梁丹;中国共产党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战略思想研究[D];湖南大学;2008年

5 谭丽华;文化软实力研究[D];中共湖南省委党校;2009年

6 白锰;法国文化软实力战略研究[D];外交学院;2009年

7 甘雪梅;论当前我国文化软实力的发展[D];四川师范大学;2009年

8 葛国新;武警部队基层警营文化软实力构建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8年

9 黄安;哲学视野下人的现代化问题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2009年

10 袁媛;徐悲鸿与20世纪上半期中外美术交流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66159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xuelw/166159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fc2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