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希腊女诗人萨福在中国的译介及其影响
本文选题:萨福 + 译介 ; 参考:《中国比较文学》2012年04期
【摘要】:萨福是堪与荷马比肩的古希腊著名女诗人,对当时和后世欧美文学影响甚大。萨福自上世纪初进入国人视野迄今已逾百年。其间有两个时段较为集中:1949年前,萨福在中国的传播得力于周作人、邵洵美等人的大力译介;1980年代以来,杨宪益、水建馥、罗洛、周煦良、飞白、田晓菲等对萨福其人其诗做了更为全面的译介。新世纪至今涌现一批萨福研究论文,表明学界对萨福的关注度趋升,但目前对萨福的研究仍有提升空间。
[Abstract]:Sapf was a famous ancient Greek poet who was comparable to Homer, and had a great influence on the literature of Europe and America at that time and in later generations.It has been more than a hundred years since Sapf entered the Chinese field of vision at the beginning of the last century.There were two more concentrated periods: prior to 1949, Safu spread in China with great efforts by Zhou Zuoren, Shao Xunmei, and others. Since the 1980s, Yang Xianyi, Shui Jianfu, Luo Luo, Zhou Xuliang, and Fei Bai,Tian Xiaofi and others made a more comprehensive translation of Safu's poems.In the new century, a number of Sapf research papers have emerged, which indicates that the academic circles pay more attention to Safu, but there is still room for improvement.
【作者单位】: 青岛大学文学院;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项目编号11FZW015)成果之一
【分类号】:I545.072;H059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蒋红柳;;东西方古老爱情诗初探——中国的《诗经》与希腊的萨福[J];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2005年04期
2 李祯祯;;中西最早女诗人庄姜与萨福之比较[J];湖南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3 亓凤琴;;狄金森与萨福比较[J];山东外语教学;2006年06期
4 孙周年;源头诗人萨福再探[J];孝感学院学报;2002年01期
5 张思齐;萨福和李清照诗歌创作比较研究[J];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年04期
6 孙周年;论萨福抒情诗创作艺术[J];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年02期
7 王建华;;萨福诗歌的女性情怀[J];现代语文(文学研究);2010年05期
8 杨晓敏;萨福与朱淑真之比较[J];语文学刊;2005年03期
9 张冰月;;萨福,永生于我们无穷欲望的叙事文本——萨福论之二[J];语文学刊;2007年21期
10 张冰月;;萨福诗歌的深度魅力与文化叙事智慧——萨福论之一[J];语文学刊;2009年1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蔡长青;;周作人日本民俗研究管窥[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2 尚飞;周作人的新文学源流观[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2年04期
3 杨理治;张冉;;对“人”的坚守——浅析周作人的艺术追求[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年04期
4 方维保;浮游在梦想与现实的边缘——论郁达夫小说中的性爱叙述[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5 韦虹;;西方文学作品中时间概念的嬗变[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6 李倩;;从《红楼梦》两个英译本看翻译中诸权利的平衡[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5期
7 陈恩伟;;评周作人《风的话》[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4期
8 刘福华;刘晓波;;试论周作人对韩愈的评价[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7期
9 杜春燕;;浅析希腊神话中海洋的象征意义[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07期
10 姚建;;试论两岸乡土小说的异质同构性——大陆乡土小说作家群与台湾早期乡土小说作家[J];安康学院学报;2007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7条
1 张学义;;鲁迅周作人兄弟失和的情理诠释[A];言说不尽的鲁迅与五四——鲁迅与五四新文化运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2 向天渊;;学人荟萃,共襄盛举——“巴蜀文化”与陪都时期重庆的比较文学[A];巴蜀作家与20世纪中国文学研究论文集[C];2006年
3 张煜;;《楚辞》的英译比较研究——以《九歌山鬼》为例[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0年年会论文集[C];2010年
4 薛毅;;论鲁迅的文化论战[A];《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30年精编:作家作品研究卷(上)[C];2009年
5 哈迎飞;;从国家意识、民族认同与思想革命论周作人的启蒙思想[A];《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30年精编:作家作品研究卷(上)[C];2009年
6 赵京华;;周作人与永井荷风、谷崎润一郎[A];《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30年精编:文学史研究·史料研究卷(文学史研究卷)[C];2009年
7 周永涛;;唯美的翻译、诗意的叙事——邵洵美翻译思想探析[A];贵州省外语学会2012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娟;理论旅行:吸收与变异[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耿强;文学译介与中国文学“走向世界”[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黄芳;跨语际文学实践中的多元文化认同[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4 王学谦;酒神狂歌与刑天之舞[D];吉林大学;2011年
5 刘雪飞;古代黑海北岸斯基泰人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6 王美芸;诗学与政治:聂绀弩思想与创作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7 张锷;Homi Bhabha后殖民理论阐释及其对翻译研究启示的案例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8 吴素梅;古希腊民族形成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9 唐东堰;生命的迷狂与神秘智慧[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10 张海新;张岱及其诗文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蒋宏;先秦情诗与古希腊情诗比较研究[D];西北民族大学;2010年
2 张悟岩;优雅的反叛[D];北京服装学院;2010年
3 刘永红;日本国家主义与东亚“华夷秩序”的碰撞与冲突[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4 张华;雅俗之间[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5 李保春;论废名文艺观[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6 潘冬珂;《河南》杂志的外省籍作者思想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7 冯仰操;论周作人对滑稽文学的批评与借鉴[D];南京大学;2011年
8 罗岳艺;对抗中的生长[D];暨南大学;2011年
9 杨凯华;周作人与“左翼”(1927~1936)[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10 吴梦婷;十字街头的象牙塔[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郑新莉;谈谈女词人朱淑真[J];昆明大学学报;2000年0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黄遥;;周作人——勤耕尽瘁的翻译大家[J];福建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7年05期
2 云汀;邵洵美的晚年[J];湖州师范学院学报;1985年02期
3 ;毁家兴书的邵洵美[J];出版参考;2004年32期
4 ;邵洵美主要著作[J];文学界(专辑版);2009年12期
5 王兆胜;林语堂与邵洵美[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年05期
6 张伟;;邵洵美和他的出版事业[J];中国编辑;2006年04期
7 林达祖;我与邵洵美合编《论语》之回忆[J];新文学史料;1997年03期
8 韩晗;;名美质朴邵洵美[J];青春;2010年09期
9 李何林;;《周作人年谱》序[J];新文学史料;1986年02期
10 陈福康;有关周作人新“史料”的质疑[J];鲁迅研究月刊;1987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彭春凌;;分道扬镳的方言调查——周作人与《歌谣》上的一场论争[A];《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30年精编:作家作品研究卷(上)[C];2009年
2 赵京华;;周作人与永井荷风、谷崎润一郎[A];《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30年精编:文学史研究·史料研究卷(文学史研究卷)[C];2009年
3 潘秀蓉;;周作人にぉける川柳の翻,
本文编号:175010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xuelw/17501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