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认知语义差异的双宾及与格结构研究
本文选题:双宾结构 切入点:与格结构 出处:《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2期
【摘要】:传统的转换生成语法认为,双宾和与格结构存在相互转换关系。这种相互转换的研究思路,在理论和操作上都存在缺陷。进入双宾和与格结构的主动词包含复合语义和两种意象图示。一种语义或意象图示的受抑制,是导致两结构在结构推导上存在差异的重要原因。这种差异也能在句法层面求得解释并形成句式语义的差异。另外,传统生成语法对于两结构的描写不能反映这种认知语义差异,以VP-shell结构来描写与格结构而以层级化的V结构来描写双宾结构,能够很好地体现两者的语义差异。
[Abstract]:The traditional generative grammar that double object and dative structure conversion. This conversion research ideas, in theory and operation are flawed. Entering into the active word double object and dative construction contains complex semantics and two kinds of image schema. A semantic or image schema is suppressed, resulting in two there is an important reason for differences in the structure of the structure is derived. This difference in difference can also be explained at the syntactic level and semantic form. In addition, the traditional generative grammar for the two structure description can not reflect the differences in cognitive semantics, VP-shell structure and V structure to describe the lattice structure to the hierarchical description of double object structure can well reflect the semantic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two.
【作者单位】: 南京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基金】:南京师范大学青年人才科研培育项目(0909035) 江苏省研究生培养创新工程项目(1007211) 江苏省优势学科资助项目(20110101)
【分类号】:H0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志国;;新疆方言“V给”结构的来源和词汇化[J];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2011年08期
2 陈香;白荃;;“V+他+数量+(……)”与双宾结构的关系[J];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2009年06期
3 樊竞京;刘红伟;;构式语法下的汉英双宾结构的类型和空间认知[J];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2011年05期
4 程琪龙;双宾结构及其相关概念网络[J];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2004年03期
5 邢莉娟;王聿良;;英汉双宾结构的认知对比[J];江苏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年06期
6 张平;论现代汉语的双宾结构“V了NP一N”[J];株洲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年04期
7 郭彭冰;王爱香;;兼有给予义和取得义的双宾结构[J];大众文艺;2010年02期
8 尹海良;;双宾句型研究的新创获——读《现代汉语双宾构造研究》[J];山东行政学院.山东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年S2期
9 杨雪雁;于善志;;英汉双宾结构的对比与翻译[J];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2011年05期
10 邝永辉;;“为之名”双宾结构在先秦典籍中的发展[J];广东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记者宋晖 通讯员姚占龙;语言研究亟待理论更新和方法创新[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时兵;古汉语双宾结构研究[D];安徽大学;2002年
2 韩丹;认知视角下的双宾句式生成研究[D];复旦大学;2008年
3 刘海平;《史记》语序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4 张建;现代汉语双宾句的典型性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5 郑继娥;殷墟甲骨卜辞祭祀动词的语法结构及其语义结构[D];四川大学;2004年
6 潘玉坤;西周金文语序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金;现代汉语与格/双宾结构习得的个案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10年
2 王红;汉语普通话中“给”字句的句法研究[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8年
3 阳健;汉语双宾结构的句式语法观[D];湖南大学;2003年
4 王立德;现代汉语双宾结构的最简句法分析[D];湘潭大学;2008年
5 徐艳蓉;长沙方言双宾结构的句法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6 魏艳;论与格转换的限制条件[D];中南大学;2006年
7 张丛瑶;现代汉语双宾语句式研究[D];天津外国语学院;2008年
8 石轶敏;英语母语者习得汉语双宾与格的自推研究[D];北京语言大学;2006年
9 赵东升;现代汉语复杂“给”字句的最简探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外国语学院;2002年
10 易平;湘阴方言中双宾语结构的句法[D];湖南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170618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xuelw/17061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