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会话中的零转述现象
本文选题:零转述 + 声源 ; 参考:《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2012年04期
【摘要】:本文以四个汉语访谈节目为语料,从会话分析的视角探讨了汉语会话中的零转述现象。研究工作围绕两个问题展开:1)零转述信息的声源、分布及其识别;2)支配零转述使用的认知语用原则。为了研究问题1),我们首先构建了一个转述信息声源系统,然后以该系统为分析框架,标注归纳语料中的零转述信息声源,量化统计其分布情况,探寻对其有效识别的语言和非语言线索。对于问题2),我们提出并论证了支配零转述使用的四个认知语用原则,分别为:经济原则、清楚原则、急迫原则和生动原则。
[Abstract]:In order to study the problem ( 1 ) , we construct a system of the information sound source , and then use the system as the analysis frame , label the zero - turn information sound source in the corpus , quantify the distribution of the information , and explore the linguistic and non - linguistic cues for its effective identification . For the problem 2 ) , we propose and demonstrate the four cognitive pragmatic principles that govern zero transfer , which are : economic principle , clear principle , urgent principle and vivid principle .
【作者单位】: 浙江大学外国语言文化与国际交流学院;浙江财经学院外国语学院;
【分类号】:H136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申丹;小说中人物话语的不同表达方式[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1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荣建;;英语引语的多视角分析[J];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2期
2 刘娟;;庭审语言中转述现象的语用研究[J];广东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3 崔小云;;对《傲慢与偏见》第十九章之及物性分析[J];电影文学;2009年07期
4 张春;印象性词语与句型的文体价值关联性[J];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4期
5 郑淑明;李龙兴;;《呐喊》的叙事视角类型及其话语表达模式的翻译[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6 王燕;刘娟;;俄语引语现象思辨——Л·Петрушевская短篇小说中的引语研究[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7 闫素芬;;交际中引语的语用功能分析[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年01期
8 王娟;;直接引语与间接引语研究综述[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3期
9 陈红梅;;话语引述现象研究综述[J];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6期
10 吕晶晶;;转述事件框架与转述的多维研究[J];外语研究;2011年0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彭建武;语言转述现象的认知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2 黄友;转述话语研究[D];复旦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公丕民;英语中语言转述的功能视角[D];曲阜师范大学;2002年
2 段晓捷;汉语篇章中的“直接引述”现象[D];北京语言文化大学;2003年
3 王艺;言语行为和引语[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4 蒋长刚;语篇中的投射体现机制初探[D];中国海洋大学;2005年
5 吴晓萍;英语经济新闻中的引语[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6年
6 黄冠颖;直接引语现象分析[D];北京语言大学;2007年
7 吴颖;会话中的言语转述与互动话语角色[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7年
8 涂璞;基于社会语言学及话语分析的转述动词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08年
9 刘波涛;基于语料的新闻语篇中语言转述的认知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8年
10 代旋;《红高粱家族》风格传译的文体学评析[D];湘潭大学;2009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江晓红;何自然;;转喻词语识别的语境制约[J];外语教学与研究;2010年06期
2 张许诺;;婴儿如何从成人语言输入中识别普通话声调类别[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1年02期
3 易正中;;副词“才”的基本义与义项划分[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6期
4 王式畏;;入派四声[J];德宏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5 袁艳;;《红楼梦》统称代词用法分布计量考察[J];闽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6 陈传锋,董小玉;汉字的结构对称特点及其识别加工机制[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3年04期
7 张榕;宋柔;;一种被定义项的识别策略[J];当代语言学;2007年01期
8 彭淑莉;;留学生识别理解汉语专有名词的策略研究[J];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2009年09期
9 袁艳;;《红楼梦》旁称代词用法分布计量考察[J];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10 张继;汉字通假的识别[J];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史定国;;普通话中必读的轻声词[A];语言文字应用研究论文集(Ⅰ)[C];1995年
2 袁金亮;李小琴;;普通话“掉了”与乐安方言“啊哩”的异同[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3 陈晴;姚天顺;张俐;姜涛;石磊;李彦丹;肖桐;;基于谓词驱动模板的汉日机器翻译方法[A];中文信息处理前沿进展——中国中文信息学会二十五周年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4 曾玉萍;毛世桢;;PSC朗读语调能力结构的统计研究[A];第三届全国普通话水平测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5 《浙江省推普现状及对策研究》课题组;张绪培;王新敏;屠国平;钱华;刘群;毛力群;朱丹;;浙江省推普现状及对策研究[A];第二届全国普通话水平测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6 春岭;斯琴;;现代蒙古语词语搭配分布特征初探—以单词GAR、JALAGV为例[A];第四届全国学生计算语言学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8年
7 龙长才;姚秋平;商育民;唐超群;;纯音双耳听闻与双耳信号时差和强度差[A];中国声学学会1999年青年学术会议[CYCA'99]论文集[C];1999年
8 王萌;俞士汶;段慧明;孙薇薇;;基于语料统计的现代汉语量名搭配研究[A];第四届全国学生计算语言学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8年
9 戴红亮;;傣语语料库中现代汉语借词分析[A];中国民族语言学会第10届学术讨论会摘要集[C];2010年
10 许小颖;吴英成;;新加坡华语“第五声”遗失过程中的“词汇扩散”现象[A];新世纪的现代语音学——第五届全国现代语音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舒锋;民意调查不能沦为决策正确的“证明材料”[N];人民法院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周筱娟;现代汉语礼貌语言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
2 郄远春;成都客家话研究[D];北京语言大学;2009年
3 陈立中;湖南客家方言音韵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2年
4 张巍;中古汉语同素逆序词演变研究[D];复旦大学;2005年
5 王强军;基于动态流通语料库(DCC)的信息技术领域新术语自动提取研究[D];北京语言文化大学;2003年
6 谢奇勇;湘南永州土话音韵比较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3年
7 羊芙葳;谎言的识别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韩甲祥;隐喻在线加工模式探索[D];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2008年
2 邵娜;汉语网络会话中的反语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3 刘琳红;小说翻译中语篇连贯的识别与重构[D];外交学院;2008年
4 李德鹏;“被”字句在法律语体中的分布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06年
5 陈云;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动量词研究[D];厦门大学;2008年
6 李想;十三经极高频字分布及组词研究[D];黑龙江大学;2009年
7 马春荣;关联理论框架下的言语反语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8 张秋梅;《儿女英雄传》连词计量研究[D];苏州大学;2009年
9 周美玲;“上”“下”语法功能的认知研究[D];南昌大学;2006年
10 查学军;《方言》、《续方言新校补》、《方言别录》方言词分布及词义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78557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xuelw/17855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