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语有效性主张与话语伦理——会话增量的语言哲学分析
本文选题:普遍语用学 + 话语伦理学 ; 参考:《社会科学辑刊》2012年06期
【摘要】:语用学的发展与语言哲学思想密切相关。话语有效性主张可以解释会话增量的本质及功能,会话增量在语言结构和功能上均存在普遍性,话语伦理原则对于不同语言普遍适用。哲学思想引入具体的学科实践,将为学科实践提供科学系统的理论基础及操作指引。
[Abstract]:The development of pragmatics i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philosophy of language. The argument of discourse validity can explain the essence and function of conversation increment, which is universal in language structure and function, and the principle of discourse ethics is generally applicable to different languages. The introduction of philosophical thought into specific discipline practice will provide scientific and systematic theoretical basis and operational guidance for discipline practice.
【作者单位】: 哈尔滨工业大学外国语学院;上海外国语大学英语学院;
【基金】:黑龙江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项目(11552116) 黑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10D060)
【分类号】:H030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耿新奇;;对哈贝马斯普遍语用学重建的普遍条件的思考[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6年10期
2 潘月洲;;论哈贝马斯的普遍语用学[J];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03期
3 齐文红;高东军;;论哈贝马斯对言语行为理论的继承与超越[J];河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4 唐建军;;从哈贝马斯的普遍语用学原理看译作与原作关系的理性重建[J];重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9期
5 朱慧敏;;继承与发展:从言语行为理论到交往行为理论[J];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6 钟茜韵;倪春纳;;合理性的证成与反思——论哈贝马斯普遍语用学理论中的“合理性”[J];社科纵横;2011年08期
7 张云龙;;理性的批判与重建——从普遍语用学的角度[J];浙江社会科学;2009年08期
8 居丽萍;;哈贝马斯“交往行为理论”对翻译研究的启示[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07年04期
9 郭贵春;哈贝马斯的规范语用学[J];哲学研究;2001年05期
10 刘世界,黄河;语言的有效性与交往行动──对哈贝马斯普遍语用学的解读[J];松辽学刊(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张琳;;主体间性视角中的翻译主体[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3条
1 上海社科院 华东师范大学 童世骏;术语翻译与社会演变[N];社会科学报;2005年
2 陈家琪 同济大学哲学系;自我认同危机与母语的不可替代性[N];中国社会科学报;2009年
3 吉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韩振宇;论“和而不同”的跨文化翻译策略[N];光明日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高少萍;话语伦理学观照下的委婉语传译[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2 辜筠芳;哈贝马斯规范语用学视野下的课堂对话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3 滕梅;1919年以来的中国翻译政策问题初探[D];复旦大学;2008年
4 胡牧;译本世界与现实世界的交锋[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冯文敬;哈贝马斯普遍语用学:诠释与批判[D];黑龙江大学;2009年
2 白天;译者主体性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3 李传玲;翻译标准的解构与建构[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4 杨霄;交往行为理论与翻译伦理学[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5 朱倩;翻译:走向交往的对话[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6 王倩;翻译研究范式的变革:从解构到建构[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7 赵冬华;对“信”的翻译标准的再思考[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8 陈莉莉;交往理性与文学翻译[D];中南大学;2008年
9 程孟利;不同范式下的译者主体性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9年
10 陆丽英;阐释学观照下的译者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183520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xuelw/18352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