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语言学论文 >

身份认同与儿化使用——以北京儿化为例

发布时间:2018-04-18 03:16

  本文选题:儿化 + 语言认同 ; 参考:《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年03期


【摘要】:北京话儿化问题,一些研究提出一些看法,如儿化现象呈衰减趋势、对儿化现象的态度由崇拜转为贬低、儿化词有可能消失等。我们认为,这些观点值得商榷。本文采用录音访谈和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法描述了北京话儿化的使用状况。研究结果表明,北京儿化非但没有呈现衰减的趋势,反而充满了活力和生命力;儿化现象不仅广泛见于当地居民的口语,而且还扩散到移民群体,两类人群对儿化的积极认同占主流;外来移民中存在"过度使用"儿化的现象。上述情况的发生与北京话儿化日益凸现的身份认同功能密切相关,儿化已经逐步成为融入北京社会的一个重要体现和标志,预示北京话儿化未来会继续保持活力。
[Abstract]:Some studies have put forward some opinions on the problem of Beijing's dialect, such as the decline trend of the phenomenon of Erhua, the change of attitude towards it from worship to belittling, and the possible disappearance of Erhua words, etc.We believe that these views are open to question.This paper uses the method of recording interview and questionnaire to describe the usage of Beijing dialect.The results show that instead of showing a declining trend, Beijing's Erhua is full of vitality and vitality. This phenomenon is not only widely seen in the spoken language of local residents, but also spreads to the immigrant population.The positive identification of the two groups of people is the mainstream, and the phenomenon of "excessive use" of Pediatrics exists in immigrants.The occurrence of the above situation i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increasingly prominent identity function of Beijing dialect, which has gradually become an important embodiment and symbol of integration into the Beijing society, indicating that the future of Beijing dialect Erhua will continue to maintain vitality.
【作者单位】: 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青年项目)《中国城市弱势群体语言环境和语言生活调查研究》(批准号:09YJC740041) 国家语言委员会“十二五”科研规划委托项目《语言在国家安全中的战略地位和作用研究》(批准号:WT125-37)
【分类号】:H172.1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一民;;北京话儿化的社会文化内涵[J];北京社会科学;2011年05期

2 刘振平;;儿韵和儿化韵的实验分析[J];汉语学习;2008年06期

3 李立成;“儿化”性质新探[J];杭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4年03期

4 劲松;儿化词变异和变化的社会语言学研究[J];修辞学习;2005年02期

5 姜文振;哈尔滨话儿化的若干问题[J];学术交流;2004年11期

6 李延瑞;论普通话儿化韵及儿化音位[J];语文研究;1996年02期

7 张世方;从周边方言看北京话儿化韵的形成和发展[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3年04期

8 张树铮;论普通话“-儿”缀的语音形式[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5年03期

9 周晨萌;20世纪80年代北京口语儿化词的使用情况[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5年05期

10 徐越;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儿化问题[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5年05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小燕;普通话上声变调与轻声分析[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2期

2 杨晓黎;;传承语素:汉语语素分析的新视角[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2期

3 王有卫;;语素文字说质疑[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年03期

4 陈维友;蔡文娟;;韵律对英语诅咒插入语和汉语离合词表达的制约作用[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03期

5 李慧敏;江淮官话的归属与特征研究概述[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年05期

6 熊仲儒;;致使的语音实现及其句法蕴含[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06期

7 熊仲儒;;汉语中无定主语的允准条件[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年05期

8 熊仲儒;;领属性致使句的句法分析[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年03期

9 严芳;;浅谈对外汉语中离合词的教学[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4期

10 薛凤生;;动补结构否定形式小议[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8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赳赳;;现代汉语篇章中启后性分析[A];和谐社会:社会建设与改革创新——2007学术前沿论丛(下卷)[C];2007年

2 李影;付莉;;韩国中小学生“是”的错序偏误分析[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四辑)[C];2009年

3 郑述谱;;语言单位与词典的类型及结构[A];中国辞书学会双语词典专业委员会第四届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4 刘建梅;;关于编纂外向型汉外字典的设想[A];中国辞书学会双语词典专业委员会第五届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5 田野;;北京话强调焦点句音量分析[A];第九届中国语音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6 俞士汶;朱学锋;段慧明;张化瑞;;以词义为主轴的综合型语言知识库[A];第六届汉语词汇语义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7 苏岚;;方言在大学生英语语音学习中的负迁移[A];贵州省翻译工作者协会2009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9年

8 林建平;;轻重与“方言语调”[A];首届全国普通话水平测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9 周轶;;普通话儿化音的测试和培训对策[A];首届全国普通话水平测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10 靳光瑾;;计算机理解汉语需要语法理论支撑[A];语言文字应用研究论文集(Ⅱ)[C];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邱闯仙;现代汉语插入语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2 吴善子;汉韩反诘语气副词对比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李红梅;韩国语范围表达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4 柳春;甘肃临夏方言回腔语音格局研究[D];西北民族大学;2010年

