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因论下网络交际语言中的暴力语言变体生成机制和进化研究
本文选题:模因 + 社交网络 ; 参考:《合肥工业大学》2013年硕士论文
【摘要】:网络语言一直是语言学研究者们热衷的研究对象之一。从最初的“火星文”到如今的流行语,网络交际语言随着社交网络服务网站的迅猛发展变得日新月异,流行语言层出不穷,网络语言也越来越被大众接纳。这其中出现了一批新兴的暴力语言变体,例如尼玛、坑爹、我勒个去、喵了个咪、魂淡、蒜你狠等,这些暴力语言的变体以谐音、缩写、变形、新型词等形式成功地替代了原先的暴力语素,不仅将暴力语言的侮辱性含义降低到了最小,而且以大多网民交际心理接受的幽默、委婉、生动的新形式迅速在互联网中传播。 国内外已有诸多学者以模因理论对网络语言进行过不同角度、不同深度的研究与探讨。例如,我国学者何自然(2005)利用模因论分析了语言模因信息复制和传播的方式。李宪玲(2010)以网络语言暴力为主要研究对象,在共时的层面上对网络语言暴力现象的成因及对策进行分析,并从多个角度剖析网络语言暴力产生的原因,,阐明了网络语言暴力的危害性。然而,对于新兴的网络暴力语言变体的研究也只是停留在规范网络语言的层面上,鲜有对其生成机制和内在进化规律的进一步探索。 本论文通过在模因论视角下,对网络社区语言交际中的暴力语言变体进行分析,探索网络社区语言交际中的暴力语言变体的生成机制和进化,可以为广大语言学、传播学研究者们研究网络语言变体的迅速发展有所贡献及启示: 第一,传统暴力语言是按照语言模因的进化过程,以谐音、缩写、混合词、变形、创新词等新的模因形式生成了网络暴力语言变体,这些变体表达委婉,成功地避免了语言中的暴力成分,减少了网络交际中的交际暴力语素; 第二,网络暴力语言变体之所以在网络交际语言中广为传播和使用,是因为暴力语言模因经过选择、变异、传播后,新的暴力语言变体并不包含恶意、贬义或侮辱性词义,而是具有表达委婉、生动、使用频繁的新特点; 第三,网络暴力语言变体之所以能够在网络交际社区广为流传,除了语言模因的内在影响因素之外,还在很大程度上受网民交际效率影响,即网民为提高交际效率选择使用缩略语等网络暴力语言变体。 第四,从交际心理学上看,网民使用网络暴力语言变体能够在避开暴力语言侮辱性影响的同时,达到宣泄自己内心情绪及情感的功效。这些网络暴力语言变体大多已经进化成极为委婉的表达轻微怒气的语气词,现在多为口头禅或者玩笑词。 人们对于新兴的网络暴力语言变体应抱以宽容态度,尊重语言模因的选择和进化过程。这些启示对今后的语言发展和进化研究等有一定借鉴作用,由此不难预测网络语言的发展趋势趋向于语言的进化,网络交际中暴力语言交际理解的失误也将大大减少。
[Abstract]:Network language has always been one of the hot research objects of linguistics researchers. From the original "Martian language" to the current catchword,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the social network service website, the popular language is emerging one after another, and the network language is more and more accepted by the public. There are a number of emerging violent language variants, such as Nima, Keng Dad, I'm going, Meow, Mia, garlic, and so on. These violent language variants are homophonic, acronym, deformed, etc. New words and other forms successfully replace the original violent morpheme, not only reduce the insulting meaning of violent language to the minimum, but also spread quickly in the Internet with the humor, euphemism and vivid new form accepted by most netizens. Many scholars at home and abroad have studied and discussed the network language from different angles and at different depth with meme theory. For example, Chinese scholar he Natsu 2005) analyzes the ways of replication and dissemination of language meme information by means of memetics. Li Xianling 2010) takes the network language violence as the main research object, analyzes the cause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the network language violence at the synchronic level, and analyzes the causes of the network language violence from many angles. This paper expounds the harmfulness of network language violence. However, the research on the emerging language variants of network violence is only on the level of normative network language, and there is little further exploration of its generation mechanism and internal evolution law.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memetics, this thesis analyzes the variation of violent language in network community language communication, and explores the mechanism and evolution of violent language variation in network community language communication. Communication researchers have contributed to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network language variants. First, according to the evolution of language memes, the traditional violent language forms new meme forms, such as homophonic, abbreviated, mixed, metamorphosis, innovative words, etc., which express euphemism. It successfully avoids the violent elements in the language and reduces the communicative violent morpheme in the network communication. Second, the reason why the language variant of network violence is widely spread and used in the network communication language is because the violent language meme is selected, mutated and transmitted, and the new variant of the violent language does not contain malicious, derogatory or insulting meanings. It has the new characteristics of euphemism, vividness and frequent use. Third, the language variant of network violence can be widely spread in the network communication community, besides the internal influencing factors of language meme, it is also influenced by the communication efficiency of Internet users to a great extent. That is, Internet users choose to use acronyms and other network violence language variants to improve communication efficiency. Fourthly, from the point of view of communicative psychology, Internet users can escape the insulting influence of violent language and achieve the effect of releasing their inner emotions and emotions. Most of these variations of online violence have evolved into highly euphemistic mood words that express mild anger and are now mostly mantra or joke words. People should be tolerant of the emerging language variants of network violence and respect the choice and evolution of language memes. These revelations can be used for reference in language development and evolution research in the future. Therefore, it is not difficult to predict the tendency of the development of network language towards language evolution, and the errors in the understanding of violent language communication in network communication will be greatly reduced.
