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语言学论文 >

东南亚华人社区闽南方言的唇齿清擦音f声母

发布时间:2018-03-26 12:34

  本文选题:东南亚 切入点:闽南话 出处:《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5期


【摘要】:通过对泰国、柬埔寨、越南、老挝、缅甸,马来半岛和马来群岛的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度尼西亚、菲律宾、文莱等11个闽南方言华人社区的方言进行了调查,揭示了唇齿清擦音声母的分布现状,并与国内闽南方言进行了比较,探讨闽南方言F声母的发展变化。
[Abstract]:By investigating the dialects of 11 Chinese communities in Minnan dialects, including Thailand, Cambodia, Vietnam, Laos, Myanmar, Malaysia, Malaysia, Singapore, Indonesia, the Philippines, Brunei, etc., This paper reveals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the distribution of phonetic initials in lip teeth, compares them with those in Minnan dialect, and probes into the development and changes of F consonants in Minnan dialect.
【作者单位】: 暨南大学汉语方言研究中心;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东南亚华人社区汉语方言比较研究》(批准号:07BYY017)
【分类号】:H177.2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孙锐欣;廿八都话的中塞调的实验研究[J];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2005年01期

2 杨文全,刘静;试论黑山方言“很”类程度副词的用法[J];西华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4期

3 马重奇;中国大陆闽南方言韵书比较研究[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2期

4 徐红梅;皖北方言词汇与普通话词汇差异初探[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科版);2004年04期

5 徐红梅;;皖北涡阳话形容词程度的表达方式[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科版);2006年02期

6 谢留文;汉语南方方言几个常用词的来历[J];方言;2000年04期

7 詹伯慧;二十年来汉语方言研究述评[J];方言;2000年04期

8 詹伯慧;方言分区问题再认识[J];方言;2002年04期

9 李星辉;湖南永州岚角山土话音系[J];方言;2003年01期

10 陈瑶;汉语方言里的方位词“头”[J];方言;2003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曹廷玉;赣方言特征词研究[D];暨南大学;2001年

2 胡士云;汉语亲属称谓研究[D];暨南大学;2001年

3 谢建猷;广西平话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4 崔淑慧;山西北区方言语音研究[D];暨南大学;2004年

5 王进安;《韵学集成》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5年

6 马彪;汉语状态词缀及其类型学特征[D];中央民族大学;2007年

7 王媛媛;汉语“儿化”研究[D];暨南大学;2007年

8 田春来;《祖堂集》介词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7年

9 孙强;现代汉语多音字研究[D];四川大学;2007年

10 陈淑梅;鄂东方言的量范畴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解海江;汉语方言义位比较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0年

2 周建国;唐洋方言研究[D];苏州大学;2001年

3 田义贵;川渝方言影视剧发展论[D];西南师范大学;2001年

4 王衍军;泗水方言语音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1年

5 李虹;富平方言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3年

6 刘红花;《广韵》方言词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2年

7 雷红波;上海青年工作移民的语码选择[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8 杨银梅;陕西铜川方言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4年

9 谢毅;安化县与溆浦县毗邻地带的方言分界[D];湖南师范大学;2004年

10 刘伟民;衡阳、邵东两县交界地区的过渡型方言[D];湖南师范大学;2004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9条

1 温端政;浙南闽语的语音特点[J];方言;1995年03期

2 张振兴;闽语及其周边方言[J];方言;2000年01期

3 陈晓锦;广东粤语的鼻音韵尾和入声韵尾[J];方言;2001年02期

4 甘于恩,周洪涛;典型特点与变异特点——域内闽语与周边闽语之语音比较[J];暨南学报(人文科学与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5 张耀光,孙惠,彭湃;洞头列岛方言的分布与形成条件分析——兼谈玉环岛方言特征[J];人文地理;2003年06期

6 林伦伦;;广东闽方言的分布及语音特征[J];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2年02期

7 林伦伦,林春雨,许泽敏;南澳岛闽方言语音记略[J];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8 庄初升;论闽南方言岛[J];韶关学院学报;2001年11期

9 秋谷裕幸;吴语处衢方言中的闽语词──兼论处衢方言在闽语词汇史研究中的作用[J];语言研究;2000年03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刘新中;海南闽语的语音研究[D];暨南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郑芸;粤北的一个闽南方言岛——韶关市仁化县长沙背话[D];北京语言大学;2004年

2 张燕芬;广西平乐的闽方言岛[D];广西大学;2006年

3 吴芳;粤东闽语与福建闽南方言文白异读比较研究[D];暨南大学;2006年

4 罗超;龙岩方言语音比较研究[D];汕头大学;2007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阮咏梅;;浙江温岭的一个闽南方言岛——箬山话[J];方言;2011年03期

