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语言学论文 >

言语交际博弈论研究管窥

发布时间:2018-04-09 08:25

  本文选题:博弈论 切入点:语言博弈论 出处:《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2期


【摘要】:对国内外语言博弈研究进行综述,讨论"博弈论"、"语言博弈"等相关概念。对博弈论如何能对言语交际进行分析,回顾国内外语言博弈研究成果,提出语言博弈研究为语言学研究和经济学研究提供新的视角,打开更广阔的研究领域,探讨语言博弈研究在哲学上的困境和其实用价值的局限。
[Abstract]: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study of language game at home and abroad, and discusses the concepts of game theory and language game.This paper analyzes how game theory can analyze verbal communication, reviews the research results of language game at home and abroad, and puts forward that the study of language game provides a new perspective for linguistic and economic research, and opens up a broader research field.This paper probes into the philosophical dilemma and the limitation of its practical value in the study of linguistic game theory.
【作者单位】: 湖北民族学院外国语学院;
【基金】:湖北省教育厅青年项目“大一新生词汇学习策略研究”(2006q094)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基于(QW201025) 语料库的维特根斯坦语言游戏思想研究”(12YJC740118) 国家民委科学研究项目“民族地区旅游资源的话语建构策略研究”(10HB04) 黑龙江大学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商务英语‘话语共同体’理论建构”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H0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董高伟;;博弈论语义学对罗斯悖论的解释[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5期

2 董明;谈“语言博弈”中否定的使用[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5年06期

3 朱成全;论经济学的“语言转向”[J];财经问题研究;2004年07期

4 蔡辉;;语言经济学:发展与回顾[J];外语研究;2009年04期

5 董高伟;王克喜;;博弈论语义学的逻辑哲学思想探析[J];求索;2008年10期

6 汪丁丁;语言的经济学分析[J];社会学研究;2001年06期

7 江金彦;;经济学的语言研究——兼以博弈论为引例[J];学术界;2006年03期

8 任荣;;合作原则之博弈论新解[J];绍兴文理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2006年03期

9 李明菲;许之所;;语言博弈及会话策略的调整[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5期

10 胡壮麟;;谈语言学研究的跨学科倾向[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7年06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董高伟;;博弈论语义学对罗斯悖论的解释[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5期

2 王红阳;;从加的夫语法看“语法”与“语言学”的关系[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3 姜国权;;文化多样性的语言经济学反思[J];长白学刊;2009年05期

4 宋颖桃;;论语言及其与人类的关系[J];长城;2009年06期

5 杨进;;语言教师合作学习模式与策略研究[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9期

6 任荣;流行语背后的语言经济学[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5期

7 郑阳;;翻译杂合下博弈论的演绎[J];赤峰学院学报(科学教育版);2011年12期

8 祁毓;;公共产品视角的语言供给经济学分析——以教育部调整汉字写法为例[J];西部论坛;2011年01期

9 王淳;;语言学跨学科理论演进中的路径依赖与整合——基于语言经济学的研究[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6期

10 唐庆华;;越南历代语言政策的嬗变[J];东南亚纵横;2009年1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张卫国;陈屹立;;经济学的语言与语言的经济学——语言经济学的一个综述[A];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集[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胡文辉;语言评价理论的价值哲学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陈明达;多样性与有限性[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3 姜燕;汉语口语美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4 谢倩;外语教育政策的国际比较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5 阮氏黎心;汉越人体名词隐喻对比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6 苏剑;语言演化与语言保护:语言经济学的分析框架[D];山东大学;2011年

7 刘增美;族裔性与文学性之间[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8 李飞鹏;[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9 潘红;林译《迦茵小传》:意识形态规约下的修辞重构[D];福建师范大学;2011年

10 陈小慰;翻译研究的“新修辞”视角[D];福建师范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晓;语言符号与货币的通约性初探[D];山东农业大学;2010年

2 李艳春;语言经济学视域下网络语言的分析[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3 唐思嘉;作为爱情符号的日食[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4 何蔚;“红颜薄命”的话语分析[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5 王帅;商务口译博弈论[D];山东大学;2010年

6 韩佳彤;基于语言经济学理论对上海世博中国展馆简介汉译英的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1年

7 刘浩;新疆塔城市区达斡尔族语言现状调查分析[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8 冯青;论岐义翻译的博弈分析[D];湖南农业大学;2011年

9 梁生;江华东陂梧州话名词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11年

10 宋佳;基于统计的汉英篇章回指对比及互译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任荣;流行语背后的语言经济学[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5期

2 朱成全;论经济学的“语言转向”[J];财经问题研究;2004年07期

3 魏敬民;杨献珍和他的“哲学罪案”[J];党史博览;2003年05期

4 和蔚;博弈论及其应用[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年02期

5 莫再树;张小勇;张云;;基于语言经济学的商务英语研究[J];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6 韦森;当代哲学中的语言转向与经济学的语言反思[J];河北学刊;2003年01期

