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音与形式再现中的他文化呈现——民族志诗学与翻译研究
本文选题:民族志诗学 + 声音再现 ; 参考:《外国语文》2012年01期
【摘要】:民族志诗学强调在书面转写和翻译中,声音和形式再现是表现北美土著印第安部落口头文本中独特、本质的艺术魅力和传达他文化丰富文化含义的重要形式。民族志的跨文化意识和民族志考察方法是实现这种文化翻译的重要前提。据此,我国少数民族口头文学的对外翻译也是一种民族志实践,需要译者在翻译中加强民族志意识,运用民族志方法,在译本中充分体现民族志信息,生动展示少数民族口头文学中所特有的语言和修辞的审美特性。同时,翻译研究领域中的文化翻译理论对民族志诗学理论也具有拓展和深化的意义。
[Abstract]:Ethnographic poetics emphasizes that in written translation and translation, sound and form reproduction is an important way to express the unique and essential artistic charm of the oral texts of Native American Indian tribes and to convey the rich cultural meaning of his culture. The cross-cultural consciousness of ethnography and the method of ethnographic investigation are the important prerequisites for realizing this kind of cultural translation. Therefore, the translation of Chinese minority oral literature is also a kind of ethnographic practice, which requires translators to strengthen their consciousness of ethnography in translation and to fully reflect the ethnographic information in the translation by means of ethnography. The aesthetic features of language and rhetoric are vividly displayed in the oral literature of ethnic minorities. At the same time, the cultural translation theory in the field of translation studies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the theory of ethnographic poetics.
【作者单位】: 四川大学外国语学院;
【基金】:“文化翻译”与少数民族文学英译研究:基于民族志和翻译学的视角(批准号:10XZW038)系列论文之一
【分类号】:H059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杨利慧;民族志诗学的理论与实践[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6期
2 巴伦;;文化形态“十字架”跨越的民间文学翻译[J];布依学研究;1989年00期
3 托马斯·杜波依斯,韩戈金;民族志诗学[J];民族文学研究;2000年S1期
4 马克·本德尔,吴姗 ,巴莫曲布嫫;略论中国少数民族口头文学的翻译[J];民族文学研究;2005年02期
5 巴莫曲布嫫 ,朝戈金;民族志诗学(Ethnopoetics)[J];民间文化论坛;2004年06期
6 王宏印;王治国;;集体记忆的千年传唱:藏蒙史诗《格萨尔》的翻译与传播研究[J];中国翻译;2011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利慧;民族志诗学的理论与实践[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6期
2 张成福;梁平;;民俗学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J];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4期
3 段峰;;作为表演的翻译——表演理论视域下的我国少数民族口头文学对外翻译[J];当代文坛;2012年04期
4 何清;;诗歌的民族与民族的诗歌——以马德清的诗歌为例反思“民族志诗学”理论[J];凉山文学;2009年04期
5 万建中;;论民间文学的口头语言范式[J];民俗研究;2006年01期
6 姜迎春;;民族志与口头传统视野中的民间文学文本——以叙事民歌《嘎达梅林》文本忹录为个案[J];民族翻译;2009年04期
7 王治国;;《格萨尔》史诗民译与汉译述要[J];民族翻译;2011年04期
8 段静;;近现代中、西口头文学研究综述[J];世界民族;2011年05期
9 王治国;;海外汉学视域下的《格萨尔》史诗翻译[J];山东外语教学;2012年03期
10 王治国;;民族志视野中的《格萨尔》史诗英译研究[J];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5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张士闪;乡土社会与乡民的艺术表演[D];北京师范大学;2005年
2 代云红;中国文学人类学基本问题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3 姜迎春;长篇叙事民歌《嘎达梅林》文本和历史记忆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0年
4 高贺杰;因“韵”而“声”[D];上海音乐学院;2010年
5 刘伟;文化翻译视野下的“少数民族文学”[D];南开大学;2010年
6 杨旭东;北京评书的书场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陈漪;湘西苗族“萨滚”的田野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8年
2 宋铮;土族《格萨尔》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9年
3 吴岚冲;语本:媒介环境学视野中的文学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4 李敬儒;冀中民间故事嬗变研究(1980-2010年)[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5 覃继督;“表演理论”在中国民间文学研究中的应用述评[D];云南大学;2011年
6 杨莹;莱芜南下治“抬杠”习俗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7 薛涛;中国《玛纳斯》诗学研究[D];新疆师范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杨利慧;民族志诗学的理论与实践[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6期
2 杨利慧;表演理论与民间叙事研究[J];民俗研究;2004年01期
3 托马斯·杜波依斯,韩戈金;民族志诗学[J];民族文学研究;2000年S1期
4 巴莫曲布嫫;叙事语境与演述场域——以诺苏彝族的口头论辩和史诗传统为例[J];文学评论;2004年01期
5 扎西东珠;谈谈《格萨尔》的翻译问题[J];中国翻译;2004年02期
6 王宏印;邢力;;追寻远逝的草原记忆:《蒙古秘史》的复原、转译及传播研究[J];中国翻译;2006年06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桑德拉;龙艳;;论Asanaginica在塑造塞尔维亚妇女社会地位中的作用[J];社科纵横(新理论版);2011年02期
2 ;[J];;年期
3 ;[J];;年期
4 ;[J];;年期
5 ;[J];;年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2条
1 本报记者郭彦辰;中国的口头传统要用“广博深厚”来形容[N];中国民族报;2009年
2 朝戈金;从“荷马问题”到“荷马诸问题”[N];中华读书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韩成艳;从表达认同到认同表达[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李晓禺;中国文学人类学发展轨迹研究[D];兰州大学;2007年
2 左璐;弗吉尼亚·伍尔夫的有声写作[D];吉林大学;2007年
3 薛涛;中国《玛纳斯》诗学研究[D];新疆师范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78084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xuelw/17808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