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语言学论文 >

语用学研究的复合性特征

发布时间:2018-04-15 20:30

  本文选题:语用学研究 + 界面研究 ; 参考:《外国语文》2012年05期


【摘要】:正提倡语言使用与理解的界面研究,强调研究方法及理论视野下的跨学科性,已是当代语言学发展所体现的新特点,也是外语学科发展的必由之路。创新是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灵魂,在新的21世纪,外国语言文学学科的繁荣和发展面临很多挑战,外语研究与外语实践必须寻求新发展与新突破,为此我们应当重视界面研究和跨学科研究,才能出现新议题、新方法、构建新理论等,外语研究尤其应该如此,除
[Abstract]:It is the new characteristic of the development of contemporary linguistics and the only way to the development of foreign language that we are advocating the research of language use and understanding and emphasizing the interdisciplinary nature of the research method and theory.Innovation is the soul of 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 research. In the new 21st century, the prosperity and development of foreign language and literature subject faces many challenges, foreign language research and foreign language practice must seek new development and new breakthrough.Therefore, we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interface research and interdisciplinary research so that new topics, new methods, new theories and so on can emerge. This is especially true in foreign language research.
【作者单位】: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研究中心;《现代外语》编辑部;
【分类号】:H030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骆传伟;;意义的操作——语用学研究与实用主义的思想渊源[J];丽水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2 饶琴;;语用学与修辞学关系小议[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3 张建科;;系统功能语言学与语用学的比较及互补[J];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4 周榕;冉永平;;语用学研究的新取向——实验语用学研究[J];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2007年05期

5 钱冠连;;语言符号的局限和语用学[J];外语研究;1991年04期

6 徐海铭;论语用学研究的趋向[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1997年02期

7 刘根辉,李德华;中国语用学研究状况与发展方向[J];现代外语;2005年01期

8 马冬;;语用学框架中的语境思考[J];外语学刊;2007年04期

9 龙桃先;;语用学的起源和发展[J];科教文汇(中旬刊);2007年09期

10 王凤琴;;语用学与交际能力[J];西北成人教育学报;2008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邱林林;;委婉语功能的语用学研究[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六辑)[C];2010年

2 高万云;;胡裕树对中国修辞学的贡献[A];修辞学新视野——汉语修辞与汉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3 轩治峰;;含意的解读及翻译[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4 许余龙;;对比语言学研究的新趋势、新思考——第五届国际对比语言学大会述评[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八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8年

5 胡开宝;张柏然;;论语用学原理在双语词典编纂中的应用[A];中国辞书学会双语词典专业委员会第五届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6 范玉柱;;继往开来又一春——读王希杰《修辞学导论》[A];修辞学新视野——汉语修辞与汉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7 曾文雄;;对比语用学研究思考[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八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8年

8 徐炳昌;;关于作家语言风格研究方法的思索[A];跨世纪的中国修辞学[C];1999年

9 马林;;论意义的渐进过程[A];第四届全国认知语言学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6年

10 李军;薛秋宁;;语际语用学对对外汉语教学研究的启示[A];第四届全国语言文字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宋晖 通讯员张新红;语用学研究趋向多元化[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2 记者 徐川山;扎实推进中国的语用学研究[N];语言文字周报;2011年

3 记者 徐华西;模糊语言研究要注重更新方法[N];光明日报;2008年

4 许钧邋朱玉彬;我国翻译史研究的新进展[N];中华读书报;2007年

5 许钧,,南京大学教授、博导,华东师范大学紫江讲座教授;穆雷,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教授、博导;助力不同文化相互理解[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9年

6 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研究所;第三届全国普通话水平测试学术研讨会在福州召开[N];语言文字周报;2007年

7 陈潇;剑磨八年 璧合中西[N];语言文字周报;2007年

8 韩晓时;民俗语言学20年回顾与展望[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5年

9 黄希玲;对翻译研究对象及方法的思考[N];光明日报;2003年

10 杨永林;面向新世纪的社会语言学研究[N];中华读书报;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英玲;汉语冲突话语语用修辞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2 褚修伟;程式性言语事件—人类基本生存方式的语用学研究[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8年

3 姚鸿琨;词汇语用学之阻遏现象新探[D];福建师范大学;2011年

4 王建华;汉英跨文化语用学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5 金雪莱;慧琳《一切经音义》语音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6 张晓路;沉浸式项目中的汉语学习者个体差异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7 廖扬敏;《老子》专书反义词研究[D];四川大学;2003年

8 尹蔚;多维视域下的有标选择复句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9 范敏;篇章语言学视角下的译学词典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10 高彬;猜测与反驳[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徐兆娟;语用学视角下的双语词典词语定义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6年

2 王敏玲;汉语语境下夫妻间冲突话语的语用学研究[D];山西大学;2006年

3 赖阳;试论语用的基本原则[D];首都师范大学;2006年

4 乌吉木;蒙古语青海和硕特土语的特殊词语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8年

5 赵南;中国口译研究方法现况之考察[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9年

6 洪小斌;《唐韵正》个别字韵部演变研究考论[D];西北师范大学;2009年

7 邢杰;翻译研究中的定性与定量研究[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6年

8 刘佳淼;张弓《现代汉语修辞学》研究[D];内蒙古大学;2007年

9 庞亚飞;“禅门公案”的语用学研究[D];山西大学;2005年

10 陈杰;语用预设在合同法默示条款中的体现[D];西南政法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75565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xuelw/175565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0fe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