【学位授予单位】:合肥工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H136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润;史立英;;模因视角下的媒体语言变异现象[J];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2008年12期
2 江华珍;;语言模因与网络语言[J];湖南第一师范学报;2009年01期
3 高媛;;模因论与互文性表现力探析[J];作家;2009年14期
4 杨小华;;大学校园流行语中的模因现象探析[J];社科纵横;2009年08期
5 宋红华;;模因论视角下手机短信的语用变异模式研究[J];成功(教育);2010年02期
6 鞠红;;模因论视域中的“低调陈述”修辞含义[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7 孙炳文;张崇;;网络语言的模因顺应性研究[J];湖北工业大学学报;2010年06期
8 张丽红;;大学校园流行语的模因效应与生态反思[J];青年文学家;2010年18期
9 程宏;;从模因论看社会流行语的语用意义[J];科教导刊(中旬刊);2011年05期
10 谭晓闯;;网络语言传播中的模因研究[J];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陈洁;;广告归化翻译策略的模因论角度探析[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0年年会论文集[C];2010年
2 H.T.Dickinson;;工业社会中的人民政治:约1760-1850年的英国(英文)[A];北京论坛(2006)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对人类文明方式的思考:“文明的演进:近现代东方与西方的历史经验”历史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下)[C];2006年
3 钱乘旦;;社会变革的和平方式:英国的范例[A];北京论坛(2006)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对人类文明方式的思考:“文明的演进:近现代东方与西方的历史经验”历史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下)[C];2006年
4 Pierre Serna;;探寻大西洋共和国:反思1776-1799年(英文)[A];北京论坛(2008)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文明的普遍价值和发展趋向:“传统与现代的国家建构与政治文化”历史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上)[C];2008年
5 BHUVAN CHANDEL;;印度传统中的知识、智慧与价值观(英文)[A];北京论坛(2009)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危机的挑战、反思与和谐发展:“化解危机的文化之道——东方智慧”中文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9年
6 赛义德·穆罕默德·哈梅内伊;;全球化时代与僵局中的哲学对话(英文)[A];北京论坛(2005)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全球化视野中亚洲的机遇与发展:“全球化时代的东西方哲学对话”哲学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5年
7 王建平;;中国社会境遇中的伊斯兰教和基督教(英文)[A];北京论坛(2005)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全球化视野中亚洲的机遇与发展:“全球化时代的东西方哲学对话”哲学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5年
8 Thomas Harry Dickinson;;1768-1848年间不列颠关于民主制度的意识形态论争(英文)[A];北京论坛(2008)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文明的普遍价值和发展趋向:“传统与现代的国家建构与政治文化”历史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上)[C];2008年
9 Alberto Melloni;;他者的挑战(英文)[A];北京论坛(2010)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为了我们共同的家园:责任与行动:“信仰与责任——全球化时代的精神反思”哲学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10年
10 ;The Alliance of Traditional Confucius Values and the Process of Modernization:A Youth Perspective[A];北京论坛(2011)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传统与现代、变革与转型:“文化传承、创新、发展:青年的责任与行动”学生分论坛论文及摘要集[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郑定劲;琳琅车模优质优价[N];中国商报;2004年
2 南早;到底法大还是权大[N];中国矿业报;2001年
3 本报记者 汪沁;配送只是第一步[N];国际商报;2003年
4 庄军;车模收藏要点[N];中国商报;2004年
5 王 飞;跟进军品收藏[N];中国商报;2005年
6 王飞;跟进军品收藏[N];福建工商时报;2005年
7 王志刚;美国和日本怎么储存粮食[N];经济日报.农村版;2005年
8 本报评论员 罗晓汀;中国人可以对“过劳模”说不[N];亚太经济时报;2007年
9 胡庆魁 柏中建;他这样当市委书记[N];中国纪检监察报;2005年
10 周满意 钱惠娟;农村残疾人贫困问题及反贫困的调查与探索[N];中国社会报;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云健;传播与传承视角下基于模因理论的元音系统演化计算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0年
2 李睿;信用评估与信用卡欺诈侦测的智能决策系统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3 姜怡;基于文本互文性分析计算的典籍翻译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4 王在;基于演化优化的系统可靠性设计[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1年
5 何盼;面向可靠性优化设计的分布式系统资源分配研究[D];重庆大学;2012年
6 刘咏波;中国主流媒体中的外来词译借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2年
7 马健;论文化规制[D];上海交通大学;2013年
8 胡小冬;从暴力到宽容:欧茨的超越观[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9 梅一;基于元启发式方法对限量弧路由问题的求解[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0年
10 胡洁;建构视角下的外宣翻译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静;模因论下网络交际语言中的暴力语言变体生成机制和进化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3年
2 张崇;模因理论的变异性、顺应性及其生命周期动态性研究[D];湖北工业大学;2011年
3 贾存爱;商业广告语中的模因现象分析[D];河北师范大学;2011年
4 曹怡;从模因的角度阐释隐喻[D];西南大学;2010年
5 潘玮;从模因论角度解析儿童英语学习中的模仿行为[D];四川外语学院;2010年
6 艾玉婷;模因论视角下《家有儿女》中父母和青少年的冲突话语分析[D];南京理工大学;2010年
7 唐婷;文化传播之模因论视角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0年
8 李莹莹;中国喜剧小品语言的模因现象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0年
9 李小超;从模因理论角度谈俄语广告语[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10 陈婷;模因论及其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82160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xuelw/18216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