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语言学论文 >

“相”“互”及“相V”“互V”句法功能论略

发布时间:2018-03-26 02:57

  本文选题: 切入点: 出处:《语言研究》2012年03期


【摘要】:;工具书里一般对"相"、"互"的解释都是"互相"、"交互"。"相"还表示一方对另一方的动作,"互"没有这种意义,这种区别古已有之。本文分三部分讨论"相"与"互"语义和句法功能的异同,包括"互"与"互相"、"交互"义的"相"句法功能的异同,"相"两种语义的交织以及二者与"互"句法功能的异同。
[Abstract]:In reference books, the interpretation of "each other" and "mutual" is "mutual" and "interaction." "phase" also means the action of one side to the other, and "mutual" has no such meaning.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semantic and syntactic functions of "phase" and "mutual" in three parts. It includes the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syntactic functions of "mutual" and "mutual", the syntactic functions of "mutual", the interweaving of "phase" and "mutual" and the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between them and the syntactic functions of "mutual".
【作者单位】: 南京师范大学国际文化教育学院;
【基金】:江苏省2011年度普通高校研究生科研创新计划(CXLX11_0845) 教育部社科基金项目(10YJA740101)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1BYY048) 江苏省优势学科建设项目 南京师范大学211工程三期重点学科建设项目;南京师范大学优秀教学团队建设项目
【分类号】:H146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昊;;网络热词“伤不起”的语义及其功能分析[J];青年作家(中外文艺版);2011年05期

2 邹秋珍;;战国出土与传世文献中的第三人称代词[J];平顶山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3 徐继明;缪建英;;传统语法与现代语法流派对词的研究比较[J];泸州教育学院学报;1998年04期

4 孔德琴;;《诗经》“伊”字用法研究[J];淮南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5 杨琳;;谈襄阳方言中的“搞”[J];语文学刊;2011年13期

6 向梅;;胡、黄、张三套《现代汉语》教材词类划分标准的比较[J];青年文学家;2011年11期

7 何海英;;简析“这么”的句法特征及语义特征[J];文教资料;2011年19期

8 周冬霞;黄婉梅;;《儒林外史》里的“最”[J];文教资料;2011年21期

9 徐燕;;论给力[J];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10 占升平;;网络流行用语浅析[J];时代文学(下半月);2011年0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徐艳华;李斌;;信息处理用名词细分类研究[A];第二届全国学生计算语言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2 徐存良;;析不定代词独立扩展成分的句法功能[A];中国首届“海峡两岸俄语教学与研究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3 徐艳华;陈小荷;李斌;陈钟;;面向自动句法分析的现代汉语“V+V”结构歧义研究[A];全国第八届计算语言学联合学术会议(JSCL-2005)论文集[C];2005年

4 张君;;对一类“A+N”短语特点考察[A];黑龙江省语言学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5 张亚军;;语用功能词及其词类归属问题[A];2006年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界学术大会论文集(下)[C];2006年

6 刘鸣洋;由丽萍;;汉语感知词语的语义角色标注规则初探[A];内容计算的研究与应用前沿——第九届全国计算语言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7 尚英;;VV与V一V式动词重叠的特征调查研究[A];2004年辞书与数字化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8 徐阳春;;关于“的”字的句法分类[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9 邢红兵;;现代汉语常用动词带宾语能力调查[A];语言计算与基于内容的文本处理——全国第七届计算语言学联合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3年

10 周美玲;;可换位的描摹性定语句和状语句的比较[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3条

1 执笔 江荻;人文社会科学前沿扫描[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8年

2 东北师范大学 彭爽;现代汉语旁指代词功能透视[N];社会科学报;2008年

3 刘慧英;口语语病的两个语法成因[N];语言文字周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尹洪波;否定词与副词共现的句法语义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8年

2 乔翔;汉英形修名结构对比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3 武振玉;两周金文词类研究(虚词篇)[D];吉林大学;2006年

4 徐艳华;现代汉语实词语法功能考察及词类体系重构[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5 许卫东;《高僧传》时间副词研究[D];山东大学;2006年

6 王晶;现代汉语实词句法功能的不对称研究[D];苏州大学;2008年

7 陈静;《史记》问句系统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8 王小穹;疑问代词语义范畴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9 张龙;现代汉语习用语法构式句法分析及演变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10 张占山;语义角色视角下的谓词同义词辨析[D];厦门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齐喜悦;基于语料库的名词短语类型及其句法功能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09年

2 杨丽;从《论语》、《孙膑兵法》看先秦汉语名词、动词、形容词句法功能的多样化和复杂化[D];陕西师范大学;2003年

3 张珍华;汉韩思考类动词及其对应关系[D];延边大学;2004年

4 杨皎;《诗经》叠音词及其句法功能研究[D];宁夏大学;2005年

5 曾伟娟;秦至汉初指示代词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7年

6 王贵;关于日语分裂句中焦点形式的考察[D];湖南大学;2005年

7 马予超;《世说新语》形容词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05年

8 崔慧仙;朝汉拟声词对比研究[D];延边大学;2005年

9 杨玲玲;中日拟声词拟态词对照[D];山东师范大学;2007年

10 肖利兰;儿童比喻句研究[D];暨南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66602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xuelw/166602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786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