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语言学论文 >

试论汉语“介词——唯补词”的演变及其影响

发布时间:2018-05-07 09:11

  本文选题:介词 + 唯补词 ; 参考:《汉语学习》2014年05期


【摘要】:汉语的唯补词绝大部分来自动词,但少数唯补词有两个来源:动词和介词。从历时角度看,存在"介词——唯补词"的演变路径;导致这种演变的主要句法因素是"V+P(+N)"式中V或N的次类变换。从历时角度看,这一演变路径的存在导致了"唯补词——介词"这一反向演变路径的出现。介词和唯补词间的联系在现代汉语中有两种影响:一是影响了介词短语的结构方式;二是导致某些虚词存在介词、唯补词两种功能或出现向介词、唯补词两个方向发展的趋势。
[Abstract]:Most Chinese complement words come from verbs, but a few complement words come from two sources: verbs and prepositions. From the diachronic point of view, there exists the evolution path of "preposition-only complement", and the main syntactic factor leading to this evolution is the subclass transformation of V or N in "V P (N)". From a diachronic point of view, the existence of this evolutionary path leads to the emergence of the reverse evolution path of "only complement word-prepositi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repositions and complement words has two influences in modern Chinese: one is that it affects the structure of prepositional phrases, the other is the tendency of leading to the existence of prepositions in some function words, the existence of two functions of complement words or the development of prepositions and complement words.
【作者单位】: 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人文系;温州大学人文学院;
【分类号】:H146.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朱景松;;补语意义的引申和虚化[J];安徽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7年04期

2 龙国富;浅谈语法化中补语“却”的句法环境[J];长沙电力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4期

3 吴福祥;南方方言几个状态补语标记的来源(一)[J];方言;2001年04期

4 吴福祥;南方方言几个状态补语标记的来源(二)[J];方言;2002年01期

5 刘丹青;“唯补词”初探[J];汉语学习;1994年03期

6 李小荣;对述结式带宾语功能的考察[J];汉语学习;1994年05期

7 王红旗;动结式述补结构的语义是什么[J];汉语学习;1996年01期

8 刘芳;;“到”的语法化及相关问题[J];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9 仝国斌;;“到”的语法化过程[J];殷都学刊;2006年02期

10 李讷;石毓智;;论汉语体标记诞生的机制[J];中国语文;1997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媛媛;;中古汉语中的介词“着”[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2 张定;;枞阳方言被动标记“着”的历史来源及其语法化[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3 陈红萍;唐韵;;论《西游记》中“将”字的词性[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6期

4 王大丽;;《敦煌变文集》中的处所介词[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7期

5 王仕平;;《初刻拍案惊奇》带助词的述补结构[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11期

6 董强;;浅析介词“同”的产生[J];安康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7 时昌桂;;介词“替”的用法及虚化历程[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8 晁瑞;;介词“向”对“问”的替换——兼谈方言介词“问”的历史演变[J];北方论丛;2005年06期

9 万莹;;析介词“对”、“对着”[J];北京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年02期

10 于卫平;马贝加;;近代汉语比较介词“却”的产生[J];北京教育学院学报;2009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王安琛;;“V起来”中“起来”非体标记之刍议[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2 许小星;亢世勇;;补语语义指向的制约因素[A];中国计算机语言学研究前沿进展(2007-2009)[C];2009年

3 陈路遥;;现代汉语动态助词“过”的空间认知探索[A];第七届北京地区对外汉语教学研究生论坛文集[C];201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春兰;《训世评话》语法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2 李青;现代汉语把字句主观性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3 莫启扬;语言中的时间性及其操作[D];西南大学;2011年

4 李知恩;量词的跨语言研究[D];北京大学;2011年

5 王俊;现代汉语离合词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6 向二兰;汉英助动词句法比较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7 于泽;书面韵律信息的作用及其加工机制的即时加工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1年

