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语言学论文 >

藏语三大方言比较研究

发布时间:2018-04-18 03:11

  本文选题:藏语 + 三大方言 ; 参考:《中央民族大学》2013年硕士论文


【摘要】:藏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藏语支。有三种主要方言。卫藏方言和康方言有声调,安多方言没有声调。分布在中国西藏自治区、四川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和甘孜藏族自治州、甘肃甘南藏族自治州、青海和云南迪庆藏族自治州四个地区。藏语不仅为藏族所使用。在国内,青海河南蒙旗的蒙族使用藏语,80%的门巴族使用藏语,西藏的回族和珞巴族也局部地使用藏语。此外,普米、纳西、土族、萨拉、保安、东乡等民族以及甘青一带的回族和汉族也都局部地兼通藏语。在国外,印度、尼泊尔、不丹、巴基斯坦等和锡金都有使用藏语的居民,不仅使用人口众多,语言也有相对的独立性,国内的方言都有方言性质的差异。 方言是历史的产物。它的形成与变迁跟一个民族的社会历史、地理分布、自然环境以及经济发展等诸多因素密切相关。众所周知,藏民族自古以来便深居崇山]岭之中,由于地广人稀、山川租隔、交通险阻、来往不便,语言的分化在所难免。目前状况来看,不同方言的三个人一起交流时无法用藏语来通话,只能用其他语言 列宁曾说过:“语言是最重要的人类交际工具”。一种语言如没有人说,它就会消亡,我国历史上某些民族的语言,如鲜卑语、契丹语、女真语等,由于说这些语言的人后来融入汉语社团,该说汉语,他们的语言也就因为没有说而消亡。 语言存在于说话中,人们每天都需要用它说话,说的人越多,它的生命力就越强;反之,说的人越少,这个语言要长期维持它的生命力就越难。 藏语方言的形成经历了漫长的岁月,尽管文字保持统一,口语却变化各异。藏语方言的差别主要表现在语音上,其次是词汇和语法。笔者用现代语言学的方法和语法框架。在此基础上,通过比较,初步摸清了藏语的现状,对三大方言(卫藏方言、康方言和安多方言)间的语音、词汇和语法异同有了比较清晰的认识。 本文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通过查阅大量藏汉文献资料及前人研究成果,对当代藏语三大方言的状况进行了全面细致的分析,着重阐述并理清了藏语方言的发展历史;当代藏语三大方言和书面语的差异。通过比较语言学方法,比较藏语三大方言之间的差异。 全文共分为六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后四部分为正论。最后一部分为结语。各部分的主要内容如下: 绪论部分主要介绍了论文的研究目的和意义、研究动态、研究方法、研究过程中所遇到的困难和解决方法及研究条件。 第一章主要阐述藏语方言的形成原因和地域分部以及发展变化。第一节简单地介绍方言的产生和分布区域。藏语属于藏缅语族的主要分支,除了分布在我国西藏和四川、青海、甘肃、云南五省区之外,还分布在锡金、尼泊尔、印度、巴基斯坦等国。因此,语言的使用不仅仅局限于一个国家或民族,它具有跨地域性。在不同的国家和民族对于方言的定义有所不同,笔者也根据藏族传统的理解,对方言做了定义,并藏语方言形成的原因和发展做了解析。 第二节藏族书面语的动态,藏语的书面语有两种。一种是藏族人称之为‘'chos skad"(佛教语)的书面语,它是为佛教典籍为出发点,并渐渐与经典翻译事业相关联,随之发展成为一种以翻译语和翻译文体为主体的藏语。另一种是与佛教典籍没有直接的关系,至9世纪初叶,以各个时代各个地域的口语形式为基础发展而成,并反映了各个时代各个地域的口语特征书面语。在吐蕃王朝时期先后对藏文进行过多次厘定工作,至今仍保持着藏语书面语的基本统一,到目前为止各地藏人在书面语的交际上没有大障碍。笔者简单地叙述了书面语的定义、发展状况。第三节笔者通过藏语方言与书面语的比较,以及方言具有的地域服务功能和书面语具有的整体服务功能,阐述了藏语方言与书面语的区别以及相互之间的关联。 第二章主要根据藏语方言中的语音研究,前三节详细地介绍三大方言的元音、辅音和声调的基本特点和发展变化。最后一节是三大方言的语音差异,运用比较语言学来比较各方言中的元音和辅音的差异,通过藏语方言与藏文的语音结构比较,探讨藏语方言声调的发生和分化条件。 最后是总结部分,阐述在语言的发展过程中除了藏语方言清浊对立的消失、复辅音的简化、辅音韵尾的脱落或合并,这也符合世界上多种语言的发展趋势。藏语三大方言中安多方言不能靠声调来区别意义的,但是在卫藏方言和康方言群中,用声调来区别意义是非常明确的。从语言的发音规律来讲,拉萨话的语音更适合作整个藏区的音准基础。 第三章是三大方言的词汇比较研究。第一节阐述词汇的定义和功能。词汇,又称语汇,是一种语言里所有的(或特定范围的)词和固定短语的总和。词汇意义是与物体或现实行为彼此相关的语音外部表现形式,词汇意义揭示了一类词的共同特点,并且区分了不同的物体和现实行为。词汇是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人们进行思想交流起着很大的作用。 第二节是三大方言的词汇特点。词汇和词义的发展是和社会的发展、人们对现实现象的认识的变化紧密联系着的。新事物的出现、旧事物的消亡和认识的深化,都必然会在词汇和词义中打上自己的印记。笔者明细地介绍各个方言的词汇特点。 第三节主要是藏语三大方言的词汇比较,笔者通过三大方言的词汇比较,提出目前各藏区的词汇亟待统一的必要性,最后提出了怎样统一三大方言词汇的一些看法及建议:第一、统一常用词汇。第二、新词统一和整合。第三、正确使用书面词汇。第四、正确使用敬语词。第五、正确使用统一词汇。 第四章是文法部分。从语言学的角度讲吐蕃时期又是藏族语言文字频繁改革和不断规范的关键时期,当时围绕佛经翻译曾三次对藏文进行了改革,为藏文字的规范化产生深远的积极影响。基本上定型了今日所使用的藏文字的语法结构。所以,吐蕃时期便成为后人语言学家最关注的藏族语言文字的历史时期。 语法是语言中的一般规则,应该有无上的权威,但是语法规则的效能常常受到限制,不能到处贯彻。随着历史的前进、社会的分化、减少各地区间的交际,当今藏语三大方言中的语法和书面语的语法规则稍微有所变化,笔者前三节阐述藏语三大方言的中的作格词和属格词、位格词、从格词、动词、句尾等的语法特点。第四节通过语法比较来甄别三大方言之间的语法差异,当代藏语三大方言中的语法和书面语的变化。 最后为结语部分。通过简要回顾论文的内容,总结性的阐述了藏语方言的产生和现状、未来发展趋势。对创造共同语的意义和价值作了客观的解析。语言是随着社会的变化而变化,当今三大方言的文法和书面语的文法差异也不列外,故一千三百多年的语法结构不能代表当今藏语的语法结构。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中央民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H214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林秀艳;;藏汉语声调异同之比较[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3期

