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语言学论文 >

叙述者的主体表达与新闻的意义建构

发布时间:2018-04-14 15:22

  本文选题:新闻叙事 + 叙述者 ; 参考:《江西社会科学》2012年03期


【摘要】:"主体表达"指的是叙事中叙述者通过话语手段,将自身视角、情感、认识融入所叙之事中,从而在话语中留下个人印记的一种表达方式。新闻叙事中常用的主体表达手段包括词汇手段、句法手段、篇章手段。新闻叙事的"主体表达"表现出"含而不露"的低主观度特征,这是由新闻"还原事实"的真实性要求所决定的。主体表达是实现新闻社会功能的必由之路,其意义在于:提供识解视角、传递特定情感、塑造社会共识。
[Abstract]:The expression of subject in news narrating is the only way to realize the function of news social . The meaning lies in providing the visual angle of view , transmitting the specific emotion and shaping the social consensus .

【作者单位】: 东华大学人文学院;上海外国语大学;上海金融学院;
【分类号】:H15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郑远汉;语序与修辞[J];汉语学习;2003年05期

2 沈家煊;语言的“主观性”和“主观化”[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1年04期

3 杨娟;段业辉;;新闻语言中的焦点标记词“是”与主观性[J];修辞学习;2006年06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高玲玲;;视觉动词SEE语义演变的认知语用阐释[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2 李艳;;移就中的生命度等级转移规律[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3 罗主宾;;现代汉语“以A为B”凝固结构语义的认知分析[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1期

4 高玲玲;张明;;语法化动因的再认识[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7年03期

5 贺学勤;;X-able形容词的主客观性及其语义分类[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6 张欢雨;;基于评价理论的朝核问题英语新闻报道的态度分析[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7 张旭;;程度副词“怪”和“够”的比较[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08期

8 杨丽梅;;论被字句的主观性[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1年04期

9 何姗;;“V起来+AP”中“AP”的认知等级[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1年12期

10 刘哲;;反义复合词“死活”的语法化[J];安康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9条

1 叶文曦;;语义对立和语义同一[A];第六届汉语词汇语义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2 姚志文;;试析新闻作品经典化的可能性[A];中国传媒大学第三届全国新闻学与传播学博士生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3 徐静;;换言连接成分类型及其语篇特点研究[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4 鲁素霞;;现代汉语中的“要不_1”和“要不_2”[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5 易美珍;;“我想”的语法化和功能分析[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6 高永亮;;社会转型期的网络媒介叙事:情绪宣泄与利益诉求的表达[A];新闻学论集(第24辑)[C];2010年

7 王根;赵军;;中文褒贬义词语倾向性的分析[A];第三届学生计算语言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8 刘全升;姚天f ;黄高辉;刘军;宋鸿彦;;汉语意见型主观性文本类型体系的研究[A];第四届全国学生计算语言学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8年

9 张霄军;;主观性语义特征及其在机器翻译中的应用[A];机器翻译研究进展——第四届全国机器翻译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邱闯仙;现代汉语插入语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2 胡洁;建构视角下的外宣翻译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张俊;对《红楼梦》中称呼语的所指和意图的研究:认知语用视角[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4 李秉震;汉语话题标记的语义、语用功能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5 郭红;基于第二语言教学的汉语语气范畴若干问题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6 董正存;汉语全称量限表达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7 李青;现代汉语把字句主观性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8 王欣;汉日否定表达对比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9 李理;从合作社性质的民营报纸到共产党的党报[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10 莫启扬;语言中的时间性及其操作[D];西南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宋文平;现代汉语“A而不B”格式的多角度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高健;与“半”相关格式的量范畴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赵桂阳;现代汉语“不是X的X”结构考察[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4 申卫峰;《足球》报国际足球深度报道的叙事学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5 顾倩;现代汉语否定副词“不”“没(没有)”“别”的对比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6 潘红英;时政深度报道的传播符号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7 张晓媚;中美媒体对中国在金融危机中经济角色的建构[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8 徐惠娴;符号学视域下的《华尔街日报》中英文网站报道分析[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9 韦宁杰;插入语的主观性探析[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10 田洁;现代汉语回声拷贝式“A就A”结构分析[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沈家煊;R.W.Langacker的“认知语法”[J];国外语言学;1994年01期

2 沈家煊;词义与认知——《从词源学到语用学》评介[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7年03期

3 郑远汉;关于句子的研究问题[J];语言文字应用;1994年03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谭学纯 ,唐跃;新时期小说语言变异的功能拓展[J];文艺理论研究;1988年02期

