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调意义的疆域——汉语普通话单音名词声调理据研究
本文选题:汉语普通话 切入点:声调 出处:《齐鲁学刊》2014年01期
【摘要】:词语的声调不仅是区别意义的手段,而是与词语所表达的意义有关。声调的高低、长短、发声力度的强弱都与词语所指事物的形状、形态、质地、程度等方面有着密切的联系,这使得意义在声调中的分布一定呈现互补性。声调在本质上并不是简单的别义标记,而是汉语使用者在语言的创造与使用过程中,结合自己的语言实际,利用声调自身特征以及声调对于词语语音及发音过程的影响,以实现最大限度的模拟自然事物特征的努力的结果。
[Abstract]:The tone of words is not only a means to distinguish meaning, but also related to the meaning expressed by words.The level, length and intensity of tone are closely related to the shape, form, texture and degree of the words, which make the distribution of meaning in tone must be complementary.In essence, tone is not a simple semantic marker, but in the process of language creation and use, Chinese users make use of their own characteristics of tone and the influence of tone on the pronunciation and pronunciation process of words and phrases, in the process of language creation and use, combined with their own language practice, and the influence of tone on the pronunciation and pronunciation process of words and phrases.The result of an effort to maximize the simulation of the characteristics of natural things.
【作者单位】: 复旦大学外国语言文学学院;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英汉词汇对比研究:认知语义视角”(11BYY114) 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项目“词汇语义的认知语言学研究”(09YJA740070)
【分类号】:H116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8条
1 刘丹青;陈玉洁;;汉语指示词语音象似性的跨方言考察(上)[J];当代语言学;2008年04期
2 刘丹青;陈玉洁;;汉语指示词语音象似性的跨方言考查(下)[J];当代语言学;2009年01期
3 孙玉文;上古汉语四声别义例证[J];古汉语研究;1993年01期
4 应学凤;;指示代词语音象似性的跨语言考察[J];汉语学报;2010年03期
5 张立昌;;汉语普通话单音动词声调理据研究[J];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6 吴宗济;赵元任先生在汉语声调研究上的贡献[J];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年03期
7 朱文俊;;声音的象征意念[J];世界汉语教学;1996年01期
8 应学凤;;现代汉语单音节反义词音义象似性考察[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9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许诺;;婴儿如何从成人语言输入中识别普通话声调类别[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1年02期
2 徐晶凝;汉语语气表达方式及语气系统的归纳[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3期
3 何丽静,王阳;论对外汉语语言教学中“声调”的纠偏[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2000年02期
4 魏小红;;上声教学初探[J];北方文学(下半月);2011年11期
5 彭宣维;音系组织的语篇特征[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年04期
6 李永新;;方言接触中的调值问题——以湘南双方言为例[J];武陵学刊;2010年04期
7 李晶;;英汉歧义对比初探[J];成功(教育);2011年05期
8 熊一民;;武汉方言的长音结构[J];长江学术;2007年04期
9 肖建刚;曾春蓉;;汉语声调的时长与汉语声调曲拱、音高的相关性讨论[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10 肖建刚;曾春蓉;;汉语声调的时长与汉语声调曲拱、音高的相关性讨论[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毛世桢;曾玉萍;沈倍蕾;;普通话语调研究综述[A];第二届全国普通话水平测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2 白云;;方言区人普通话声调的学习——以广西桂北平话区人为例[A];第三届全国普通话水平测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3 冯琳;;赵元任与中西文化交流——以语言学为中心[A];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青年学术论坛2004年卷[C];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凤杰;汉英对比韵律系学中的若干问题[D];南开大学;2010年
2 洪梅;中古入声韵在明清韵书中的演变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3 吴媛;陕西关中西府方言语音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4 乌吉斯古冷;蒙古语标准音朗读语句语调的起伏度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1年
5 孙越川;四川西南官话语音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6 高峰;晋语志延片语音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7 李劲荣;现代汉语状态形容词的认知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4年
8 王飞华;汉英语气系统对比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9 赵微;指令行为与汉语祈使句研究[D];复旦大学;2005年
10 吴剑锋;言语行为与现代汉语句类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万正辉;委婉语的三维视角研究[D];南昌航空大学;2010年
2 冯涛;赵元任汉语国际教育思想与实践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3 种海萍;赵元任与美国汉语教学[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4 崔丽丽;人工耳蜗植入儿童的声调识别及发声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5 张颖;浅谈亚裔儿童汉语声调的习得[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6 程潇;中高级俄罗斯留学生习得汉语声调的实验研究[D];杭州师范大学;2011年
7 胡小英;美国留学生汉语单字调习得的实验研究[D];杭州师范大学;2011年
8 李海波;土库曼斯坦留学生汉语单字调习得的实验研究[D];杭州师范大学;2011年