7 刘念;网络流行语的语言经济学原则[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8 熊欣;语言的经济学分析[J];经济师;2004年05期

9 徐治道;博弈论的基本内容及其发展取向[J];江苏经济探讨;1996年05期

10 许崇正;人的全面发展理论:马克思经济学对西方经济学的超越[J];经济学动态;2001年1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钱冠连;;语言符号的局限和语用学[J];外语研究;1991年04期

2 徐海铭;论语用学研究的趋向[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1997年02期

3 刘根辉,李德华;中国语用学研究状况与发展方向[J];现代外语;2005年01期

4 马冬;;语用学框架中的语境思考[J];外语学刊;2007年04期

5 龙桃先;;语用学的起源和发展[J];科教文汇(中旬刊);2007年09期

6 王凤琴;;语用学与交际能力[J];西北成人教育学报;2008年02期

7 郑洁;;英汉人称指示语的语用共性[J];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08年15期

8 李媛媛;;驳语用学是“废纸篓”之谬[J];文教资料;2010年32期

9 I.Kecskes;L.Horn;王小潞;吴庐春;;《语用学探索:语言、认知与跨文化视角》介绍[J];当代语言学;2011年03期

10 童龄;;大学英语教学中语用能力的培养[J];文学教育(下);2011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邱林林;;委婉语功能的语用学研究[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六辑)[C];2010年

2 朱建平;;从语形学、语义学到语用学[A];2000年逻辑研究专辑[C];2000年

3 杜瑾;;论跨文化交际中信息编解码冲撞的不同类别[A];重庆工程图学学会第十四届图学研讨会交流暨第二届CAD应用、CAI软件演示交流大会论文集[C];2004年

4 张利芳;;论预设的可废除性和投射问题[A];2003年逻辑研究专辑[C];2003年

5 何向东;袁正校;;交际意图——语用推理的目标[A];2000年逻辑研究专辑[C];2000年

6 轩治峰;;含意的解读及翻译[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7 胡开宝;张柏然;;论语用学原理在双语词典编纂中的应用[A];中国辞书学会双语词典专业委员会第五届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8 曾文雄;;对比语用学研究思考[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八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8年

9 马林;;论意义的渐进过程[A];第四届全国认知语言学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6年

10 林正弘;;逻辑教学的三个层面[A];第二届海峡两岸逻辑教学学术会议专辑[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宋晖 通讯员张新红;语用学研究趋向多元化[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2 记者 徐川山;扎实推进中国的语用学研究[N];语言文字周报;2011年

3 柳凤运;陈原最后的小屋[N];光明日报;2006年

4 本报记者 谢文砚;Wallop的缺憾 与六度分离理论的实证[N];中国计算机报;2005年

5 张建军;真正重视“逻先生”[N];人民日报;2002年

6 北京师范大学 邓 峗;《言有所为——现代汉语语用分析》读后[N];中国信息报;2005年

7 胡欣;《牛津语言学入门丛书》:语言学亲切走近[N];中国教育报;2001年

8 本报记者 董洪江;坚持后的胜利(下)[N];中国保险报;2008年

9 姜国权 首都师范大学国际文化学院;博弈论和演化论拓宽传统语言学研究视野[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10 马丽伟 于晓华 秦静;跨文化交际中价值观维度探究[N];吉林日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褚修伟;程式性言语事件—人类基本生存方式的语用学研究[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8年

2 姚鸿琨;词汇语用学之阻遏现象新探[D];福建师范大学;2011年

3 殷杰;哲学对话的新平台[D];山西大学;2002年

4 李三福;教学的语用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5 王燕;哈罗德·品特戏剧话语里沉默现象的语用文体学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8年

6 刘敏;以言致笑[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4年

7 刘根辉;计算语用学基础理论及其应用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8 王建华;汉英跨文化语用学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9 张春星;对幽默翻译中语境调整的语用学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7年

10 赵英玲;汉语冲突话语语用修辞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徐兆娟;语用学视角下的双语词典词语定义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6年

2 王敏玲;汉语语境下夫妻间冲突话语的语用学研究[D];山西大学;2006年

3 赖阳;试论语用的基本原则[D];首都师范大学;2006年

4 褚楠;中德交际模式差异的对比分析——以德国跨国公司在华子公司为模型[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4年

5 姚斌;试从社会文化与认知语用学角度看言语交际合成模式[D];东华大学;2006年

6 俞维玲;[D];安徽大学;2003年

7 陈杰;语用预设在合同法默示条款中的体现[D];西南政法大学;2008年

8 范红云;从语用学角度论日语间接言语行为[D];山东师范大学;2008年

9 庞亚飞;“禅门公案”的语用学研究[D];山西大学;2005年

10 张丽清;法律语言模糊性的语义学与语用学研究[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172563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xuelw/172563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e6e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