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康(唐江)话“拿”字句研究
本文选题:拿 切入点:语义 出处:《江西师范大学》2013年硕士论文
【摘要】:南康话属于客家话的一种,本文主要以南康(唐江)话的“拿”字句为研究对象,在开展深入的方言调查并获得较为丰富的第一手语料的基础上,借鉴普通话“给”字句的研究成果,对南康(唐江)话的“拿”字句进行了多角度、多层次的描写和解释。 文章主要包括五个部分,,绪论部分对普通话和方言中“拿”的研究现状以及普通话“给”字句相关的研究现状做了概括,结论部分总结概括了南康(唐江)话“拿”字句的语义、结构和特点,文章主要内容有: 第二章,对南康(唐江)话中“拿”词性、语义的考察分析。发现南康(唐江)话中“拿”主要存在动词和介词两种用法:其用作动词时用法较为广泛,能表示持握义、使用义、给予义、处置义、使役义;其用作介词时,有表被动和表给予两种用法,但意义还不稳定。 第三章,分析南康(唐江)话“拿”字句的类型与演变。分析出南康(唐江)话“拿”字主要构成四种句型:SVO及相关推演出的句型、双宾句、处置句、被动句。并梳理了南康(唐江)话“拿”词义发展的基本脉络,即由“拿”的持握义发展出使用义、给予义、表处置三种用法,又由“拿”的给予义发展出使役义动词用法和表给予、表被动两种介词用法。这和现代汉语南方其他方言中“拿”的语法化过程基本一致。 第四章,将南康(唐江)话“拿”字句与普通话“给”字句比较。通过比较发现二者相应的句型在语义上较为一致,它们的差异体现在语序上,相关词语的灵活性上,二者某些双宾句生成机制上,以及处置句主要句型上。
[Abstract]:Nankang dialect is a kind of Hakka dialect. This paper mainly takes the "Na" sentence of Nankang dialect (Tang Jiang) as the research object, on the basis of carrying out in-depth dialect investigation and obtaining abundant first-hand data.Referring to the research results of giving words in Putonghua, this paper describes and interprets the "Na" words of Tang Jiang from various angles and levels.The article mainly includes five parts, the introduction part summarizes the research status quo of "Na" in Putonghua and dialect, as well as the related research status of "Xiang" sentence in Putonghua.The conclusion summarizes the semantics, structure and characteristics of the "Na" sentence in Tang Jiang's speech. The main contents of this paper are as follows:In the second chapter, the part of speech and semantics in Tang Jiang's speech are investigated and analyzed.It is found that there are two main uses of verb and preposition in Tang Jiang's speech: they are widely used when they are used as verbs, and they can express their grip, use, give, handle and causative meaning; when they are used as prepositions, they can be used as prepositions.There are two uses of table passivity and table giving, but the meaning is not stable.The third chapter, analyzes the Nankang (Tang Jiang) speech "Na" sentence type and evolution.It is found that the word "Na" in Tang Jiang mainly consists of four kinds of sentence patterns: SVO and related deductions, double object sentences, disposition sentences and passive sentences.And combing the basic context of the development of the meaning of "Na" in Tang Jiang's words, that is, developing three usages of using meaning, giving meaning and table disposal, and developing the use of causative verbs and table giving by giving meaning of "Na".The use of passive prepositions.This is basically consistent with the grammaticalization of Na in other dialects of modern Chinese.Chapter four compares Nankang (Tang Jiang) sentence with Putonghua sentence.It is found that the corresponding sentence patterns of the two are more consistent in semantic terms, and their differences are reflected in the word order, the flexibility of related words, the formation mechanism of some double-object sentences between them, and the main sentence patterns of disposition sentences.
