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语言学论文 >

关于“仇富”之类的修辞批评

发布时间:2018-04-26 06:39

  本文选题:修辞批评 + 语言标签化 ; 参考:《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6期


【摘要】:改革开放给我国社会组织结构带来颠覆性变化,许多新的现象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特别是有些一时的负面事象,比如"仇富"、"仇官"、"问题少年"、"医患关系"、"二代"类等等,在社会上造成一种"浑象"。从修辞批评的视角来看,这种"浑象"是因为语言标签化、语言对心理认知的导向性造成的。由此,我们必须履行相应的社会义务,澄清事象的本质,还原事实真实,倡导并培养积极健康的国民心态。
[Abstract]:Reform and opening to the outside world have brought about subversive changes in the social organizational structure of our country, and many new phenomena have become the focus of attention. In particular, some temporary negative events, such as "hatred against the rich", "enmity against officials," "problem youth", "doctor-patient relationship", "two generations" and so on, have created a kind of "muddy image" in societ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rhetorical criticism, this "muddy phenomenon" is caused by the linguistic tagging and the guidance of language to psychological cognition. Therefore, we must fulfill the corresponding social obligations, clarify the essence of the situation, restore the truth, advocate and cultivate a positive and healthy national mentality.
【作者单位】: 湖南科技大学湖南省方言与民俗文化研究基地;
【基金】: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08YBA115)
【分类号】:H136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胡习之;;论修辞效果及其评价[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利敏;;试论高尔吉亚的政治修辞术[J];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2 谭学纯;修辞幻象及一组跨学科相关术语辨[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3 肖婷华;;《风景》的修辞探讨[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6期

4 林一鸣;;“农民工”的修辞阐释[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2期

5 蔡情情;;《青花》的修辞阐释[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1年04期

6 林燕;;《边城》对话言语交际层面的分析[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1年10期

7 柯丽华;;从“杀羊”事件看修辞接受的社会性——浅谈于心亮微型小说《杀羊》[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2年03期

8 封鹏琳;;穆时英小说《黑牡丹》中“黑牡丹”符号名称的修辞阐释[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2年03期

9 边茜岚;;空间对人物形象的修辞建构——以《金陵十三钗》为例[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2年07期

10 冯寿忠;;修辞研究方法论[J];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李丽霞;;来自远古的朝圣——崇“九”的溯源和“九”的象征与潜比[A];海峡两岸辞书学研讨会暨福建省辞书学会第十七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2 谭学纯;;辞格生成与理解:语义·语篇·结构[A];福建省辞书学会第五届会员代表大会暨第十九届年会论文集[C];2009年

3 林达洁;;打破常规 异物重组——王蒙意识流小说语言变异谈[A];文学语言理论与实践丛书——辞章学论文集(上)[C];2002年

4 周淼;;《午后悬崖》语境差的建构功能[A];文学语言理论与实践丛书——辞章学论文集(下)[C];2002年

5 谢春荣;;广告语制造修辞幻象的四种修辞手段[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曹磊;翻译的修辞符号视角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云红;西方修辞论辨理论与应用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原雪;二语/外语语境下的批判性阅读理论构建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4 潘苇杭;先秦两汉尧文化探源[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5 高志明;通感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6 刘中黎;中国百年日札写作教育与教学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7 陈明达;多样性与有限性[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8 张爱珍;模糊语义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9 谭晓丽;和而不同—安乐哲儒学典籍合作英译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10 谢元春;女性修辞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伟;高中小说教学策略探讨[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2 郑宜兵;现代汉语中亲属称谓词泛化的影响因素和语用功能[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3 马晓晨;元话语理论的应用研究[D];青海师范大学;2010年

