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求职面试话语中的立场表示认知性立场标记语“我觉得”的语用研究
本文选题:“我觉得” + 站位(立场) ; 参考:《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13年硕士论文
【摘要】:人们使用语言的重要目的之一就是表明立场。“我觉得”是汉语语言中常见的一个认知立场标记语,它由感知动词“觉得”和表第一人称的主语“我”构成。在国内外语言学界,学者们已经对英语“I think”等一些认知标记语做过系统的研究,而对汉语“我觉得”的研究尚未充分进行。本文以汉语著名的中国教育一频道的求职节目《职来职往》为语料,从8场面试中,共搜集到155例“我觉得”作为认知立场标记语的用法,着重考察说话者是如何使用“我觉得”来展现各自的立场,并试图探讨使用此标记语的内在动机。 Du Bois (2007)认为,动态语境下说话者的站位可以由三角形模型体现出来。其中,三角形的三个节点分别由说话者-1,说话者-2以及(共同的)谈论对象构成。三角形的三个向量分别由评价、定位、站位趋同/趋异三个行为构成。说话者-1和说话者-2先后分别对谈论对象做出评价,定位自身,进而通过相互趋同或者趋异来表明自己的站位立场。本文遵循Du Bois的“站位三角理论”(theStance Triangle)的分析方法,将汉语求职节目中的说话者分为三类:主持人、求职者和面试官,并探讨这三种机构角色是如何以说话者-2的身份使用“我觉得”来体现各自的站位(立场)。 “我觉得”通常有两种意思。一是表示有某种感觉,二是表示有某种意见。因为研究的需要,我们首先把所搜集到的“我觉得”的第一种用法以及非本族语者使用“我觉得”的用法排除在语料分析之外,并把“我是觉得”、“我倒觉得”等在“我”与“觉得”中间有修饰语的用法,记做“我觉得”的标记形式,纳入研究之列。其次通过定量和定性的方法,我们对三种机构角色使用“我觉得”的情况做出了详细分析。所获研究结果概括如下: 第一,虽然“我觉得”在三种机构角色中的分布不同,但是主持人、求职者、面试官均会使用“我觉得”来标示各自的立场。 第二,“我觉得”的使用常伴随着其他语言现象。比如“我觉得”常与程度副词如“挺,特别,蛮,非常,有点”,与表转折或因果的连词如“但(是),其实,那,不过,因为,所以”,,与情态助动词如“可能,应该,会”,以及与语气词“呢,啊,呀”等搭配使用。这些词语的使用起到了加强或者削弱语气的作用,说话者可以根据交际的需要做出调整。 第三,主持人使用“我觉得”主要实现两种站位立场:中立和非中立站位。一是作为节目的调度者或组织者,主持人一般不参与话题讨论,这时运用“我觉得”分配话轮,调节气氛,使得面试顺利进行。二是作为节目的(直接)参与者,主持人使用“我觉得”对求职者提出批评建议或阐述正确观点。 第四,求职者主要运用“我觉得”来回应问题,拒绝请求或者提出不同观点,总结话语以及保持话轮。 第五,面试官使用“我觉得”会对求职者的面试表现做出评价,提出与其他面试官的不同意见以及进行自身话语内的话题转换。 最后,我们共同探讨了三种机构角色使用“我觉得”的内在动因,即其使用是由站位动态语境下的主体间性(intersubjectivity)驱动的。这是因为,一方面,三种机构角色作为说话者-2,均是对前文话题参与者的回应,这体现了说话者的站位不是一味的发表个人见解,而是动态语境下互动的结果,这符合Haddington(2004)提出的后倾型主体间性(backward intersubjectivity)效应。另一方面,“站位三角理论”认为在自身定位时,说话者需对自己的言行负责。三种机构角色出于不同的交际需要使用“我觉得”也正符合动态语境下的主体间性的要求。 我们期望,本次研究能对“站位三角理论”的发展有所贡献,并为往后汉语认知立场标记语的研究提供参考。此外,本次研究有望对对外汉语教学提供帮助,也能为英汉、汉英翻译有所启示和参考。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H136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陆少兵;;话语标记语“you know”在法庭话语中的作用[J];黄山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2 刘晓军;;时事评论的标记语分析[J];新乡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3 缪素琴;蔡龙权;;会话应答结构中话语标记语的语用特征[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6期
4 王铁铭;;话语标记语的认知语境[J];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5期
5 周薇薇;张鹏蓉;;性别文化构建中语气标记语使用差异的语用分析[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6 缪星星;;电影《霸王别姬》中话语标记语实例举枚[J];电影评介;2011年15期
7 王正元;;报纸标题标记性质及功能分析[J];外语学刊;2007年01期
8 李海斌;;标记语对语用的制约影响[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9 卢江;;析标记语“不是我说”[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7年05期
10 张春泉;;从语用角度看《西游记》对话中谐音[J];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庄凯丽;汉语教学类期刊论文立场标记语研究[D];北京外国语大学;2014年
2 李周;中国高中生英语议论文写作中立场标记语的使用研究[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13年
3 于小艳;英语辩论赛中语用标记语的语用功能研究[D];山西师范大学;2014年
4 郭丽叶;汉语求职面试话语中的立场表示认知性立场标记语“我觉得”的语用研究[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13年
5 张芳芳;英语日常对话中话题转换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3年
6 陶冶;家庭跨代对话话轮转换的会话分析[D];吉林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74781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xuelw/17478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