8 陈全静;汉语并列式双音时间副词的词汇化及相关问题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9 黄月华;汉语趋向动词的多义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10 胡晓慧;动词后“上”与“下”、“来”与“去”的语义演变及其不对称性[D];浙江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孟洋;《祖堂集》动结式述补结构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2 孙淑营;《列子》介词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3 尹方园;“VA”动结式表层语义分析[D];湘潭大学;2010年

4 武晓琴;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中的表已然义“是……的”句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5 孔燕;《封神演义》处所介词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6 王秋玲;《元刊杂剧三十种》被动式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7 陈帅;自然语言理解中介词管界处理及其在机械产品设计领域的应用[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8 刘芳源;个案儿童朝向介词习得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9 张舒翼;敦煌本《六祖坛经》连词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10 宋衡;介词框架“PX以后”考察[D];河南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梅祖麟;陆俭明;;吴语情貌词“仔”的语源[J];国外语言学;1980年03期

2 吴福祥;;语法化的新视野——接触引发的语法化[J];当代语言学;2009年03期

3 吴福祥;南方方言几个状态补语标记的来源(一)[J];方言;2001年04期

4 吴福祥;南方方言几个状态补语标记的来源(二)[J];方言;2002年01期

5 陶振伟;;“到”的语法化[J];河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6 陆俭明;“VA了”述补结构语义分析[J];汉语学习;1990年01期

7 崔承一;说说述补(结果)宾谓语句的语义结构系列[J];汉语学习;1991年01期

8 王红旗;谓词充当结果补语的语义限制[J];汉语学习;1993年04期

9 徐琳;;白语话语材料[J];民族语文;1988年03期

10 赵元任;北京,苏州,常州语助词的研究[J];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26年0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春梅;试论“动+形”格式[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8年S1期

2 杨东华;试论《中国文法要略》的价值[J];洛阳大学学报(社科版);1995年01期

3 陈垂民;谈双音节谓补词组及其在句子结构中的分合问题[J];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0年04期

4 吴为章;“动词中心”说及其深远影响──《中国文法要略》学习札记[J];语言研究;1994年01期

5 许隽超;《全金元词·订补附记·补词》订补[J];南阳师范学院学报;2002年05期

6 袁本良;古汉语句法结构的语义语用分析——《中国文法要略·词句论》研究[J];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6期

7 羊芙葳;《马氏文通》研究之三:语词中心说与“向”理论的继承和发展[J];广西社会科学;2003年12期

8 腾巧云;英语口语中的策略能力及其教学[J];零陵学院学报;1993年01期

9 林玉山;浅谈吕叔湘的语法思想——纪念吕叔湘诞辰一百周年[J];福建师大福清分校学报;2004年03期

10 高尔锵;塔吉克语语态结构剖析(续)──塔、汉语言对比刍议[J];语言与翻译;1994年03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7条

1 翟洪民;山羊越冬要补饲[N];山西科技报;2005年

2 省畜牧局高级畜牧师 李朝国;肉鸡催膘 注意几招[N];湖北科技报;2001年

3 惠小勇 李秀芩;由羊价看农业现代化[N];中国食品质量报;2002年

4 大名县畜牧局 王俊岭;仔猪非传染性腹泻如何防治[N];河北科技报;2004年

5 黄木;科学养羊“五字经”[N];中国畜牧报;2002年

6 江苏盐城市盐南东路10-402大院科技楼 田媛;羊群安全越冬五法[N];山西科技报;2001年

7 惠恩举;狐的五阶段饲养法[N];中国特产报;200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田宗燕;“唯补词”产生与演变初探[D];温州大学;2013年

2 唐朝辉;“准补词”初探[D];扬州大学;2011年

3 王敏;中国英语学习者口语中that/zero标补词变异研究:拉波夫的语言变异观[D];上海交通大学;2011年

4 李燕燕;《碧岩录》助词研究[D];温州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85633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xuelw/185633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bfe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