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小语种招生的性别限制研究
发布时间:2021-03-30 19:46
近年来,我国高校小语种专业招生的性别限制问题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笔者选取了国内几所代表性的外语院校为研究对象,采用历史、统计、文献等研究方法对小语种招生的性别限制展开全面系统的研究。关于小语种专业性别限制招生的事实,笔者根据年代和实际招生政策变化趋势,将其分为三个阶段:2007年以前;2007—2012年;2013年以后。在此基础上,发现历年的小语种性别限制招生存在诸多特点:高校小语种性别限制招生存在明显的院校差异性;小语种性别限制招生存在一定的隐蔽性;小语种性别限制招生存在着明显的专业差异性和地区差异性;对于历年小语种专业性别限制的招生事实,高校和教育部都提出了一定的改进措施,主要表现在:其一,历年存在性别限制外语院校(以选取的几所院校为例)2013年以后取消了小语种男女录取的性别限制,同时简化了小语种的在招生方式,不再实行提前批单独录取。其二,面对历年小语种专业性别限制录取的公众质问,教育部在不同的时期也给出了一定的回复。然而,高校和教育部对小语种招生性别限制问题的改进仍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体现为:教育部的回复缺乏明确性,回复难以产生实效性以及回复的内容存在和高校一致的性别偏见。对于高校而言,即使小语种专业取消了男女录取的性别限制,但是高校招生也表现出一定的局限性,表现为:招生缺乏行之有效的保障监督机制,招生参与主体较为单一以及未能考虑小语种专业的各种性别困境。通过呈现小语种招生性别限制的历史事实与存在的问题,笔者借助历年媒体记者对高校领导的采访发现:高招性别限制的背后隐藏着高等教育阶段方方面面的性别矛盾,它集中反映了教育过程和就业市场上的多重性别隔离。此外,历史文化背景下形成的性别刻板印象是导致高招性别限制政策的意识缘由,并且,基于高校的自主招生,这种招生自主性和合法性的制度冲突又将性别限制问题置于法律的边缘,它不仅反映出高校是在小语种提前批自主招生中进行性别限制,也反映了自主招生考试存在诸多不合法的漏洞。在以上研究的基础上,对小语种招生性别限制问题进行讨论。主要围绕以下几个问题:高招小语种专业性别限制招生是性别歧视还是性别保护?高校小语种专业招生是应该坚持市场优先还是坚持教育优先?高校小语种专业招生,即教育资源的配置是坚持男女公平原则,还是坚持性别限制以实现平衡男女比例的效率原则?小语种招生是要以取得良好教学效果为由进行性别限制,还是坚持性别公平的招生。
【学位授予单位】:武汉工程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G647.32;H09
本文编号:1719065
【学位授予单位】:武汉工程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G647.32;H09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言
1.1 问题的提出
1.2 关键词的解释
1.2.1 小语种
1.2.2 性别
1.2.3 性别限制
1.2.4 教育机会均等
1.3 研究的意义
1.3.1 理论意义
1.3.2 现实意义
1.4 文献综述
1.4.1 国内研究现状
1.4.2 国外研究现状
1.4.3 简要述评
1.5 研究的方法
1.5.1 文献法
1.5.2 历史法
1.5.3 统计法
1.5.4 个案法
第2章 高校小语种专业招生历史演变
2.1 2007 年以前的小语种招生
2.2 2007—2012 年的小语种招生
2.3 2013 年以后的小语种招生
2.4 小语种性别限制招生的特点
第3章 高校小语种性别限制招生的改进
3.1 教育部对历年高校性别限制招生的回复
3.2 高校对小语种专业性别限制招生的改进
3.3 小语种性别限制招生改进的局限性
3.3.1 教育部对性别限制招生改进的局限性
3.3.2 高校对性别限制招生改进的局限性
第4章 高校小语种性别限制招生的原因
4.1 小语种性别限制招生的记者访谈录
4.2 小语种专业招生性别限制的市场原因
4.2.1 市场原因在不同地区招生计划上性别限制的表现
4.2.2 市场原因在不同地区录取线上性别限制的表现
4.2.3 市场原因在不同小语种专业上性别限制的表现
4.3 小语种专业招生性别限制的观念原因:性别刻板印象
4.3.1 性别刻板印象
4.3.2 性别刻板印象在小语种专业上的体现
4.4 小语种专业招生性别限制的制度原因
第5章 问题讨论
5.1 小语种性别限制招生是性别歧视还是性别保护
5.1.1 性别歧视
5.1.2 性别歧视的分类
5.1.3 性别歧视的例外
5.2 小语种招生是市场(经济)优先还是教育优先
5.2.1 教育市场
5.2.2 教育与经济的关系
5.3 小语种招生是效率优先还是公平优先
5.3.1 公平问题
5.3.2 效率问题
5.3.3 公平与效率的关系
5.4 小语种招生是教学效果优先还是性别公平优先
5.4.1 外语教学效果评价
5.4.2 外语教学效果与性别的关系
第6章 走向性别公平的小语种招生
6.1 高校应率先抵制社会文化中落后的性别观念
6.2 探索小语种专业招生的动态平衡
6.3 改革招生的考试内容和考试模式
6.4 完善小语种招生的法律体系
结束语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论文
致谢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陈林森;;试论“未亡人”性别限制的松动[J];阅读与写作;2006年04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杜江;高校小语种招生的性别限制研究[D];武汉工程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171906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xuelw/17190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