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语言学论文 >

“第二个N_专”与“N_专第二”

发布时间:2018-05-03 20:48

  本文选题:专有名词 + 典型人物 ; 参考:《中国语文》2012年03期


【摘要】:正"第二个+专有名词"、"专有名词+第二"两种构式(专有名词以下简写为N专)存在已久,尚未有过深入的考察。本文对CCL语料库所收相关语料进行历时及共时考察,通过分析二者的多种用法及可否换用的情况,认识二者语义、功能的异同,并就构式义的制约因素进行
[Abstract]:The two constructions of "the second proper noun" and "the second proper noun" have existed for a long time and have not been thoroughly investigated. This paper makes a diachronic and synchronic investigation of the relevant data collected from the CCL corpus, analyzes their various usages and whether they can be changed, recognizes the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of their semantics and functions, and analyzes the restrictive factors of the construction meaning.
【作者单位】: 哈尔滨师范大学文学院;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汉语非自足构式蕴含的句法语用机制》(11BYY076)资助
【分类号】:H146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王红旗;功能语法指称分类之我见[J];世界汉语教学;2004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储泽祥;“十五”期间的现代汉语语法研究[J];汉语学习;2005年01期

2 王红旗;;非指称成分产生的原因和基础[J];汉语学习;2006年01期

3 王红旗;;指称不确定性产生的条件[J];语文研究;2006年03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彭锦维;现代汉语受事前置句研究[D];北京语言大学;2005年

2 龙海平;已然义“是……的”类句式的多角度考察[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毛志萍;现代汉语可状性“AN”形名粘合结构之考察[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2 于海珍;指称信息的不确定性[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3 仓晓敏;汉语名词性成分的无指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4 李炯;汉语相对性指称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5 唐_g;“数(量)名”无定主语句使用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严辰松;;构式语法论要[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2 郑靓;句式语法对语言研究及外语教学的新启示[J];外语教学;2005年01期

3 董燕萍,梁君英;构式在中国学生英语句子意义理解中的作用[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4年01期

4 纪云霞,林书武;一种新的语言理论:构块式语法[J];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2002年05期

5 徐盛桓;常规关系与句式结构研究——以汉语不及物动词带宾语句式为例[J];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2003年02期

6 陆俭明;词语句法、语义的多功能性:对“构式语法”理论的解释[J];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2004年02期

7 王黎;关于构式和词语的多功能性[J];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2005年04期

8 董燕萍,梁君英;走近构式语法[J];现代外语;2002年02期

9 王寅;;国外构造语法研究最新动态[J];现代外语;2006年02期

10 张伯江;论“把”字句的句式语义[J];语言研究;2000年0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福祥;漫谈专有名词的雅译[J];成都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年03期

2 周勤;;由《晏子春秋》再谈专有名词[J];重庆三峡学院学报;2005年06期

3 王文慈;德语名词书写方式的演进[J];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3年05期

4 殷志平;“第二”的一种用法[J];汉语学习;2004年03期

5 ;问题解答[J];语文建设;1959年07期

6 胡岩;;藏文专有名词的汉译规范化[J];西藏研究;1988年04期

7 周军;;英语中名词+名词构成的复合词[J];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0年04期

8 李国南;;专名“借代”辨析[J];修辞学习;2006年02期

9 曹志国;;语素辨析中特殊问题的处理[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S2期

10 王超尘;谈翻译人名地名的转写法(上)[J];语文建设;1965年07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6条

1 高为;译著版本闲话[N];中华读书报;2010年

2 段玉泉;汉语拼音缩写述略[N];语言文字周报;2005年

3 教育部语用司;三项语言文字建议提交第五届两岸经贸文化论坛[N];语言文字周报;2009年

4 本报高级编辑 傅振国;汉语,为你欢喜为你忧[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9年

5 杨玲 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林译的认同错位与文化调和[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6 孙力;外来词翻译亟待法律规范[N];中国图书商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陈俊和;现代汉语“X+们”的语义功能研究[D];复旦大学;2009年

2 姜红;与陈述、指称相关的现代汉语语法现象研究[D];苏州大学;2007年

3 唐德正;《晏子春秋》词汇研究[D];山东大学;2006年

4 樊长荣;汉英有定性制约机制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5 贾晴;基于数据库的汉韩对话语篇指称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6 陈会兵;古书中词语的特殊读音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7年

7 阮氏秋荷;现代汉语同位短语的多角度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9年

8 刘安春;“一个”的用法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3年

9 ZIN YU MYINT(黄金英);缅甸小学本土化汉语教材建设探讨[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苗露;专有名词作指称语的语用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2 张琦;从顺应论浅析专有名词的翻译[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郎咸慧;普通化专有名词的计算机辅助分析[D];大连海事大学;2002年

4 王晓玲;基于语料库的网络服装类“专有名词”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5 岑慧雯;澳门商号用语探讨[D];暨南大学;2001年

6 萨仁胡雅嘎;《蒙古秘史》专有名词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9年

7 耿莉;《庄子》专有名词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8 俎文利;试论新时期典型人物报道的社会功能和运作[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0年

9 官会云;《韩非子》名词研究[D];西南大学;2008年

10 朱雅冬;从认知角度看专有名词转化为普通名词的现象[D];四川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184003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xuelw/184003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e74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