5 刘春兰;《训世评话》语法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6 李秉震;汉语话题标记的语义、语用功能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7 郭红;基于第二语言教学的汉语语气范畴若干问题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8 刘艳红;唐五代方位词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9 董正存;汉语全称量限表达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10 龙又珍;现代汉语寒暄系统研究[D];武汉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桂阳;现代汉语“不是X的X”结构考察[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马晶晶;表人名词类词缀“X手”、“X者”、“X员”分析比较[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3 顾倩;现代汉语否定副词“不”“没(没有)”“别”的对比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4 宗政;2009年中国政府工作报告翻译对比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5 陶胜妃;现代汉语谓词修饰词前后位置比较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6 丁熠;“契合”类语气副词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7 姜丹丹;面向对外汉语教学的插入语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8 李艳艳;“V一把”结构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9 孙艳;汉语“A+过+O”结构分析[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10 孔军;儿化词的对外汉语教学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一民;北京话的轻音和语法化[J];北京社会科学;2005年03期

2 金汕;北京话走进现代[J];北京社会科学;1996年02期

3 吴英成;北京话是单音节语言的质疑[J];当代语言学;2000年04期

4 俞敏;北京音系的成长和它受的周围影响[J];方言;1984年04期

5 温端政 ,张光明;《忻州方言词典》引论[J];方言;1994年01期

6 沈阳,邵敬敏;试谈香港地区普通话教学中的“儿化”和“轻声”问题[J];方言;1997年03期

7 丁力;也谈普通话儿化韵的发音规则[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2期

8 刘卓;“花儿”中的“儿”是变词语素吗?[J];汉语学习;2002年06期

9 李立成;“儿化”性质新探[J];杭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4年03期

10 汪德琪;对规范儿化的异议[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1987年03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彭宗平;北京话儿化词研究[D];北京语言大学;2004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佳畅;吕黎;;身份、性别与翻译——张佩瑶教授访谈录[J];外国语言文学研究;2008年01期

2 傅美蓉;;女书与性别身份认同[J];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3 任承科;;语码选择与身份转换研究[J];中国科技信息;2009年24期

4 周紫燕;;长沙地区电视方言节目受众语言态度调查[J];语文学刊;2009年06期

5 黄帆;;从符号学视角看乐活(LOHAS)[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6 刘霞敏;;翻译中的性别差异及女性身份认同[J];外语教学;2007年02期

7 刘海涛;;语言规划的动机分析[J];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4期

8 高颖娜;;《我带你去那儿》中的隐喻与象征[J];天津外国语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9 黄亚平;刘晓宁;;语言的认同性与文化心理[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6期

10 王俭;;语言测试与身份认同[J];沈阳大学学报;2008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耿铭;;陕南安康中原官话重叠儿化名词初探[A];中国训诂学研究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0年

2 谭慧敏;左飚;;词汇语义、认知心理与社会文化—由同志的词义演变调查所引发的思考[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3 史定国;;现代汉语儿化词规范问题[A];语言文字应用研究论文集(Ⅱ)[C];2004年

4 宋欣桥;;普通话水平测试(PSC)在香港的基本属性及未来发展[A];第三届全国普通话水平测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5 任小玫;;语言翻译与文化飞散:对翻译工作者身份认同、工作效率及全球意识方面二律背反的理解与应对(英文)[A];北京论坛(2007)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人类文明的多元发展模式:“多元文明冲突与融合中语言的认同与流变”外国语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下)[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俞扬;“洪武赶散”与泰州方言[N];泰州日报;2006年

2 本报记者 吴小曼 见习记者 欧阳毅 沈山;方言之殇[N];财经时报;2005年

3 杨匡汉;母语尴尬[N];人民日报;2007年

4 石川人;华文的魅力[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7年

5 记者 赵兰英;李光耀:愿为学习汉语当榜样[N];新华每日电讯;2006年

6 梁发芾;网络语言会给汉语带来革命?[N];深圳商报;2004年

7 记者宋晖 通讯员杨红;语言生活问题:解决胜于关注[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金艳;媒体服饰话语中身份认同的建构与消解[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2 王媛媛;汉语“儿化”研究[D];暨南大学;2007年

3 顾钦;语言接触对上海市区方言语音演变的影响[D];上海师范大学;2007年

4 关俊红;二十世纪辞书儿化词研究[D];厦门大学;2008年

5 彭宗平;北京话儿化词研究[D];北京语言大学;2004年

6 孙晓萌;语言与权力[D];北京外国语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韩艳梅;中文博客语篇中的性别身份与认同:超女评论背后的身份认同研究[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7年

2 黄进;南京方言儿化现象探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3 付丽娟;语言多样性的生态语言学角度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09年

4 李漾;城市身份认同的多模态话语构建[D];浙江师范大学;2013年

5 周紫燕;长沙地区广播电视方言节目受众语言态度研究[D];暨南大学;2007年

6 侯恒雷;镇平方言儿化研究[D];西南大学;2008年

7 马晓燕;论《歧路灯》中的儿化词[D];山东大学;2009年

8 修琼英;“酷儿”理论与语言教学[D];重庆师范大学;2009年

9 何雪雁;翻译·想象·历史[D];重庆师范大学;2010年

10 张秋荣;迁安方言儿化现象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176655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xuelw/176655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caa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