【学位授予单位】:江西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H176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肖伟良;双宾句同近似句型的辨析[J];广西梧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5年04期
2 喻遂生;甲骨文单个祭祀动词句的转换和衍生[J];语言研究;2002年02期
3 毛培君;谈美国口语“…wonder if…not…”[J];现代外语;1983年02期
4 李凯 ,战玉国;老夏新传——记吉林省辽源市南康街广银社区治保主任夏宝库同志[J];社区;2003年18期
5 ;《南康年鉴》2004年卷出版发行[J];年鉴信息与研究;2005年02期
6 郑殿仁;双宾句语义分析[J];丹东师专学报;1996年04期
7 ;关于赣州专署呈请批准赣县、南康两县代行县人民代表大会职权问题的报告[J];江西政报;1952年02期
8 景玉川 ,罗环;从风俗民情看星子人群体素质及其渊源[J];九江师专学报;1989年Z1期
9 李季华;“‘生产类’双宾句”能成立吗?[J];中学语文教学;1999年01期
10 朱思维 ,王雄球;南康三益东汉铜v蒣J];南方文物;2001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严辰松;;英汉语双及物构式对比研究[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2 邹敏;;爱的引导——“I love…”句型的教学案例[A];校园文学编辑部写作教学年会论文集[C];2007年
3 田芳;;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演变及分析[A];上海市“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与中国发展道路”理论研讨征文集[C];2011年
4 周阳敏;;转移支付的性质——制度资本理论的应用研究[A];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集[C];2003年
5 李莉;白学军;;汉语长距离依赖结构句子的眼动研究[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6 白学军;李莉;;长距离依赖结构句子理解过程的发展研究[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7 张家俊;宗成庆;;融入句型信息的汉英双向调序模型[A];机器翻译研究进展——第四届全国机器翻译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8 朱昱;;自发交易所的发展演变[A];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集[C];2006年
9 闫献伟;夏少敏;;我国环境政策的演变及未来的价值取向[A];秩序与进步:社会建设、社会政策与和谐社会研究——浙江省社会学学会成立二十周年纪念暨2007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10 李新芳;;利用卫星云图对飚线天气预报[A];中国气象学会2008年年会卫星遥感应用技术与处理方法分会场论文集[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春水 雅焱 刘栗;投资成为南康经济“第一拉动力”[N];江西日报;2003年
2 刘春水 梁健;南康服装“航母”平稳前行[N];江西日报;2004年
3 张素玉 陈国红;南康邮政移动合作下农村[N];中国邮政报;2003年
4 廖盛昌 朱钦莲;合法权益都要保[N];人民法院报;2006年
5 刘小玉;江西南康城乡师资情况调查[N];人民政协报;2007年
6 李雅焱 本报记者 江川;南康 昔日旺埠再造辉煌[N];江西日报;2000年
7 袁旭;牌子响了 流通活了[N];中国特产报;2006年
8 邓建宁 陈伟明 赖虔平;插上经济腾飞的翅膀[N];江西日报;2007年
9 本报记者 李淑芳 通讯员 谢文军;种下“道德树” 结出“文明果”[N];中国城乡金融报;2008年
10 ;南康家具业路在何方[N];江西日报;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文;汉语双宾句历时演变及相关结构问题研究[D];北京大学;2013年
2 王战和;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建设发展与城市空间结构演变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3 赵国伟;走向宪政[D];吉林大学;2005年
4 张巍;中古汉语同素逆序词演变研究[D];复旦大学;2005年
5 曾献飞;湘南官话语音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4年
6 张卫星;先秦至两汉出土甲胄研究[D];郑州大学;2005年
7 王春和;我国家族企业内部治理模式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6年
8 王祥玉;汉英句型翻译的认知学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7年
9 周金其;基于共生理论的高校独立学院演变研究[D];浙江大学;2007年
10 沈惠平;美国民族主义对当代美国外交政策的影响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肖文悦;南康(唐江)话“拿”字句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3年
2 包梦瑶;现代汉语非典型双宾句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3 Tetunashvili Nino(陆雅晴);汉语与格鲁吉亚语双宾句比较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
4 侯瑞琴;汉法双宾句对比[D];山西大学;2011年
5 刘立凡;非常规双宾句浅析[D];东北师范大学;2003年
6 李敏;试论二价动词构成的双宾句[D];上海师范大学;2003年
7 张兰星;宗教改革与欧洲婚姻演变[D];四川大学;2005年
8 宋小伟;当代中国乡村秩序格局的演变与重建[D];山东大学;2005年
9 穆键;国民政府对印支之政策及演变(1941-1946)[D];安徽大学;2005年
10 冯越峰;标志设计形式与风格的发展演变[D];天津工业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172183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xuelw/17218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