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论汉语拼音和汉字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位置和关系
本文选题:汉语拼音 切入点:汉字 出处:《世界汉语教学》2012年03期
【摘要】:对外汉语教学在基础阶段一般都采取拼音先行的做法,但对拼音先行可以得到的便利、拼音与汉字的关系等问题尚有进一步充分认识的必要。首先,现代汉语语言资料单、双音节词混用,用汉语拼音拼写普通话时以词为单位这一做法,可以帮助初学者较快进入语言资料,了解汉语节奏。其次,汉字以形声字为主,但形声字与其声旁读音关系复杂,汉字读音认知策略多样。而拼音先行可以使初学者暂时避开上述困难。但汉语拼音不是一种普遍使用的文字,更无法代替汉字,这是由汉语的语音结构所决定的,无论是汉字发展史上的形声化还是今天运用汉语拼音的实际情况都可以证明这一点。
[Abstract]:In the basic stage of teaching Chinese as a foreign language, the practice of pinyin first is generally adopted, but it is necessary to further understand the convenience of Pinyin first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inyin and Chinese characters.First of all, the modern Chinese language data sheet, two-syllable words mixed use, when spelling Putonghua with Chinese pinyin as the unit of words, can help beginners to enter the language data quickly, understand the Chinese rhythm.Secondly, Chinese characters are mainly phonetic, bu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honetic characters and their phonetic side is complicated, and the cognitive strategies of Chinese pronunciation are various.The pinyin first can make beginners avoid the above difficulties for the time being.However, Chinese phonetic alphabet is not a kind of commonly used characters, nor can it replace Chinese characters, which is determined by the phonetic structure of Chinese characters, both in the history of Chinese character development and in the actual situation of using Chinese phonetic alphabet today.
【作者单位】: 北京语言大学对外汉语研究中心/北京语言大学汉语学院;
【分类号】:H19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万业馨;略论形声字声旁与对外汉字教学[J];世界汉语教学;2000年01期
2 陈宝国,彭聃龄;汉字识别中形音义激活时间进程的研究(Ⅰ)[J];心理学报;2001年01期
3 陈宝国,王立新,彭聃龄;汉字识别中形音义激活时间进程的研究(Ⅱ)[J];心理学报;2003年05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彭聃龄;阅读的认知心理学研究[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9年05期
2 李国英;论字典义项误设[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年04期
3 庞慧;“榐”与“y贰奔繹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4 陈慧;汉字加工理论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年04期
5 苏丹,方平,赵宏_";自我效能感与普通话测试的相关研究[J];心理与行为研究;2004年02期
6 陈宝国;王立新;彭聃龄;;高、低频汉字形音义激活的时间进程[J];心理与行为研究;2006年04期
7 梁丹丹;中国神经语言学的回顾与前瞻[J];当代语言学;2004年02期
8 彭聃龄;汉语信息加工及其认知神经机制的研究——20年研究工作的回顾[J];当代语言学;2004年04期
9 胡平;汉语儿童识字的心理机制及其给教育的启示[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0年01期
10 柳燕梅;从识记因素谈汉字教材的编写原则[J];汉语学习;2002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赵金铭;;对外汉语教学模式创新与教材编写[A];第八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论文选[C];2005年
2 陈东东;;用任务型学习理论指导美国学生的汉语学习[A];第八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论文选[C];2005年
3 柯彼德;;培养高级汉语专业人才的先决条件及课程要求、内容与标准[A];第八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论文选[C];2005年
4 苏丹;赵宏_";;影响普通话水平测试的心理因素及其分析[A];首届全国普通话水平测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5 苏丹;赵宏_";方平;;自我效能感与普通话水平测试的相关研究[A];第二届全国普通话水平测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周文德;《孟子》单音节实词同义词研究[D];四川大学;2002年
2 郭裕建;语感及其心理机制[D];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
3 昝飞;聋生汉字加工中语音编码作用的实验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
4 雷莉;《国语》单音节实词同义词研究[D];四川大学;2003年
5 陈万会;中国学习者二语词汇习得认知心理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6 赵俊华;不同思维风格中学生英语词汇的语义表征研究[D];西南大学;2006年
7 韩秀娟;基于动态流通语料库的通用词语用字研究及字词语关系考察[D];北京语言大学;2007年