4 李本加;藏族文学语言学及其艺术史研究[D];西北民族大学;2010年

5 程道光;行政公文语义的模糊语义学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6 丁慧琴;口语交际教学理论与实践探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7 陈启庆;《庄子》修辞策略探析[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8 蔡宗珍;幽默短信语境差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9 吴翔冲;八十年代小说对话变异现象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10 敖丽芳;“美”的语义分析与文化特征[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戴仲平;关于三个层面的修辞效果及其研究[J];江西社会科学;2001年07期

2 马丽萍;论修辞效果[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2000年06期

3 林贤治;五四之魂(上)[J];书屋;1999年05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宋炳兴;名字对孩子的心理导向作用[J];心理世界;1994年05期

2 赵志敏;姓名与心理导向[J];心理世界;1996年02期

3 王晓环;;把握住学生的心理——谈大学英语教学[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00年01期

4 肖翔云;;合理使用心理防卫[J];家庭科技;2008年02期

5 苏大伟;;广告与大众文化心理导向[J];美术大观;2010年10期

6 林添才;师范生口语表达的心理障碍及心理导向[J];龙岩师专学报;1996年S1期

7 米凤琴;;注意学生音乐心理的导向[J];音乐世界;1991年12期

8 韩银珠;强化班级管理中的心理导向[J];安徽教育;1999年Z1期

9 刘新凯;;浅谈陶瓷艺术作品中的王者风范——虎[J];景德镇陶瓷;2011年03期

10 姜颢;;幼儿的角色期望刍议[J];早期教育(教师版);1989年1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林惠芬;;谈小学生习作心理导向与作文创新能力的培养[A];全国教育科研“十五”成果论文集(第二卷)[C];2005年

2 徐芳;;浅谈教师的心理特征及管理策略[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综合二专辑)[C];2006年

3 高银;;健康教育课应重视学生“关爱他人”的教育[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青少年心理卫生专业委员会第九届全国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4 钟志农;;努力探索本土化特色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道路[A];首届“健康杯”全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研讨暨颁奖大会论文集[C];2002年

5 覃信源;赖宏达;;《谈网民新闻评论心理》[A];第五届全国新闻与传播心理研讨会暨中国心理学会新闻与传播心理专业委员会第二届年会论文集[C];2005年

6 周树基;;适调心理对健康长寿的作用[A];陕西省“家庭·健康·和谐”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4年

7 徐向东;杨公侠;;昼光与昼间人工照明控制[A];上海市照明学会成立30周年庆典暨四直辖市照明科技论坛、长三角照明科技论坛、上海市照明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8 杨柳青;;中学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研究[A];首届“健康杯”全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研讨暨颁奖大会论文集[C];2002年

9 袁双凤;党灵;杨熙柳;;肢体语言在护理中的运用[A];河南省护理学会内科护理专业新知识、新进展、健康老龄化护理学术交流会议论文汇编[C];2005年

10 陈伟奇;陈家雄;;德育工作中如何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A];全国教育科研“十五”成果论文集(第二卷)[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胡晓;听,心灵花开的声音[N];中国教育报;2003年

2 本报记者 鲍东明;富阳学生缘何爱恋心理导向活动课?[N];中国教育报;2002年

3 重庆市合川一中 余基铭;搭建心理健康成长的平台[N];中国教育报;2001年

4 薛秋屏;浅析消费者的心理导向[N];云南经济日报;2005年

5 精河县一小;让下一代茁壮成长[N];博尔塔拉报;2006年

6 陈岱云;教师要具备什么素质[N];中国教育报;2002年

7 本报记者 袁新文;中小学心理健康必修的一课[N];光明日报;2001年

8 常州市戚墅堰区公安分局党委书记、局长 王辉;和谐社会警察公共关系建设面临的问题[N];江苏法制报;2005年

9 成功;理性参与 正确认识仿真交易[N];期货日报;2008年

10 曲直;资本、理性市场经济与企业[N];中国贸易报;200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白婷;中国改革政策的社会心理承受能力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1年

2 张海涛;思想政治教育接受心理机制探究[D];浙江师范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80494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xuelw/180494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738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