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庭调解话语空间建构研究
本文选题:法庭调解 + 调解话语 ; 参考:《湖北社会科学》2012年02期
【摘要】:法庭调解顺利进行必须具有可调解的话语空间。成功调解与否关键在于一方当事人的调解话语目的是否在对方可接受的调解话语空间进行商谈并动态顺应。本文建构法庭调解话语空间,即法庭调解话语互动中参与者的调解意向是如何通过调解话语目的表达并动态顺应对方可接受的三个话语空间:主观话语空间、客观话语空间和社交话语空间,并结合真实法庭调解语料进行可调解空间的话语分析,旨在拓宽法庭调解话语分析视角,更好把握调解话语运作机制和调解策略。
[Abstract]:The smooth progress of court mediation must have mediative discourse space. The key to successful mediation lies in whether a party's purpose of mediation discourse is negotiated in the other party's acceptable mediation discourse space and is dynamically adapted. This paper constructs the discourse space of court mediation, that is, how the participants' intention of mediation is expressed through the purpose of mediation discourse and dynamically adapts to the other party's acceptable three discourse spaces: subjective discourse space. The objective discourse space and the social discourse space, combined with the real court mediation corpus, are used to analyze the intermediable discourse in order to broaden the perspective of the court mediation discourse analysis and to better grasp the mediation discourse operation mechanism and mediation strategies.
【作者单位】: 咸宁学院外国语学院;华中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基金】:湖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2012jytq795)的组成部分
【分类号】:H1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范愉;调解的重构(上)——以法院调解的改革为重点[J];法制与社会发展;2004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翟志文;法院调解场域的构想[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2 肖建华;杨兵;;对抗制与调解制度的冲突与融合——美国调解制度对我国的启示[J];比较法研究;2006年04期
3 范愉;有关调解法制定的若干问题(上)[J];中国司法;2005年10期
4 周晓冰;;知识产权纠纷诉讼调解的实证研究(上)[J];电子知识产权;2006年01期
5 范愉;以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 保证社会的可持续发展[J];法律适用;2005年02期
6 姚志坚;"调解热"与法院调解制度的现代转型[J];法律适用;2005年09期
7 葛玲;;从法院面临的困境看纠纷解决机制的完善 兼谈法院功能的定位[J];法律适用;2006年06期
8 张军;;诉讼调解贵在自觉[J];法律适用;2007年01期
9 陈旗;;论法院调解制度的创新——基于价值与功能的法理思辨[J];法学评论;2007年05期
10 冷传莉;律师眼中的好法官是什么样的[J];法学;2005年08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于兵;私权救济的时间限度[D];吉林大学;2005年
2 李全文;民事诉讼调解一般理论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3 洪冬英;当代中国调解制度的变迁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07年
4 邓玮;法律场域的行动逻辑[D];上海大学;2006年
5 辛国清;法院附设替代性纠纷解决机制研究[D];四川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蔡永彤;我国法院调解制度的法律困境与出路选择[D];华东政法学院;2006年
2 刘刚;从司法ADR视角论我国法院调解制度的重构[D];华东政法学院;2006年
3 赵昌华;论我国民事诉讼调解制度的改革与完善[D];湘潭大学;2006年
4 张磊;论诉讼和解[D];上海交通大学;2007年
5 张洪江;法院与ADR关系重构[D];山东大学;2006年
6 郑宏雁;法院调解中的民间法运用[D];山东大学;2007年
7 孙立军;法官调解制度的反思与重塑[D];吉林大学;2007年
8 刘霞;和谐:中国调解制度的基础与价值目标[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9 何谦;法院民事调解论[D];西南政法大学;2007年
10 杨红;和谐社会下民事司法效率要素之论纲[D];重庆大学;2007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赵钢,王杏飞;我国法院调解制度的新发展——对《关于人民法院民事调解工作若干问题的规定》的初步解读[J];法学评论;2005年06期
2 吕万英;司法调解话语中的冲突性打断[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5年06期
3 范愉;电视法制节目与法制建设的互动关系[J];南通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2期
4 万斌;王满荣;;论冲突与和谐[J];求索;2006年08期
5 季卫东;法治中国的可能性——兼论对中国文化传统的解读和反思[J];战略与管理;2001年05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高萍;剧本中冲突性话语研究[D];延边大学;2006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柯贤兵;廖美珍;;法庭调解话语博弈交际研究[J];外语学刊;2011年05期
2 ;[J];;年期
3 ;[J];;年期
4 ;[J];;年期
5 ;[J];;年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本文编号:178546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xuelw/17854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