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语言学论文 >

非成语四字格词组加工中韵律与句法互动的ERP研究——熟语表征和理解的认知研究之六

发布时间:2018-04-09 07:02

  本文选题:韵律 切入点:停顿 出处:《外语与外语教学》2012年06期


【摘要】:本文以事件相关电位技术为实验手段,探讨非成语四字格字面义词组加工过程中韵律和句法的相互作用。本研究结论如下:在非成语加工过程中,当按照标准的2+2韵律模式朗读时,不论是否符合句法结构,加工都相对容易。当按照不正确的1+3韵律模式朗读时,不论是否符合句法结构,加工难度都会增加。本研究还发现非成语四字格词组的加工与四字格成语的加工有所不同。加工非成语词组比成语要花费更多时间。
[Abstract]:This paper takes event - related potential technology as an experimental method to explore the interaction of rhythm and syntax in the processing of non - idioms quadwords . The conclusion is as follows : In the non - idioms processing , the processing is relatively easy when reading according to the standard 2 + 2 rhythm pattern . When reading according to the incorrect 1 + 3 rhythm pattern , the processing difficulty will be increased . The study also finds that the processing of the non - idioms quadword group is different from the processing of the four - character idioms .

【作者单位】: 解放军国际关系学院学报编辑部;江苏师范大学语言科学学院;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汉语熟语理解的神经机制研究”(项目编号:06BYY019)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基于事件相关电位的汉语惯用语结构的认知研究”(项目编号:30740040) 2010年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神经语言学研究及学科建设研究”(项目编号:10&ZD126)的子项目“神经词汇学”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H136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刘振前,邢梅萍;四字格成语的音韵对称与认知[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3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霜梅;汉语定中短语转喻探微[J];北方论丛;2005年05期

2 李丽娟;从英汉习语的韵律特征看人们的审美认知[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10期

3 李昱;崔桂珍;;转喻的认知语用研究[J];巢湖学院学报;2006年05期

4 刘运同;词汇短语的特性及其重要意义[J];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5 王俭波;;从概念整合理论看常规隐喻的意义构建过程——基于《人民日报》的语料研究[J];安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6 吴乐雅;;初探对举格式的生成机制[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1期

7 刘承峰;“爱V不V”结构的语义分析[J];汉语学习;2004年02期

8 邵敬敏,罗晓英;功能主义与汉语语法研究[J];汉语学习;2004年05期

9 胡伟湘,董宏辉,陶建华,黄泰翼;汉语朗读话语重音自动分类研究[J];中文信息学报;2005年06期

10 董宏辉;陶建华;徐波;;基于约束模型的韵律短语预测[J];中文信息学报;2007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周守晋;;“连……也/都……”格式补议[A];第七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论文选[C];2002年

2 叶军;;《对外汉语教学语音大纲》研究[A];第八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论文选[C];2005年

3 陶建华;董宏辉;;韵律短语的语法约束研究[A];中文信息处理前沿进展——中国中文信息学会二十五周年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孙艳;汉藏语四音格词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5年

2 吴东海;傣语四音格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5年

3 徐阳春;关于虚词“的”及其相关问题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4 周统权;汉语动词配价理论及其神经心理机制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5 杨元刚;英汉词语文化语义对比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6 王飞华;汉英语气系统对比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7 李成军;现代汉语感叹句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

8 丰国欣;第二语言认知协同论[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9 王霜梅;汉语定中结构的认知隐喻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6年

10 方珍平;表达的认知量度观[D];复旦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韩启振;动词性成语配价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2 包明真;关于重音在不同朗读风格中的分布研究[D];浙江大学;2004年

3 张晓丽;[D];浙江大学;2004年

4 刘亚斌;汉语自然口语的韵律分析和自动标注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3年

5 陈景元;“VO_1要VO_2”句式的多角度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4年

6 廖崇阳;语言中的主观性与“吗”字问句[D];北京语言大学;2004年

7 裴雨来;“的”格式、“对”格式与语句停延间关系[D];北京师范大学;2005年

8 周红;[D];北京语言大学;2005年

9 蔡辉;言语幽默乖讹与消解机制的认知语言学研究[D];河北大学;2005年

10 杨娜;话语连贯的认知研究[D];河北大学;2005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刘振前,邢梅萍;汉语四字格成语语义结构的对称性与认知[J];世界汉语教学;2000年01期

