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宁普通话中介谓词探析
本文选题:“南普” + 中介谓词 ; 参考:《广西社会科学》2012年07期
【摘要】:南宁普通话的谓词,主要是动词和形容词,多从粤方言中来,一般用粤方言的词加上相应的普通话的音形成"南普"的谓词变体——中介谓词。有的中介谓词可与普通话的词相对应,有的在普通话中无对应的词。此外,"南普"的指人名词、量词、叹词和语气词等也颇具特色。
[Abstract]:The predicates of Nanning Putonghua, mainly verbs and adjectives, come from Cantonese dialect, and generally use the words of Guangdong dialect plus the corresponding pronunciation of Putonghua to form the predicate variant of "Nanpu"-intermediary predicate. Some intermediate predicates can correspond to Putonghua words, and some have no corresponding words in Putonghua. In addition, Nanpu refers to human nouns, classifiers, interjections and mood words.
【作者单位】: 广西师范学院文学院;
【分类号】:H10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沈丰;从南宁人的“不懂”漫谈地方普通话[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周春艳;;中国式英语与中国英语之比较[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年05期
2 庞铮;;从语言变异看当代社会心理的特征[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04期
3 张艺;;论言语社区的内部同一性[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4 聂莎;;高职高专英语专业学生学习的调查与研究[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11期
5 刘洋;;顺应论下的大学生校园用语中的语码转换现象分析[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05期
6 田莉;蒋琴;;中学生对英语教师语码转换的语言态度研究[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1年01期
7 王运祥;语用失误与教学调整[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1年06期
8 曲辰;维特根斯坦后期哲学思想对当代语言学的影响[J];北方论丛;2001年03期
9 肖建安;论语言的变化与变异规律[J];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2期
10 王如利;;北京市新英源借词使用情况年龄差异研究[J];北京教育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6条
1 韦美璇;;社会语言学视角下的大学英语教学目标及其实现途径[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七辑)[C];2010年
2 朱学佳;付莉;;乌鲁木齐市维吾尔族汉语使用声调变异状况的声学分析[A];第七届中国语音学学术会议暨语音学前沿问题国际论坛论文集[C];2006年
3 李予军;;从社会语言学角度看城市化发展与语言的变迁[A];第二届城市科学论坛论文集[C];2006年
4 谢俊英;;新词语与时尚词语社会知晓度调查与分析[A];语言文字应用研究论文集(Ⅱ)[C];2004年
5 李宏儒;;浦东公务员和教师普通话能力、行为和态度及相关性研究[A];第三届全国普通话水平测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6 王虹;;警察语言的词汇特点研究[A];边缘法学论坛[C];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汉生;英国都铎王朝的语言与文化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俞理明;汉语缩略研究[D];四川大学;2002年
3 廖美珍;问答:法庭话语互动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2年
4 姜玲;英汉隐喻句对比研究英汉隐喻句对比研究[D];河南大学;2003年
5 潘世松;不同年龄段语用主体语体特征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6 方欣欣;语言接触问题三段两合论[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7 崔小敬;寒山及其诗研究[D];复旦大学;2004年
8 张卫国;双语学与新疆双语问题[D];中央民族大学;2005年
9 杨元刚;英汉词语文化语义对比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10 但昭彬;话语权与教育宗旨之共变[D];华中师范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茜;词语借用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2 苏宇炫;泰国中学生汉语使用中的语言变异现象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3 胡青青;语言变异视角下的流行语研究[D];湖南工业大学;2010年
4 连朝霞;“老”=“old”?-“老”字的标记性及其中英文社会认同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5 王丽;乌鲁木齐市维吾尔族城市居民语言选择调查研究[D];新疆师范大学;2010年
6 马晓燕;新疆维吾尔族城市居民维汉口语句间语码转换研究-以乌鲁木齐为例[D];新疆师范大学;2010年
7 李芳;论商务谈判中的礼貌语言策略[D];广西师范大学;2000年
8 郝会丽;论新闻语体[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9 邓晓华;疑问句的功能偏离——转喻功能及其实现[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10 毛悦;影响汉语第二人称代词使用的社会文化因素[D];北京语言文化大学;2003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谷婷婷;语言变体与翻译——由《哈克贝恩·芬历险记》看语言变体的汉译[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3期
2 周文;;试论成语结构的变异与定型——以《全相平话五种》为例[J];咸宁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3 侯国金;;模因宿主的元语用意识和模因变异[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8年04期
4 孟肇咏;;古谚语的谐音变体[J];语文研究;1987年04期
5 周玲;文体特色在翻译中的内涵与传达[J];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1期
6 方平权;“,
本文编号:178065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xuelw/17806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