2 陈振艳;;对外汉语教师的着装对教学的影响调查[J];赤峰学院学报(科学教育版);2011年08期

3 蔡国妹;;融合与叠置:莆仙方言词汇的过渡性特征再论[J];泉州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4 姜藜藜;;小议瑞典汉语教学与学习情况[J];剑南文学(经典教苑);2011年06期

5 步连增;;南方汉语中量词定指现象来源初探——以桂南平话为例[J];语言研究;2011年03期

6 李云兵;;20世纪以来的苗瑶语调查[J];民族翻译;2011年01期

7 滕欣怡;;“给力”一词初探[J];语文学刊;2011年12期

8 朱瑞;;浅谈网络新词语“给力”[J];北方文学(下半月);2011年06期

9 康月惠;;探析闽南方言文化的保护[J];福建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年03期

10 李贤军;;关于华文教育特殊性的若干问题[J];毕节学院学报;2011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嘉星;;新、马、泰闽南方言文献知见录[A];福建省语言学会2002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2年

2 林华东;;从闽南话复合词“同素异序”现象论汉语的类型学特征[A];福建省语言学会2002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2年

3 郭锦桴;;闽南人外迁及其方言文化的流播[A];论闽南文化:第三届闽南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C];2005年

4 欧阳国泰;;东南亚短期教材特点浅析[A];福建省“对外汉语教材建设问题”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5 陈水龙;;传承吟诵技巧 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我是怎样走上吟诵之路的[A];吟诵经典、爱我中华——中华吟诵周论文集[C];2009年

6 黄英湖;;从民间俚语看闽南民风及其对经济社会的影响[A];论闽南文化:第三届闽南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C];2005年

7 林华东;徐贺君;;闽南地区双言现象与语言生活和谐问题——以泉州市区市民语言使用状况为例[A];福建省辞书学会第五届会员代表大会暨第十九届年会论文集[C];2009年

8 朱双一;;闽南方言在台湾文学中的应用[A];论闽南文化:第三届闽南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C];2005年

9 林华东;;从闽南话复合词“同素异序”现象论汉语的类型学特征[A];闽南文化研究——第二届闽南文化研讨会论文集(上)[C];2003年

10 张嘉星;;西洋传教士闽南方言研究述略[A];论闽南文化:第三届闽南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林世雄;中央台闽南话节目《祖地乡音》昨开播[N];福建日报;2008年

2 本报记者  宋智明;方言专家细说闽南话的“前世今生”[N];厦门日报;2006年

3 记者 佘峥;推广普通话不会“挤走”闽南话[N];厦门日报;2005年

4 本报记者 吴明晖 姚兆羽 实习生 黄晓芳;陈正统与《闽南话漳腔辞典》[N];闽南日报;2007年

5 记者 陈梦婕;《闽南话漳州腔辞典》编订完毕[N];福建日报;2006年

6 韩士奇;闽南话 古中原活化石[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0年

7 本报记者 姚兆羽;拯救古汉语“活化石”[N];闽南日报;2006年

8 佘峥;厦门着手推出闽南语“范本”[N];厦门日报;2007年

9 张振兴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研究员);学术价值与现实意义[N];中华读书报;2007年

10 陈正统;《闽南话漳腔辞典》对文化遗产记忆保护的尝试[N];闽南日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曾德万;龙岩闽南方言音系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2年

2 戴黎刚;闽语的历史层次及其演变[D];复旦大学;2005年

3 林颂育;论汉语方言的文白异读[D];福建师范大学;2011年

4 陈云龙;粤西闽语音变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廖新玲;闽南话否定词研究[D];厦门大学;2001年

2 陈恒汉;从词汇互借看英语与闽南话的语言接触[D];福建师范大学;2002年

3 尉万传;东南亚华裔留学生汉字偏误综合考察[D];暨南大学;2004年

4 蔡晓丽;日韩和东南亚留学生习得汉语拒绝言语行为的调查研究[D];暨南大学;2006年

5 冯丰钜;汉泰语音义近似词的分析比较[D];厦门大学;2008年

6 冯丰钜(Mr. Udom Tongcumpdung);汉泰语音义近似词的分析比较[D];厦门大学;2008年

7 黄淑芬;漳州方言连词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8年

8 林天送;泉州方言语法四百年的演变[D];厦门大学;2006年

9 曾蓉蓉;浙南洞头闽南方言语音研究[D];暨南大学;2008年

10 陈思梅;广东海丰“占米话”之语音、词汇比较研究[D];汕头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166792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xuelw/166792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74d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