2 林秀艳;;藏汉语偏正短语语序之比较[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年01期

3 李开拓;丁爱恒;;拼音化与语文现代化[J];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4 伍铁平;;不许肆意攻击《汉语拼音方案》——批评《汉字文化》2008年第1期的某些错误言论[J];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5期

5 李国英;周晓文;;汉字字频统计方法的改进[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6期

6 阿顿·华多太;;也谈汉藏民族关系渊源[J];柴达木开发研究;2007年06期

7 孙宏开;藏语在藏缅语族语言研究中的历史地位[J];中国藏学;1998年02期

8 扎西次仁;藏文的排序规则及其计算机自动排序的实现[J];中国藏学;1999年04期

9 瞿霭堂;中国藏族语言文字研究五十年[J];中国藏学;2004年01期

10 张建民;;夏河藏语中的汉借词与汉语西北方音[J];中国藏学;2011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9条

1 刘博;杨鸿武;甘振业;李曼曼;孙红英;;面向藏语机读音标SAMPA-T的字音转换[A];第十一届全国人机语音通讯学术会议论文集(一)[C];2011年

2 陈小莹;陈晨;于洪志;华侃;;藏语拉萨话长短元音的声学分析[A];第九届中国语音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3 高璐;陈琪;李永宏;于洪志;;藏语语音合成中本文分析的若干问题研究[A];第九届中国语音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4 伍昌力;;以《最后一课》为例,解读法语动词时态在篇章中的使用[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0年年会论文集[C];2010年

5 贾媛;熊子瑜;李爱军;;甘孜藏汉中介语声调系统研究[A];第九届全国人机语音通讯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6 熊子瑜;;中介语声调系统的评价方法研究[A];第九届全国人机语音通讯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7 李开拓;;拼音化——中国语文现代化的长征路[A];语文现代化论丛(第八辑)[C];2008年

8 李洪波;于洪志;;藏语语音识别的预处理研究[A];中文信息处理前沿进展——中国中文信息学会二十五周年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9 殷平善;;中医药专业语文素质的培育及医古文多媒体教学[A];中华中医药学会第十六届医古文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用源;汉语和藏语复音词构词比较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2 谷峰;先秦汉语情态副词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3 余成林;汉藏语系语言存在句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4 鲜红林;云南罗平布依语词汇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5 范丽君;汉藏语因果类复句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6 曾小鹏;俄亚托地村纳西语言文字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7 江荻;论汉藏语言演化的历史音变模型[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0年

8 周赛红;湘方言音韵比较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5年

9 包萨仁;蒙古语族东乡语与汉语的接触研究[D];北京大学;2006年

10 田静;藏缅语宾语比较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安亚彬;庆阳市西峰区方言声调实验研究[D];西北民族大学;2010年

2 谭远超;汉英成语比较及其对外汉语成语教学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1年

3 武小青;包头鼻韵尾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1年

4 张雪纯;从句法关系视角论法律文书的翻译[D];中北大学;2011年

5 李志芬;贵州省望谟县油迈村瑶族语言使用调查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6 龙海艳;湖南方言常澧片的复数标记与列举标记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7 吴芳;湖南省湘乡市金石镇亲属称谓的社会语言学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8 王成志;文字交际应用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11年

9 文灿;车尾标语调查研究[D];湘潭大学;2011年

10 谭洪霞;认知语境在隐喻理解中的功能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76652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xuelw/176652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065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