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语言学论文 >

《第二语言习得的认知过程——走入学习者的内心》介评

发布时间:2018-04-14 21:45

  本文选题:认知语言学 + 二语习得理论 ; 参考:《现代外语》2012年02期


【摘要】:正Martin Pütz Laura Sicola (eds.).2010.Cognitive Processing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Inside the Learner's Mind.Amsterdam/Philadelphia:John Benjamins Publishing Company.373pp.ISBN:978-90-272-3902-0(Hb;alk.paper)随着认知语言学理论研究的不断深入与成熟,其研究成果在二语习得与外语教学中的应用也逐渐引起了学者们的注意。2008年在德
[Abstract]:Martin P 眉 tz Laura Sicola / eds.2010.Cognitive Processing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Inside the Learner's Mind.Amsterdam/Philadelphia:John Benjamins Publishing Company.373pp.ISBN: 978-90-272-3902-0) with the deepening and maturity of cognitive linguistic theory, the application of its research results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and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has gradually attracted the attention of scholars in Germany in 2008.
【作者单位】: 浙江大学;
【分类号】:H09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岩岩;;浅谈概念隐喻理论对英语词汇教学的作用[J];学周刊;2011年12期

2 李宗强;刘宏刚;;《二语习得多学科研究》介评[J];英语教师;2011年08期

3 本刊记者;;第十一届国际认知语言学大会在西安举行[J];语言科学;2011年05期

4 ;第七届全国认知语言学研讨会暨第三届认知语言学暑期讲习班通知[J];外语教学;2011年03期

5 刘海瑛;;显性和隐性知识在听力理解中的认知功能[J];中国成人教育;2011年10期

6 摆贵勤;;克拉申二语习得理论与英语教学[J];新疆职业大学学报;2011年03期

7 王龙贵;;语篇连贯性的认知识解[J];德州学院学报;2011年S1期

8 ;第七届全国认知语言学研讨会暨第三届认知语言学暑期讲习班通知[J];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2011年02期

9 ;第七届全国认知语言学研讨会暨第三届认知语言学暑期讲习班通知[J];外语学刊;2011年03期

10 高玉华;;二语习得理论对外语语法教学的启示和指导[J];海外英语;2011年0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晖;;基于认知语言学理论的大学英语听力课堂教学设计的原则探索[A];2010年贵州省外语学会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2 黄华;;从认知语言学视角分析诗歌创作的认知规律——以“思想之狐”为例[A];第四届全国认知语言学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6年

3 邱玲俊;;从认知学及哲学角度看隐喻思维[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9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4 田英;;浅谈认知语言学翻译观与翻译能力培养[A];贵州省翻译工作者协会2010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0年

5 ;分组讨论[A];第四届全国认知语言学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6年

6 唐君;;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看自然语言元语言理论对英语教学的指导意义[A];2010年贵州省外语学会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7 ;第四届全国认知语言学研讨会日程安排[A];第四届全国认知语言学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6年

8 萧立明;;认知语言学与翻译[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9 邵朝霞;;中国英语学习者词汇习得“石化”认知研究[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10 郅友昌;张晓燕;;俄罗斯认知语言学的发展[A];中国首届“海峡两岸俄语教学与研究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李晶 山西财经大学;我所理解的认知语言学[N];山西经济日报;2010年

2 本报记者 陈曦 实习生 宣心骋;立足学习者全面发展[N];人民政协报;2011年

3 本报评论员;学习者生存学习者发展[N];西安日报;2004年

4 马翠莲;我是个学习者[N];上海金融报;2004年

5 张茧;语言学家来湘论道[N];湖南日报;2007年

6 吴明华;认知语言学在中国[N];中华读书报;2005年

7 记者 王擎;学习者是真正的赢家[N];中华工商时报;2000年

8 ;学习者生存 学习者发展[N];西安日报;2004年

9 本报记者 尹红杰;中国由学习者向研发者跨越[N];河南日报;2006年

10 ;跨越新高度 开启新的教育30年[N];中国教育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朴恩希;基于认知语言学的中医五色理论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2年

2 管博;汉英表征宏事件的差异对中国学习者动词—小品词组合使用的影响[D];上海交通大学;2007年

3 陈万会;中国学习者二语词汇习得认知心理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4 何爱晶;名—动转类的转喻理据与词汇学习[D];西南大学;2009年

5 王薇;名词动用的认知修辞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8年

6 裴新宁;面向学习者的化学教学设计[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7 吕林海;数学理解性学习与教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8 谭春;概念结构与概念石化[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年

9 林正军;英语感知动词多义性的认知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10 夏天;研究性学习支持系统[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伏双全;“把”字句及其对外汉语教学[D];福建师范大学;2008年

2 李佳;中国学生习得英语空间介词语义网络的认知语言学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外国语学院;2007年

3 李娜;英语名祖词的文化和认知研究及其对汉语名祖词研究的启迪[D];东华大学;2009年

4 黄杉;概念合成理论对言语幽默的阐释力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9年

5 杨洋;俄语委婉语生成的认知机制[D];吉林大学;2008年

6 姜义;从认知语言学角度看中国古诗词英译中意象和意境的传递[D];辽宁师范大学;2008年

7 贺宏燕;新疆少数民族学生汉语名量词习得研究[D];新疆师范大学;2009年

8 张华敏;隐喻认知机制下的英语象名词抽可数性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08年

9 程呈;认知转喻在语篇衔接与连贯中的体现[D];长春理工大学;2008年

10 石轶兰;“介词+N/NP+方位词”中方位词的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75113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xuelw/175113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58b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