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啊地”实是“流了的”
本文选题:A流了的 切入点:跨层结构 出处:《语言研究》2012年04期
【摘要】:"A流了的"并非太原方言特有的语言现象,而是一个存在于多地方言中的跨层结构。该结构的语音发生了变异,"流"经过了由具体到抽象的语法化过程。
[Abstract]:"A flow" is not a unique language phenomenon in Taiyuan dialect, but a cross-layer structure existing in multi-dialect. The pronunciation of this structure has changed, and "flow" has gone through the process of grammaticalization from concrete to abstract.
【作者单位】: 武汉大学文学院;
【分类号】:H146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熊一民;;武汉方言的长音结构[J];长江学术;2007年04期
2 潘攀;黄陂话几种生动式形容词[J];江汉大学学报;2001年05期
3 王文卿;;太原话状态形容词后缀“油啊地”、“啊地”[J];语言研究;2012年0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龚娜;湘方言程度范畴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邱闯仙;山西平遥方言的时体系统初探[D];天津师范大学;2006年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刘芳;;潞城方言的完成体[J];黄河科技大学学报;2012年01期
2 熊一民;;武汉方言的长音结构[J];汉语学报;2008年01期
3 王彩豫;;湖北方言AAB式词语探索[J];华中人文论丛;2010年01期
4 曹波;;长沙方言味觉词“辣”探析[J];语文学刊;2012年09期
5 苗丽;;陕西定边话的体范畴[J];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2012年1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杨俊芳;汉语方言形容词重叠研究[D];复旦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宋凤龄;湖南沅江方言的程度表示法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2 王婵;天镇方言动态助词及其相关成分研究[D];浙江财经学院;2012年
3 熊一民;武汉方言的长音结构[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4 陆侠;蒙城县(立仓镇)方言形容词生动形式研究[D];湘潭大学;2009年
5 熊顺喜;新洲方言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强;说“很+不V”[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年01期
2 张德新;;汉阴方言语法研究[J];安康师专学报;2006年01期
3 于永敏;;罗庄方言形容词的程度表示[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7年05期
4 侯瑞芬;“动(形)+死+……”的结构语义分析[J];北京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5 石锓;近代汉语中几个特殊的时体助词[J];丝路学刊;1995年03期
6 肖亚丽;;黔东南方言的程度表示法[J];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3期
7 易亚新;常德方言表程度加深的形式和手段[J];湖南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8 熊赛男;龙理鹏;;沅江话的形容词重叠式研究[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2期
9 黎良军;假无理词例说──《/A里AB/新论》续补[J];辞书研究;1999年04期
10 孙叶林;邵东方言的“连”字研究[J];湘南学院学报;2004年03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李善熙;汉语“主观量”的表达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3年
2 吴立红;现代汉语程度副词组合研究[D];暨南大学;2006年
3 彭春芳;湖南涟源杨家滩话重叠式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7年
4 马彪;汉语状态词缀及其类型学特征[D];中央民族大学;2007年
5 盛银花;安陆方言语法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6 陈淑梅;鄂东方言的量范畴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7 尹洪波;否定词与副词共现的句法语义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8年
8 杨俊芳;汉语方言形容词重叠研究[D];复旦大学;2008年
9 蔡丽;程度范畴及其在补语系统中的句法实现[D];暨南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罗耀华;汉语“连”字句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2年
2 周丽萍;程度副词对VP的选择性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3年
3 刘新征;涟源方言的部分副词[D];湖南师范大学;2003年
4 武玉芳;现代汉语形容词的量性特征[D];山西大学;2003年
5 李琳;论现代汉语的程度范畴[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6 朴银周;程度范畴的韩汉对比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7 何宁;长沙方言副词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5年
8 全丹丹;程度副词与否定副词连用的多角度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5年
9 蒋协众;邵阳马草话的状态形容词[D];延边大学;2005年
10 伍莹;祁阳方言语气副词“连”及其相关结构的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吕朋林;音变论[J];海南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2 郑卫建;;福清方言的语流音变[J];福建师大福清分校学报;2007年04期
3 余国良;英汉语音简略比较[J];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1998年01期
4 杨屏;;英语语音变体在教学中的合理应用——从音素音位变体及语流音变角度分析[J];凯里学院学报;2007年04期
5 刘恩祥;;英汉语流音变对比分析[J];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6 汪承萍;六安师专九七级英语实验班语音教学探讨[J];皖西学院学报;1999年04期
7 项湍舟;;英语语流音变中的同化[J];宁德师专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8 石兰;张建颖;;英语语流音变与听力理解[J];上饶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9 章红梅;韩剑南;;简阳河西话常用词语的音变问题[J];南昌航空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10 白心敏;;英语语音教学中不可忽视的弱读现象[J];河北北方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蔡红录;周静;;语文教学中儿化的应用及现状浅思[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2 付莉;;浅谈北京话音系的感知分析[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二辑)[C];2008年
3 魏华武;蔡莲红;;汉语普通话全音语句合成系统及其语音编码方法[A];第二届全国人机语音通讯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2年
4 于洪志;李永宏;索南楞次;仁青多杰;李毛吉;;安多藏语单音节声学参数数据库研究探讨[A];民族语言文字信息技术研究——第十一届全国民族语言文字信息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5 胡红彦;哈斯其木格;呼和;;蒙古语边音/l/实验研究[A];第九届中国语音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6 朱春跃;;北京话的语音脱落[A];新世纪的现代语音学——第五届全国现代语音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1年
7 董秀芳;;句法构式与词汇化[A];科学发展:文化软实力与民族复兴——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论文集(上卷)[C];2009年
8 陈肖霞;郑方;李净;李爱军;殷治纲;;基于标注的上海口音普通话语音变化分析[A];第七届全国人机语音通讯学术会议(NCMMSC7)论文集[C];2003年
9 杨雅婷;马博;王磊;吐尔洪·吾司曼;李晓;;维吾尔语语音识别中发音变异现象[A];第十一届全国人机语音通讯学术会议论文集(二)[C];2011年
10 杨雅婷;马博;王磊;吐尔洪·吾司曼;李晓;;维吾尔语语音识别中发音变异现象[A];第十一届全国人机语音通讯学术会议论文集(一)[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2条
1 何广见;浅谈歌词发音夸张[N];语言文字周报;2010年
2 泰州师专 何广见;如何评判以“W”为开头音节的字词发音[N];语言文字周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王彦;梁山方言音变研究[D];山东大学;2005年
2 艾红娟;山东长山方言语音研究[D];浙江大学;2008年
3 衣玉敏;上海手语的语音调查报告[D];复旦大学;2008年
4 戴光宇;三家子满语辅音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慧博;欧美留学生汉语语流音变习得现象调查报告[D];黑龙江大学;2011年
2 张呈柱;东明方言语音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3年
3 郭建华;晋语文水(保先庄村)话语音研究[D];河北大学;2006年
4 熊一民;武汉方言的长音结构[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5 王海清;无棣县方言语音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2年
6 陈凌;湖口方言语音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7 周恒艳;语言之美[D];贵州师范大学;2008年
8 陈艳林;石城(屏山)方言的语流音变[D];南昌大学;2007年
9 于永敏;韩城方言语音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8年
10 史艳锋;孟州(南庄镇)方言语音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66623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xuelw/16662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