2 仁章;奠迪亚诺发表新作[J];译林;1992年01期

3 韩鲁华;平平常常生活事 自自然然叙述心——《白夜》叙事态度论[J];小说评论;1995年06期

4 邱华栋;;界限[J];作家;1996年09期

5 赵卓;论鲁迅小说的语体形态[J];文艺研究;2000年02期

6 杨丹;“谁说话”与“谁见到”──萧红小说的另一种解读方式[J];社会科学战线;2001年06期

7 周新民;由“角色”向“叙述者”的偏移——十七年第一人称叙事小说论[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3期

8 徐敏;也可以这样讲述战争——试析《世界末日之战》的叙事特点[J];解放军艺术学院学报;2002年04期

9 段双全;鲁迅小说教学的"叙述学"研究[J];安康师专学报;2004年04期

10 余岱宗;论1950—1960年中国文学中的知识分子叙述者[J];青岛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陈立强;;电视频道的互动关系结构[A];中国与世界影视文化多样性的现实与前景——中国高等院校影视学会第十一届年会暨第4届中国影视高层论坛论文集[C];2006年

2 李敬泽;;罗伟章之信念[A];这就是我们的文学生活——《当代文坛》三十年评论精选(下)[C];2012年

3 项星;;从《最蓝的眼睛》中的叙述者看黑人女性身份构建的困境[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9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4 周春英;;巴人小说叙述技法浅探[A];中国小说研究[C];2003年

5 徐东娟;;真正的主角——浅析《纪念爱米丽的一朵玫瑰花》中的叙述者[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6 汪亚明;;在期待错位的背后……——评《逃跑》[A];2003年中国小说排行榜[C];2004年

7 韩瑞峰;;《小镇畸人》的和谐之美——叙述视野中的小说建构[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5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8 张礼牡;;试析《押沙龙,押沙龙!》的叙事特色[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9 严光德;;孤独者的对话——试析虹影小说《饥饿的女儿》中的几个身份问题[A];巴蜀作家与20世纪中国文学研究论文集[C];2006年

10 欧阳立博;;威廉·福克纳《我弥留之际》的多角度叙述结构研究[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6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王琳;别样的传记[N];中国文化报;2004年

2 邱华栋;离同居、笑场和“借种”[N];中国图书商报;2007年

3 记者 苏娅;“真正的主人公是无形的叙述者”[N];第一财经日报;2011年

4 郭春林;“聆听父亲”[N];中华读书报;2008年

5 刘雪枫;唯美的叙述者和诗人[N];21世纪经济报道;2005年

6 王坤宁;《觉建筑》采用“多声部” 故宫也成叙述者[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8年

7 申霞艳;对历史的温情和敬意[N];文艺报;2010年

8 林侃 张永定 王凤山 储白珊 魏剑生 马志坚 詹国兵 (本报记者 林侃 张永定 王凤山 储白珊 );今日视点1年回眸[N];福建日报;2010年

9 谢  涛;发现历史之美[N];中国教师报;2005年

10 闫立飞;国民性的探询还是成功者的叙事[N];河北日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琴;新闻叙事与文化记忆[D];四川大学;2007年

2 毛家武;媒介生态视野下的普利策新闻奖特稿作品研究[D];中国传媒大学;2009年

3 柳晓;越战创伤叙事[D];北京语言大学;2008年

4 王际兵;悖谬与救赎[D];暨南大学;2008年

5 雷亚平;从显赫到湮没[D];吉林大学;2006年

6 刘丹;二十世纪初期英语自传体小说叙事策略研究[D];北京语言大学;2007年

7 宫英瑞;《圣经》叙事人物塑造的认知文体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年

8 于秀娟;反东方主义面具后的东方主义[D];南开大学;2009年

9 张焱;历史的痕迹[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10 葛纪红;福克纳小说的叙事话语研究[D];苏州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温方方;《微暗的火》中的叙述者[D];首都师范大学;2009年

2 石爱民;论《呼啸山庄》中的耐莉·丁恩[D];湖南师范大学;2001年

3 戴亚琴;恶之花—当下作家对娼妓题材的书写[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4 郑琦;《威弗莱》—成长小说与历史小说的冲突与融合[D];四川大学;2006年

5 刘凤侠;《左传》的叙事学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6 姜立;福克纳的复调[D];山东大学;2005年

7 王媛媛;高莱特:一种感性世界的写作[D];首都师范大学;2007年

8 陈丽红;废名的归乡叙事[D];湖南师范大学;2007年

9 李红;《项狄传》的叙事策略[D];重庆大学;2007年

10 张春燕;“隐含作者”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74989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xuelw/174989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593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