8 杨闰荣;汉—英双语者中英文词汇加工的ERP对比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7年
9 申红义;出土楚简与传世典籍异文研究[D];四川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全秀贞;关于韩国学习者掌握汉字情况的分析[D];北京语言文化大学;2000年
2 安藤亮大;《留学生汉字书写错误的综合考察与成因分析》[D];北京语言文化大学;2000年
3 武巍;工作记忆差异对听力理解的影响[D];中国人民解放军外国语学院;2002年
4 尤浩杰;非汉字文化圈学习者掌握汉字情况分析[D];北京语言文化大学;2001年
5 王瑞烽;对外汉字教学研究——基础汉语教材的汉字教学内容分析[D];北京语言文化大学;2002年
6 陈绍斌;基于特征笔画组的联机手写体汉字识别的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2年
7 黎静;日本留学生心理词典的词汇通达[D];北京语言文化大学;2003年
8 高瑛;汉语阅读困难儿童的内隐学习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4年
9 苏丹;自我效能感对普通话测试影响的因素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4年
10 吴喜娜;汉字手写轨迹及特征的自检效应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钱华,冯成志;汉字输入法对汉字字词加工的影响研究[J];心理科学;2004年06期
2 张厚粲,舒华;汉字读音中的音似与形似启动效应[J];心理学报;1989年03期
3 张积家,张厚粲,彭聃龄;分类过程中汉字的语义提取(Ⅰ)[J];心理学报;1990年04期
4 陈宝国,彭聃龄;汉字识别中形音义激活时间进程的研究(Ⅰ)[J];心理学报;2001年01期
5 宋华,张厚粲,,舒华;在中文阅读中字音、字形的作用及其发展转换[J];心理学报;1995年02期
6 张武田,冯玲;汉字属性匹配与大脑两半球协同活动[J];心理学报;1998年0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丁大琴;丁立福;;解密“常凯申”误译事件与汉字注音发展史[J];淮南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2 金其斌;;街道路牌书写规范的若干思考——北京、广州、深圳、成都、山东、江苏等地的比较研究[J];中国科技术语;2011年04期
3 陈跃;;现代汉语语音学习中易弄错的几个知识点[J];海外英语;2011年07期
4 李博泓;;路牌拼音译写规范探究——以广州市天河区与越秀区路牌为例[J];文教资料;2011年17期
5 张军;;字母Q在汉语中的使用探究[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1年08期
6 黄后男;;关于数词“二”的读音教学之我见——以韩国儿童为对象[J];教师;2011年26期
7 王增智;白洁;;带鼻音韵母的发音问题与对策探析[J];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2011年08期
8 曲星竹;;完形对汉语拼音字母词的解释力[J];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2011年06期
9 戴汝潜;;现代文字改革理念[J];中国文字研究;2009年00期
10 桑哲;;新中国的语言规划及未来工作展望[J];语文研究;2011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陈宏;;汉语拼音方案中o的拼合与音值[A];语文现代化论丛(第八辑)[C];2008年
2 谢奇勇;;谈谈汉语拼音方案与现代汉语音素(音位)教学的一致性[A];语文现代化论丛(第八辑)[C];2008年
3 范可育;;《汉语拼音方案》功能的新概括[A];中国语文现代化学会2003年年度会议论文集[C];2003年
4 于锦恩;;注音字母颁布过程分析[A];中国语文现代化学会2003年年度会议论文集[C];2003年
5 张育泉;;注音与拼写[A];中国语文现代化学会2003年年度会议论文集[C];2003年
6 王开扬;;《汉语拼音方案》的文化意义[A];语文现代化论丛(第八辑)[C];2008年
7 李乐毅;;汉语拼音与地名国际标准[A];语言文字应用研究论文集(Ⅱ)[C];2004年
8 冯志伟;;英德法语的正词法与汉语拼音正词法[A];中国语文现代化学会2003年年度会议论文集[C];2003年
9 袁钟瑞;;街巷名称汉语拼音拼写的思考[A];中国语文现代化学会2003年年度会议论文集[C];2003年
10 黄大城;;论汉字三笔索引[A];中国索引学会第三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论坛论文集[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评论员;新时期须加强汉语拼音教学[N];中国教育报;2008年
2 杜永道;《汉语拼音方案》的制定、内容和用途[N];语言文字周报;2010年
3 记者 任丽梅;全国基本掌握汉语拼音者约10亿[N];中国改革报;2008年
4 林允富;谈谈汉字读音的“规范”和“规范”的引导[N];光明日报;2000年
5 莘乃珍;汉语拼音是学习汉语的金钥匙[N];中国教育报;2006年
6 本报评论员;推行汉语拼音 促进文化创新[N];人民日报;2008年
7 本报记者 崔立勇;汉语拼音已经融入生活[N];中国经济导报;2008年
8 王洁;声播■宇 功耀千秋[N];语言文字周报;2008年
9 本报记者 杨晨光;继续依法大力推行汉语拼音[N];中国教育报;2008年
10 庞可慧;汉语拼音运用中的混乱现象[N];语言文字周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陈会兵;古书中词语的特殊读音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张双;汉语拼音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7年
2 王浩娟;20世纪以来现代汉语最常用千字读音演变初探[D];鲁东大学;2012年
3 高小丽;外国留学生汉语语音意识发展研究[D];北京语言文化大学;2001年
4 阿伦;回鹘式蒙古文文献中汉字的蒙文转写特点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7年
5 宾交娟;建国后上海市推广普通话情况的考察(1950-1980年代)[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6 金学勇;《广楙》又音与《新华字典》注音之比较[D];兰州大学;2011年
7 毕青青;凉山彝族拼音文字创制历程及其价值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70831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xuelw/17083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