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语言学论文 >

第二语言习得理论研究的新视角:D-C-C模式

发布时间:2018-04-10 15:36

  本文选题:动态系统理论 + 联结论 ; 参考:《外语界》2012年06期


【摘要】:二语习得理论研究范式众多,每种范式都从不同的角度和侧面对二语习得研究做出解释。由于角度各异,不同范式无法对二语习得现象做出统一的解释,彼此之间甚至还会出现相互质疑的情况。动态系统理论、联结论和构式语法论是当前二语习得理论研究的新近成果,这三大研究范式都把语言学习看成一个动态的系统,因而它们有很多互补之处。本文将这三大语言习得研究范式进行整合,从而为第二语言习得研究提供一个全新的视角,有助于对许多二语习得现象做出合理、统一的解释。
[Abstract]:There are many paradigms in the theoretical research of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SLA).Because of different angles, different paradigms can not explain the phenomenon of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in a unified way, and they may even question each other.Dynamic systems theory, syntheses and construction grammar are the recent achievements of the current research o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These three paradigms regard language learning as a dynamic system, so they have many complementarities.In this paper, the three paradigms of language acquisition are integrated to provide a new perspective for the study of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which is helpful to provide a reasonable and unified explanation for many phenomena of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作者单位】: 上海外国语大学英语学院;
【分类号】:H09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平;语言习得的联结主义模式[J];当代语言学;2002年03期

2 严辰松;;构式语法论要[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3 李小华;王立非;;第二语言习得的构式语法视角:构式理论与启示[J];外语学刊;2010年02期

4 李志雪;联结主义心理语言学——心理语言学研究的新方法[J];山东外语教学;2003年05期

5 李兰霞;;动态系统理论与第二语言发展[J];外语教学与研究;2011年03期

6 王初明;;外语教学三大情结与语言习得有效路径[J];外语教学与研究;2011年04期

7 徐风华;刘振前;;英语状态动词时与体理解研究[J];外语教学与研究;2011年05期

8 王初明;解释二语习得,连接论优于普遍语法[J];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2001年05期

9 戴炜栋,刘春燕;学习理论的新发展与外语教学模式的嬗变[J];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2004年04期

10 任庆梅;;构式习得认知心理机制诠释研究综述[J];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2007年06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袁周敏;方宗祥;;“都是……惹的祸”构式研究[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2 刘惠琴;;利用多媒体和网络技术构建外语自主学习的环境[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04期

3 朱莉;英语专业教学中写作与阅读的互动模式[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4 郑维;;英汉双宾语结构的对比分析[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5 陈邦玲;胡慧勇;;基于连通理论的大学英语语法教学研究[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6 朱凤梅;;浅析构式语法理论及其在语言习得和教学中的应用研究现状[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1年10期

7 姚颖;;“不要太×”的构式分析[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2年01期

8 叶青;;第二语言习得中普遍语法的可及性——“根本差异假说”引起的反思[J];安徽科技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9 齐春红;;动态系统理论与汉语作为第二语言习得研究[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2期

10 陆俭明;;构式与意象图式[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尹文山;杜文娟;;分析大学实用英语教材设计的指导思想及教学方法——一项基于《享在剑桥》教材的二维理论验证分析[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八辑)[C];2011年

2 刘世文;蒋亚瑜;;现代电化教育技术下的旅游英语教学模式[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5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3 沈家煊;;人工智能中的“联结主义”和语法理论[A];第三届全国语言文字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4 彭建武;;连通主义和认知语言学的对比研究[A];2008'中国信息技术与应用学术论坛论文集(一)[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蕾;中国高水平EFL学习者语言研究:程式语和语言创造性[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华维芬;我国高校英语专业综合英语教材任务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杨先明;0-5岁汉语儿童语言发展的认知研究[D];武汉大学;2010年

4 张翼;复合动词和及物结构[D];南京大学;2011年

5 谢白羽;面向对外汉语教学的比较句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6 王俊;现代汉语离合词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7 仇伟;英语乏词义结构的认知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8 李香玲;汉语兼语式的语义重合与话语功能的认知语法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9 李文浩;基于突显观的构式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10 张龙;现代汉语习用语法构式句法分析及演变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宋文平;现代汉语“A而不B”格式的多角度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高健;与“半”相关格式的量范畴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田洁;现代汉语回声拷贝式“A就A”结构分析[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4 斯丹;为书面表达做准备的法语所写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5 王彩利;“N的V”的构式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6 吴云娣;双及物结构的构式语法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7 胡学群;英语致使—位移构式的认知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8 张伟伟;基于语言迁移理论的高职学生英语被动结构使用偏误的调查与分析[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9 李晓丹;联结主义理论在大学英语词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1年

10 顾海丽;“X就X吧”格式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蒋德红;第二语言习得研究综观[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1期

2 李行德;;语法的心理现实性[J];国外语言学;1992年03期

3 李平;语言习得的联结主义模式[J];当代语言学;2002年03期

4 钟志贤;我们离建构主义有多远[J];电化教育研究;1999年05期

5 严辰松;;构式语法论要[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6 阮周林;中介语可变性研究综述[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1年03期