9 张阳;清东陵北京话方言岛语音调查[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10 朱寒芬;南昌市内餐馆名称的语言学分析[D];江西师范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储泽祥,邓云华;指示代词的类型和共性[J];当代语言学;2003年04期
2 刘丹青;陈玉洁;;汉语指示词语音象似性的跨方言考察(上)[J];当代语言学;2008年04期
3 刘丹青;陈玉洁;;汉语指示词语音象似性的跨方言考查(下)[J];当代语言学;2009年01期
4 甄尚灵;;四川方言代词初探——为第十五届国际汉藏语言学会议而作[J];方言;1983年01期
5 曾毅平;石城(龙岗)方言的指代形式[J];方言;2001年03期
6 孙立新;关中方言代词概要[J];方言;2002年03期
7 刘丹青,刘海燕;崇明方言的指示词——繁复的系统及其背后的语言共性[J];方言;2005年02期
8 孙玉文;上古汉语四声别义例证[J];古汉语研究;1993年01期
9 孙玉文;从上古同源词看上古汉语四声别义[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4年06期
10 应学凤;张丽萍;;指示代词的语音象似性评述[J];汉语学习;2008年03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黎明清;;越南学生对汉语普通话声调的认知[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11期
2 鲁苓;语言符号:任意性还是象似性——“语言符号象似说”的几个问题[J];山东外语教学;2001年02期
3 刘世英;汉语兼语结构的象似性探讨[J];渝西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4期
4 陈红;论语言符号的任意性[J];渭南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S2期
5 顾嘉祖,王静;语言既是任意的 又是非任意的——试论语言符号任意性与象似性的互补关系[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4年06期
6 高璐;李应兴;于洪志;;临夏州中心地区方言与普通话的比较研究[J];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5期
7 郭莉;拟声词符号的象似性和任意性[J];桂林市教育学院学报;2001年02期
8 范金武;;汉语辅音实验研究述评[J];文教资料;2007年34期
9 杜芳;;从语音对比谈对阿拉伯语学生的汉语语音教学[J];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2010年11期
10 李越;;语音层面的象似性[J];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2007年0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陈默;王建勤;;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声调认知发展的计算机模拟研究[A];第九届中国语音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2 李俭;郑玉玲;;汉语普通话动态腭位的数据缩减方法[A];第六届全国现代语音学学术会议论文集(上)[C];2003年
3 陈默;;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声调认知发展模拟[A];第十一届全国人机语音通讯学术会议论文集(二)[C];2011年
4 陈默;;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声调认知发展模拟研究[A];第十一届全国人机语音通讯学术会议论文集(一)[C];2011年
5 哈妮克孜·伊拉洪;帕力旦·赛力提尼牙孜;那斯尔江·吐尔逊;吾守尔·斯拉木;;维吾尔人说汉语普通话发音特点的声学分析[A];第十一届全国人机语音通讯学术会议论文集(一)[C];2011年
6 白纯;;英汉语超切分特征对比研究[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7 徐畅;;从认知视角看皮尔士符号学理论[A];全国语言与符号学研究会第五届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2年
8 罗家全;;揭开《字母汉文方案》的神秘面纱[A];中国当代教育理论文献——第四届中国教育家大会成果汇编(下)[C];2007年
9 罗家全;;揭开《字母汉文方案》和“理想语文”的神秘面纱[A];第四届中国杰出管理者年会论文集[C];2008年
10 文旭;;隐喻的符号学解读[A];全国语言与符号学研究会第五届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吴铮;列为必修课,汉语普通话将成英国“明日语言”?[N];新华每日电讯;2007年
2 沈锡伦;汉语音节的特点[N];语言文字周报;2007年
3 梁业倩;希腊推出汉语普通话广播节目[N];人民日报;2007年
4 钱乃荣;请让方言继续存在[N];语言文字周报;2005年
5 沈锡伦;普通话语音组合关系的发展[N];语言文字周报;2006年
6 本报记者 张金江;西班牙:学中文热情让人感动[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7年
7 王力;重视和发展边疆的双语教学[N];南方周末;2007年
8 广西田东民师 黄华新;普通话培训中运用有控制的逆腹式呼吸方式训练声调是最有效的方法[N];语言文字周报;2007年
9 金寅;现代汉语中辅音能否自成音节及其他[N];语言文字周报;2006年
10 朗锦华;普通话水平测试中多音节词语朗读项应该注意的问题[N];语言文字周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高云峰;声调感知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4年
2 刘雪春;现代汉语等同范畴的语义认知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3 史宝辉;汉语普通话词重音的音系学研究[D];北京语言大学;2004年
4 林晓恒;魏晋至唐基本方位词语义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5 王丽娟;从名词、动词看现代汉语普通话双音节的形态功能[D];北京语言大学;2009年
6 张燕来;兰银官话语音研究[D];北京语言文化大学;2003年
7 李善熙;汉语“主观量”的表达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3年
8 王新华;唐五代敦煌语音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9 余泽超;英汉叙述语篇中句内下指现象的认知功能阐释[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8年
10 殷治纲;汉语普通话朗读语篇节奏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夏红玉;广告语言中的象似性[D];中国石油大学;2011年
2 何立均;符号学视野下的汉字象似性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3 高伟;从英法汉基本句式看象似性理据[D];黑龙江大学;2010年
4 袁微;象似性视角下意象主义诗歌的文体学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2011年
5 罗阳;词汇符号中的象似性和任意性纵览[D];四川大学;2003年
6 王静;论语言符号任意性与象似性的互补关系[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7 王雅刚;基于对布朗与列文森礼貌原则批判上的象似性解决方案[D];湖南大学;2003年
8 刘世英;词序象似性的认知语言学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3年
9 郭晓丹;汉语祈使句语调初探[D];天津师范大学;2007年
10 谭秋瑜;视觉反馈对外国留学生单声调习得影响的实验研究[D];北京语言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170240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xuelw/17024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