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语篇中的人际元话语研究——以2012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为个案
本文选题:人际元话语 + 政治语篇 ; 参考:《外语学刊》2012年05期
【摘要】:元话语是关于话语的话语,是发话人意向性的言语表征。目前,国内外现有元话语研究大多集中于写作与教学领域,对机构话语中的元话语关注不多,尤其是汉语机构话语中的元话语研究可谓凤毛麟角。本文在反思现有元话语研究的基础上,以2012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为语料,尝试探讨体现说话人意向性与目的的人际元话语在政治语篇中的分类与功能,旨在分析人际元话语在政治语篇中不可或缺的地位与作用。
[Abstract]:Meta-discourse is the utterance about utterance and the verbal representation of the speaker's intention. At present, most of the existing meta-discourse studies at home and abroad focus on the field of writing and teaching, but little attention is paid to the meta-discourse in institutional discourse, especially in Chinese institutional discourse. On the basis of reflecting on the existing meta-discourse studies, this paper attempts to explore the classification and function of interpersonal meta-discourse in political discourse, which embodies the intention and purpose of the speaker, taking the 2012 State Council Government work report as the corpus. The purpose of this paper is to analyze the indispensable role of interpersonal meta-discourse in political discourse.
【作者单位】: 株洲职业技术学院;
【分类号】:H1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李洪儒;试论语词层级上的说话人形象——语言哲学系列探索之一[J];外语学刊;2005年05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李秀明;汉语元话语标记研究[D];复旦大学;2006年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8条
1 詹全旺;;话语分析的哲学基础——建构主义认识论[J];外语学刊;2006年02期
2 李洪儒;;系词——人在语句中的存在家园——语言哲学系列探索之二[J];外语学刊;2006年02期
3 陈勇;;篇章内容的层次结构与人的世界[J];外语学刊;2006年03期
4 杜桂枝;;论语言意识[J];外语学刊;2006年04期
5 刘柏威;;пол(пол-,полу-)的语言哲学维度[J];外语学刊;2006年04期
6 曾衍桃;;词汇语用学引论[J];外语学刊;2006年05期
7 陈新仁;;词汇阻遏现象的顺应性阐释[J];外语学刊;2007年01期
8 于夕真;;英语教学模式的整合性研究[J];外语学刊;2007年0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汪吉;现代俄语称呼语的结构—语用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熊笛;英语元话语的系统功能语言学研究[D];西南大学;2008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陶红印;试论语体分类的语法学意义[J];当代语言学;1999年03期
2 胡范铸;汉语修辞学与语用学整合的需要、困难与途径[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6期
3 邓仁华;“前景化”概念的演变及其对文学文本解析的功用[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年02期
4 曾立英;“我看”与“你看”的主观化[J];汉语学习;2005年02期
5 苏新春;元语言研究的三种理解及释义型元语言研究评述[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6期
6 李佐文;元话语:元认知的言语体现[J];外语研究;2003年01期
7 蒋勇,马玉蕾;SB与RT的整合性研究[J];外语学刊;2003年01期
8 李洪儒;;意见命题意向谓词与命题的搭配——语言哲学系列探索之六[J];外语学刊;2007年04期
9 李晋霞;“好”的语法化与主观性[J];世界汉语教学;2005年01期
10 蔡曙山;论哲学的语言转向及其意义[J];学术界;2001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黄科安;知识者的探求与言说[D];福建师范大学;2002年
2 卢惠惠;古代白话小说句式运用研究[D];复旦大学;2004年
3 彭利贞;现代汉语情态研究[D];复旦大学;2005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孙厌舒;论隐喻在政治语篇中的功用[J];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2 姚雪丽;;政治语篇中隐喻功能研究[J];学理论;2009年17期
3 曹晓华;;英汉政治语篇中隐喻对比研究[J];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06期
4 潘敏;;政治语篇的批评性话语分析[J];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5 杨敏;;西方政治语篇研究中的社会语言学视角[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5期
6 武利茹;;论政治语篇中的隐喻及其功能——以俄罗斯政治语篇为例[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7 朱炜;贺宁杉;;隐喻与政治语篇的建构[J];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8 曾文武;;从批评性话语分析看政治语篇中修辞手法的运用[J];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06期
9 陈丽江;;政治语篇的假性连贯与语用策略[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6期
10 王懿;陈正发;;语气隐喻及其在政治语篇中的应用[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王望妮;中美政府首脑记者招待会语言对比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8年
2 王晶芝;元旦社论中的概念隐喻历时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2年
3 林亚军;“反恐”话语意识形态分析:社会建构主义视角下的描写与阐释[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代斌斌;从批评话语分析视角探讨社会因素对政治语篇的影响[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2 代斌斌;从批评话语分析视角探讨社会因素对政治语篇的影响[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3 刘禹辰;认知视阈下中国政治语篇的隐喻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4 施长生;中美政治语篇中概念隐喻对比研究[D];杭州师范大学;2012年
5 李芳芳;政治语篇中的权力与意识形态探究[D];浙江工商大学;2010年
6 樊俊青;中美语言中政治隐喻的对比分析[D];西北大学;2011年
7 李东旭;中美政治语篇中概念隐喻的对比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8 张藤耀;政治语篇中模糊限制语的顺应性研究[D];郑州大学;2011年
9 余珍卉;中美政治语篇中的概念隐喻对比研究[D];郑州大学;2011年
10 张晓;评价系统下政治语篇的意识形态阐释[D];广东商学院;2010年
,本文编号:180924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xuelw/18092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