7 董燕萍,梁君英;构式在中国学生英语句子意义理解中的作用[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4年01期

8 王初明;自我概念与外语语音学习假设[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4年01期

9 石毓智;汉英双宾结构差别的概念化原因[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4年02期

10 王初明;;论外语学习的语境[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7年03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施家炜;;跨文化交际意识与第二语言习得研究[J];世界汉语教学;2000年03期

2 高霞;第二语言习得的特性探讨——第二语言习得和母语习得的异同[J];楚雄师范学院学报;2002年02期

3 林敏;机辅语言教学与英语写作教学的有机结合——第二语言习得理论启示下的教学模式[J];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3年S1期

4 于龙,于全娟;课堂提问在第二语言习得中的作用[J];山东外语教学;2005年04期

5 张晶;;情感因素与二语习得关系[J];中国科技信息;2005年24期

6 斯琴;赵智芸;;第二语言习得中语言迁移现象的研究[J];前沿;2006年03期

7 谢桂玲;杨纯丽;;英语学习中如何避免和减少词汇搭配错误[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8 杨翼;李绍林;郭颖雯;田清源;;建立汉语学习者口语语料库的基本设想[J];汉语学习;2006年03期

9 朱之红;;情感因素在第二语言习得中的影响[J];石家庄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10 马积善;;语言习得关键期假设的若干问题和外语教学[J];河南社会科学;2006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邓光辉;刘伟志;;中-英双语词汇翻译任务的实验研究[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2 孙艳;;浅议第一语言习得和第二语言习得[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6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C];2006年

3 国辉;;认知因素在第二语言习得中的功能分析[A];第四届全国认知语言学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6年

4 施家炜;;国内汉语第二语言习得研究二十年[A];对外汉语教学的全方位探索——对外汉语研究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4年

5 丰国欣;;论二语习得的认知学科取向[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八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8年

6 吴庄;文卫平;;ECUP模式及其对外语教学的启示[A];第六届中国跨文化交际研究会年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5年

7 王建勤;高立群;;欧美学生汉字形音意识发展的实验研究[A];对外汉语教学的全方位探索——对外汉语研究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4年

8 王娟;杨跃;;第二语言习得模式对CALL软件设计的启示[A];全国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暨网络环境下外语教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9 林枫;江钟立;;联想词汇库的无尺度结构特征及其临床应用前景[A];中华医学会第九次全国物理医学与康复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10 董琼;张洁;李虹;伍新春;张艳;;构词意识在五年级学生中英文阅读能力发展中的作用[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杨争鸣;我市强化中小学英语教师英语口语培训[N];玉溪日报;2008年

2 记者鲁小彬;近代汉语第二语言教学史应成研究重点[N];中国社会科学报;2009年

3 主持记者:余传诗;怎样看“全民学外语”[N];光明日报;2004年

4 余冠仕;国际汉语教师标准发布[N];中国教育报;2007年

5 本报记者 刘茜;“汉语热”带来的机遇与挑战[N];光明日报;2003年

6 傅振国 于暄;“汉语热”带来的机遇与挑战[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4年

7 王明珠;中学英语课中的“双语”教学[N];西藏日报;2002年

8 贵州省水利电力学校 王凯旋;多媒体辅助英语听力教学的优势[N];贵州民族报;2009年

9 秋叶;第四届中国英语教学大会: 一个外行人的视角[N];中华读书报;2004年

10 中央民族大学少数民族语言文学系 钟进文 卓小清;新时期高校民族语课程设置的几点思考[N];中国民族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辉庭;论世界贸易体制的宪政化[D];厦门大学;2007年

2 韦理;中国学习者英语冠词第二语言习得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7年

3 戴忠信;外语言语交际能力形成过程:个体体验理论视角[D];北京师范大学;2004年

4 丰国欣;第二语言认知协同论[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5 陈佑林;外语教育网络化的理论思考与实践[D];华中师范大学;2002年

6 薛常明;英语母语者对汉语非宾格动词的第二语言习得研究[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5年

7 李恩华;“V到+NP、V在+NP”的句法语义汉韩对比研究及其理论应用[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8年

8 黄怀飞;汉语母语者第二语言习得成绩的年龄效应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1年

9 杨连瑞;中国学生英语中介语发展的话题突出类型学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8年

10 蒋荣;基于社会文化理论的互动与第二语言学习者词汇习得效应的研究[D];北京语言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金玲;词汇短语在口语语篇中的使用[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2 邹星;“i+1”理论指导下的大学英语分级教学[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3 周英梅;元认知对第二语言习得作用的影响[D];首都师范大学;2006年

4 李英俊;留学生习得汉语紧缩句式的调查研究[D];暨南大学;2006年

5 温冬梅;输出的注意功能促进语言形式习得的研究[D];厦门大学;2006年

6 李舒洁;交互式课堂中教师话语人际功能的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7 张小彩;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词汇水平及词汇学习策略的调查[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8年

8 付珊娜;年龄因素如何影响第二语言习得及其对二语教学的启示[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8年

9 国辉;认知因素在第二语言习得中的功能分析[D];东北林业大学;2006年

10 温肇宽;论如何减少中国学生英语学习中的负迁移现象[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73181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xuelw/173181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e66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