2 徐联P ;信息多余性对掌握信号}P构过程的影响[J];心理学报;1963年03期

3 朱宏达,吴洁敏;“和韵”新论[J];中国社会科学;1994年04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金中;;《苏轼诗选》和《苏轼词选》中的标点符号使用[J];陕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年02期

2 周奇;;辨识和改正标点符号使用错误 叹号[J];编辑之友;2011年07期

3 姚异;;优选论框架下汉语双音节重叠词浅析[J];语文学刊;2011年10期

4 王军彩;;论演讲的语言艺术[J];北方文学(下半月);2011年02期

5 杨焰;马磊;陈绍薇;;论朗诵中的二度创作[J];昭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4期

6 王辰玲;;从语篇功能视角探析语篇的信息结构分布[J];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7 董蓓;;论普通话测试中的短文朗读[J];林区教学;2011年07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韫佳;初敏;贺琳;冯勇强;;语句中双音节韵律词重音感知的初步研究[A];新世纪的现代语音学——第五届全国现代语音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1年

2 王洪君;;普通话节律与句法语用关联之再探[A];第八届全国人机语音通讯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3 许小颖;李雅;陶建华;;汉语三字“去+去+去”组重音规则的初步试验[A];中国声学学会2009年青年学术会议[CYCA’09]论文集[C];2009年

4 梁洁;杨新璐;;维汉广播新闻韵律层级边界特征研究[A];第十一届全国人机语音通讯学术会议论文集(一)[C];2011年

5 李爱军;祖漪清;李洋;孟昭鹏;;汉语普通话篇章语速变化模式初探[A];2007’促进西部发展声学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7年

6 邹煜;侯敏;;基于传媒语音语料库的主持人口语语句边界分析[A];内容计算的研究与应用前沿——第九届全国计算语言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7 傅思泉;;机器词典中按韵分词及虚词问题[A];江西省语言学会第五届会员大会暨2002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2年

8 王茂林;林茂灿;;普通话自然话语中的下倾[A];第六届全国现代语音学学术会议论文集(上)[C];2003年

9 梁洁;杨新璐;;维吾尔语韵律层级边界感知及其声学特征研究[A];第九届中国语音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10 王茂林;;自然口语中的韵律组块过程[A];新世纪的现代语音学——第五届全国现代语音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王茂林;普通话自然话语的韵律模式[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3年

2 殷治纲;汉语普通话朗读语篇节奏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1年

3 黄梅;现代汉语嵌偶单音词的句法分析及其理论意义[D];北京语言大学;2008年

4 李凤杰;汉英对比韵律系学中的若干问题[D];南开大学;2010年

5 敖敏;基于韵律的蒙古语语音合成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2年

6 金星;听障儿童韵律词重音的声学特征及生成特征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祥晶;两三字组韵律词连读音变的优选论分析和反拨[D];宁波大学;2011年

2 包明真;关于重音在不同朗读风格中的分布研究[D];浙江大学;2004年

3 智红霞;现代汉语动宾式“开V”类动词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8年

4 格根塔娜;蒙古语朗读话语韵律层级单元及其边界处的声学和语言学线索[D];内蒙古大学;2008年

5 杨慧;从Vd、Vs动词的区别看韵律在语法中的作用[D];苏州大学;2006年

6 刘景春;汉语普通话口语复句的语调实验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8年

7 林卫清;表空间方向的“V着”类介词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6年

8 柳芭(Sinitsyna Liubov);电视新闻主播言语语音修辞特征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9 张金爽;藏语拉萨话新闻朗读呼吸和韵律研究[D];西北民族大学;2012年

10 杨辰;声调与元音对汉语非轻声两字组凸显感知的交互作用[D];天津师范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172534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xuelw/172534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540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