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语言学论文 >

两性情感表达的话语风格差异探析

发布时间:2018-04-25 11:03

  本文选题:情感表达 + 话语风格 ; 参考:《电影文学》2012年14期


【摘要】:男性与女性的言语都明显地反映出其性别特征。本文选取美国电影《其实你不懂他的心》中的人物对话为语料,在三种不同的情感表达语境中,分析两性话语风格差异。在话语量方面,男性说的话往往比女性要多,但性别不是惟一影响因素。在话语方式方面,男性信息交流目标明确,喜欢以说教的方式进行对话,倾向于直接发表意见;而女性喜欢交流自身对某一事情的感觉,较多考虑对方的感受,达到一种相互交流感情的目的。
[Abstract]:The speech of both men and women clearly reflects their gender characteristics. This paper selects the dialogues in the American film "in fact you don't understand his Heart" as the corpus, and analyzes the differences in the discourse styles of the two sexes in three different emotional expression contexts. Men often speak more words than women, but gender is not the only factor. In terms of discourse style, men have clear goals for information exchange, like to engage in dialogue in a preaching way, and tend to express their opinions directly, while women like to communicate their own feelings about something and consider each other's feelings more often. Achieve a purpose of exchanging feelings with each other.
【作者单位】: 天津外国语大学英语学院;
【分类号】:H030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徐静;;男女会话与关联理论[J];毕节学院学报;2009年05期

2 刘晓玲;;跨性别交际中的性别话语特性及其归因研究[J];甘肃社会科学;2008年01期

3 胡勤;;试论坦嫩的语言文化差异观[J];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5期

4 周晨萌;;汉语日常会话中的插话现象研究[J];菏泽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5 郭志伟;;浅析跨性别的言语差异[J];青春岁月;2011年06期

6 张倩;年轻人日常会话中插话现象的性别差异调查[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5年04期

7 陈玉梅;;“非诚勿扰”电视节目主持人插话现象分析[J];文学教育(上);2011年07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王显志;英汉语性别歧视现象的对比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侯震坤;婚姻对话中的文化差异[D];浙江大学;2008年

2 李韦韦;试析《老友记》中的副语言交际[D];南京理工大学;2008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佟靖;;跨性别文化交际的研究[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1年03期

2 林虹;;语言与性别差异初探[J];文教资料;2011年18期

3 陈新;;性别差异在访谈节目中的体现[J];青年文学家;2011年12期

4 陈晓芬;李婉丽;;英语词汇学习策略的性别差异研究[J];咸宁学院学报;2011年05期

5 谭檀;;广告设计中的情感表达[J];青年文学家;2011年10期

6 孙青;;邹议英语语言交际中的性别差异[J];科教新报(教育科研);2011年21期

7 李春花;罗献明;王腾飞;徐芬;;瑞文推理测验上的性别差异[J];心理科学进展;2011年07期

8 袁永忠;;在声乐艺术中加强情感表达的途径[J];北方音乐;2011年08期

9 刘茜;;浅析朗诵艺术对提高歌唱语言情感表达的作用[J];黄河之声;2011年14期

10 王海洋;;略论音乐表演中的情感表达与艺术再造[J];北方文学(下半月);2011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周盛斌;张飚;荣玉山;俞先海;;中国汉族人性别差异及年龄变化规律的研究[A];加入WTO和中国科技与可持续发展——挑战与机遇、责任和对策(下册)[C];2002年

2 贺雯;;性别差异的研究及其对教育的启示[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3 周路平;孔令明;;特质焦虑、性别差异对风险回避的影响[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4 童佳瑾;王垒;;性别与创新:心理资本的中介作用[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5 谢巧明;杨凤茹;刘丛敏;姚福琼;万永秀;张光勇;;社交焦虑障碍病人Liebowitz量表因子分性别差异对照[A];第六届中国森田疗法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6年

6 谢巧明;杨风茹;刘丛敏;姚福琼;万永秀;张光勇;;社交焦虑障碍病人场景因子分的性别差异[A];2006年度全国第九次精神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7 袁加锦;李红;;视觉新异刺激加工的性别差异:ERP研究提供的电生理证据[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8 陶晓丽;谢超香;孙晓青;陶维东;;初中学生人格类型对心理旋转能力性别差异的影响[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9 孙sユ,

本文编号:180104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xuelw/180104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073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